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57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103篇
环保管理   141篇
综合类   1085篇
基础理论   313篇
污染及防治   572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12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551.
针对LIFAC法脱硫效率低的问题,从吸收剂的涡流循环喷钙装置、增强吸收剂的活性、抑制脱硫产物硫酸钙的高温分解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并自制LIFAC法廉价喷钙剂,在佛山华丰纸业有限公司进行中试,取得了脱硫率平均90%以上的效果,最后,作者对该技术的优越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52.
污泥酸化速率影响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城市污水厂污泥作为嗜酸微生物菌株来源,通过添加一定量的单质硫,使其中的嗜酸硫杆菌群大量增殖,并使污泥pH大幅降低.取得的培养物可用于废旧干电池中重金属沥滤等的处理.由于培养物对重金属沥滤效率和污泥的酸化速率密切相关,为此进行了不同的污泥种类、加硫量、污泥浓度和曝气强度对污泥酸化速率影响的实验.实验表明,初沉泥、二沉泥和混合浓缩污泥都能迅速利用硫产酸;加硫量(以100 mL污泥计)在0.5、1.0、2.0、4.0 g时,快速酸化的趋势相同.0.5 g的加硫量显示出略微慢的酸化速率,最后达到的最低pH在1.2左右,其他三个都降至1.0以下.污泥质量分数在0.5%、1.0%、2.0%、3.0%、4.0%时,也具有相同的酸化趋势,0.5%质量分数的污泥下降速率最快,这与较低浓度下污泥对pH的缓冲能力较小有关;曝气强度在0.45 L/min和0.3 L/min差别较小,5 d内能迅速降低pH,0.2 L/min的酸化速率较慢,足够长的时间(12 d)也能将pH降至2.5左右,0.1 L/min的曝气强度的酸化速率最慢,不能达到预期的酸化效果.  相似文献   
553.
水解-酸化法在味精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江苏南通天字味精厂的工程实例,介绍了以水解-酸化法为主体的味精废水处理工艺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中注意的问题.该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在治理味精废水方面具有较佳的耐冲击性能;出水稳定达标;操作运行管理方便;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均较低.从其优势看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4.
鉴于对传统内外筒结构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存在的一些不足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循环流化床原理的生物流化复合反应器。新型反应器采用蜂窝状断面结构 ,机械分离与气浮原理相结合的三相分离器。为了减少反应器运行中的能耗 ,筛选出了一种新型轻质橡胶载体。并且针对这种新型反应器进行了气含率的测定 ,得出在实验范围内总平均气含率随进气量呈直线上升 ,还分别得出了上升区气含率和下降区气含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55.
纳米颗粒由于其吸附活性而极易产生自身团聚 ,这不利于纳米颗粒在使用介质中的分散并影响其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纳米颗粒在水中的分散方法、原理及影响因素 ,归纳总结了分散的纳米颗粒在强化水处理中的若干应用。  相似文献   
556.
复合植物床式人工湿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针对应用于面源污染控制的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和布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人工湿地动态运行实验的研究考察,发现床体中COD、TN降解规律,通过人工湿地栽种不同水生植物的各床体的COD去除效果比较实验和不同水生植物复氧性能比较实验,得出复氧性能最好的水生植物为芦苇,然后综合这三个实验,在传统的植物床系统基础上,提出更加有利于提高系统污水处理效率的改进形式:复合植物床式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557.
生物活性是污水处理厂好氧生物处理单元的重要运行指标。本研究基于好氧呼吸速率的双Monod模型推导了生物活性参数的计算公式 ,结合原理性实验 ,介绍了快速生物活性的测量过程和原理 ,并选择单参数法进行生物活性参数的计算 ,同时基于上述原理和开放式体系结构设计了快速生物活性检测设备 ,并进行了实际污水处理厂的测量实验。在多次实验中 ,测量结果稳定 ,活性参数能够可靠地描述污泥的状态。结果表明 ,快速生物活性检测仪性能可靠 ,是水处理过程研究和运行控制中反映活性污泥特性的良好测试手段 ,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8.
Shi HX  Qu JH  Wang AM  Ge JT 《Chemosphere》2005,60(3):326-333
A new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icrocystins (one family of blue algal toxins) was developed and studied. Microcystins (MCs) in water were directly and effectively removed by active chlorine transformed in situ from the naturally existing Cl- in water resource using electrochemical method. Titanium coated with RuO2 and TiO2 was used as the anode. Microcystin-RR (MCRR) and Microcystin-LR (MCLR) were chosen as the model compounds of MC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20.87 mgl(-1) MCs (12.58 mgl(-1) MCRR and 8.29 mgl(-1) MCLR)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1.85 mM Cl- could be synchronously decomposed within 15 min electrolys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current density 8.89 mAcm(-2), 20 degrees C and pH 7.00.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eptapetide ring and the Adda group of both treated MCs were changed.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removal rates of both MC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hloride concentration and applied current density, bu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MCs and initial pH of electrolyte. In the absence of Cl-,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both MCs were decomposed by direct anodic oxidation, while their almost complete removals could be obtained in the case of indirect electrooxidation with in situ electrogenerated active chlorine from Cl- in water.  相似文献   
559.
560.
菊花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菊花嫩茎段为材料,进行无菌系建立、芽分化、生根等试验,探讨菊花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1)以MS BA2.0 mg.L-1 NAA0.1 mg.L-1(单位下同)为培养基,分别置于普通培养室(不开灯,200~500 lux)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在前者条件下基本上不诱导芽的形成,25天后有部分黄白色愈伤组织形成;而在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则产生丛生芽,每茎段在30 d后可形成8~10个丛生芽.(2)分别以①MS BA1.0 NAA0.1,②MS BA2.0 NAA0.1,③MS BA3.0 NAA0.1为增殖培养基,培养25 d后芽增殖3.65~5.90倍.(3)在a.1/2MS NAA0.2;b.1/2MS IAA0.2;c.1/2MS IBA0.2共三个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均达100%,但前两个培养基中长出的根系细长、数量少,而后一个培养基则根系粗短、数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