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21.
台州长潭水库铁锰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刘树元  郑晨  袁琪  王先兵  王秭炎 《环境科学》2014,35(10):3702-3708
2013年1月以及4~12月对浙江省台州市长潭水库库区及其入库河流进行调查,同时结合历年监测数据,考察了水源水库中铁、锰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并依据水库水体温度、溶解氧(DO)随水体深度的变化,探讨了铁、锰超标的成因.结果表明,长潭水库水体中铁锰质量浓度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铁、锰质量浓度在6~8月较高,水库出水口处历年最高值分别为2.38 mg·L-1和1.24 mg·L-1.铁、锰质量浓度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2002)中0.3 mg·L-1和0.1 mg·L-1限值的情况主要发生在5~10月,2013年水库出水口处铁锰峰值分别超标5.6倍和12.4倍.入库河流铁锰质量浓度最高值分别为0.89 mg·L-1和0.56 mg·L-1,均小于同期水库出水口处铁锰质量浓度,综合分析表明外源污染并非库区水体铁锰的主要来源.7月铁锰在水库底层的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分别为2.42 mg·L-1和1.20 mg·L-1.水体温度、溶解氧以及铁锰质量浓度在夏季的垂向分布特征表明水体热分层引起的季节性缺氧导致了沉积物中铁锰的释放,热分层效应引发的内源污染是库区水体铁锰超标的直接原因.水源水库铁锰污染的控制应该采用高效直接的原位水质改善和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2.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气中丁酮的方法.废气中丁酮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NNOWAX毛细管柱分离,直接进样分析,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其丁酮回收率为90.2% ~104.3%,当采样体积为30L,丁酮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01 mg/m3.本方法前处理简便,分离度好干扰少,分析灵敏度高,有机试剂使用量少,满足环境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23.
建立了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甲醛的方法。空气中甲醛活性炭吸附,过氧化氢氧化甲酸、微波提取,阴离子分离柱分离,直接进样分析,时间定性,峰高定量,其甲醛回收率为92.3%~105.5%,在采样体积为48L的条件下,甲醛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05mg/m3。本方法前处理简便,分离度好干扰少,分析灵敏度高,化学试剂使用量少,满足环境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24.
生态农业是海南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海南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改变海南农业生产落后现状,必须充分利用海南光热水等自然优势,走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集约经营管理综合农业生产体——生态农业道路。  相似文献   
125.
为探究上海市典型工业区地下水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地下水三氮、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指标分析,探讨典型行业地下水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及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石油化工业地下水的氨氮(NH+4-N)显著高于纺织业、金属制品业和其他行业(P<0.05),分别高出64.49%、 32.46%和113.91%;有机物主要检出指标为总石油烃(TPH)和挥发酚,石油化工业的地下水挥发酚浓度显著高于纺织业、金属制品业和其他行业(P<0.05);金属制品业砷(As)浓度显著高于石油化工业和其他行业(P<0.05),分别高出49.26%和50.59%;氯化物(Cl-)、锰(Mn)和硫酸盐(SO42-)等在不同行业中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纺织业地下水细菌群落Shannon指数最高,达到3.14,金属制品业地下水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最低,分别为2.42和960.46.工业区地下水细菌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  相似文献   
126.
利用某废弃焦化场地内6眼深层采样孔,样品最大采集深度9. 5~42 m不等,分析包气带剖面上16种PAHs分布特征、污染来源以及影响迁移的因素.结果表明,各钻孔ΣPAHs最大含量介于134. 79~11 266. 81 mg·kg~(-1)之间,主要分布层位为地表以下1~5 m,含量以低环(2+3环)为主,单体以萘含量最高.场地污染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源.焦油、沥青及其深加工产物的污染对场地ΣPAHs含量起控制作用.包气带砂卵砾石层作为污染物良好的下渗通道,砂层透镜体通过吸附及截留作用成为PAHs的主要富集层.化产区排放或泄漏的各类油液通过混溶、竞争性吸附等作用增强了PAHs垂向迁移能力,并致使深部包气带受到污染.地表0~1 m土壤受人为扰动、降雨淋滤、降解作用,30 m以下岩层受到地下水溶滤作用,导致低环/高环比例随深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污染来源、包气带理化指标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共同作用控制PAHs垂向分布及迁移.  相似文献   
127.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Unsuccessful vaccination against Salmonella due to a large number of serovars,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necess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相似文献   
128.
为了构建更多样本条件下的高精度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利用灰色关联理论筛选出关联度较高的煤层采厚、顶板岩层强度及其组合特征、采深、工作面斜长、开采分层数及倾角等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应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理论,建立了不同模型类型与不同核函数组合的4种支持向量回归模型;采用PSO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并对4组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于RBF核ε-SVR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拟合效果与训练效率等方面优于其他3组模型.通过对PSO算法优化的RBF核ε-SVR模型与传统经验公式的预测效果进行综合比较和讨论,可得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在现代化开采条件下预测准确率更高,可为矿井安全开采与资源综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9.
Wu  Kangming  Cui  Wang  Ren  Guofa  An  Jing  Zheng  Kewen  Zeng  Xiangying  Ouyang  Minghui  Yu  Zhiqiang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2023,21(4):1943-1949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 Shale gas extraction is increasing worldwide in the context of the energy crisis, yet the associated pollution by this industrial activity is poorly known. Here we...  相似文献   
130.
动物性食品中PCBs的生物有效性及人体日暴露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上海市售动物性食品中PCBs的浓度和生物有效性,评估该地区PCBs的人体日暴露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食品中PCBs的浓度在未检出~3734.3pg/g(湿重)之间,3~6氯PCBs为主要同系物.鱼类中PCBs浓度高于畜类、禽类和软体类.鱼类PCBs的浓度水平遵循以下两规律:海水鱼>淡水鱼;肉食性鱼>杂食性鱼>草食性鱼.采用模拟人体胃肠消化过程测得PCBs的生物有效性,由于食品中脂肪含量与PCBs的生物有效性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故可用于计算样品中PCBs的生物有效性.该地区居民每天通过动物性食品摄入的PCBs量为24439.3pg/d,以PCBs的生物有效性计量为5034.5pg/d.对不同暴露源(包括灰尘和大气颗粒物)的分析表明,鱼类是PCBs人体暴露的主要贡献者,约占人体PCBs日暴露的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