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污泥好氧消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好氧消化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污泥稳定技术 ,适用于处理量较小 (≤ 2 0 0 0 0m3 /d)的污水处理厂。在分析中 ,对污泥好氧消化的 3种工艺 (CAD、A/AD、ATAD)的工艺原理、影响参数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分析了污泥好氧消化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2.
Fluoride (F) is a necessary trace element in the human body, which would lead to some diseases if human body lacks or accumulates it excessively (1–1.5 mg d−1). Fluoride contamination in sediment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has potential hazards to human body. In this paper, a novel sorbent (loess) was proposed to immobilize trace element F in sedim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loess on F stabilization was evaluated by decreasing F bioavailability in contaminated sediment. The loess and the sediment were mixed at different proportions for stabilization. About 70 day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loess, the soil column was subject to simulate acid rain leaching test to observe the leaching-migration of F,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leaching migration of F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loess dose was 5 kg, the loess converted highly effective fractions of F (i.e., water-soluble and exchangeable fractions) into a more stable state (i.e., residual state). After 30 days of leaching with HNO3 solution with pH at 3.0,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of F was found in the leachate of soil column with 2 kg loess applica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 concentration in soil column profile was affected by CaCO3, EC, pH, and OM, of which, pH and CaCO3 have greater influence than other factors.  相似文献   
153.
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 Management - The KW from Chaoyang District was mainly treated by incineration at presen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sis whether the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54.
为进一步探索啶酰菌胺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选择斑马鱼为供试生物,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啶酰菌胺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与消除规律及对其肝脏和鳃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斑马鱼暴露于0.08、0.32 mg·L~(-1)中,14 d后均达到富集平衡,28 d生物富集系数(BCF_(28 d))分别为35.50和36.72。在0.16、0.32 mg·L~(-1)浓度下,斑马鱼的比肝重(HSI)和比鳃重(B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肝脏和鳃中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浓度低于0.08 mg·L~(-1)时,对斑马鱼无明显影响。由此可知,啶酰菌胺对斑马鱼为中等富集性,并对其肝脏和鳃有一定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5.
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是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杀虫剂.在室内紫外光(λ254 nm)照射下研究了几种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对硫肟醚在水溶液中光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土温80(Tween8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ABS-Ca)、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三氯化铁(FeCl_3)、硫酸铜(CuSO_4)和无水硫酸镁(MgSO_4)分别与硫肟醚以1:1的比例混合后,硫肟醚的光解速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ABS-Ca对硫肟醚在水溶液中的光解速率表现出显著的光猝灭降解效应,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BY对硫肟醚在水溶液中的降解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光敏化作用.而吐温80对硫肟醚在水体中光解速率的影响则随照光时间而改变,当照光时间小于40 min时,表现为光敏化降解作用,大于40 min时可延缓硫肟醚的光解进程,表现出光猝灭作用.Fe~(3+)使硫肟醚在水溶液中的光解速率增快,表现出明显的光敏化降解效应,而Cu~(2+)和Mg~(2+)使硫肟醚在水体中的光解速率减慢,表现为较强的光猝灭降解作用.硫肟醚在含Tween80、ABS-Ca、BY、FeCl_3、CuSO_4和MgSO_4水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21.63、34.42、15.29、9.85、43.95和32.20 min,而在不含任何农药化肥的纯净水中的光解半衰期为22.30 min.  相似文献   
156.
交联壳聚糖乙酸酯冠醚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合成了二苯并-16-冠-5-氯代乙酸酯冠醚和3,5-二叔丁基-二苯并-14-冠-4-双氯代乙酸酯冠醚,然后分别将之与交联壳聚糖(简称CCTS)反应,制备了交联壳聚糖二苯并-16-冠-5-乙酸酯冠醚(简称CCTS-1)和交联壳聚糖3,5-二叔丁基-二苯并-14-冠-4-双乙酸酯冠醚(简称CCTS-2),并研究了它们对Pb~(2+),Cu~(2+),Cr~(3+),Ni~(2+),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两种吸附剂对pb~(2+),Cu~(2+)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7.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不同填料挂膜及短程硝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填充不同种类的填料,针对其各自的挂膜特征和短程硝化的实现与稳定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立方体海绵填料相比,炭纤维填料的SBBR能够更快地实现挂膜启动,硝化效果稳定、高效(NH_4~+-N去除率高达99.3%);立方体海绵填料更易在常温下,实现NO_2~--N大量积累的短程硝化,但是相比而言,硝化效率不高.升高温度至30 ℃左右时,能够在30 d内实现炭纤维填料的短程硝化,通过过程控制可以实现短程硝化的稳定.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结果证实,SBBR中短程硝化的实现与稳定是因为菌群得到了优化,氨氧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58.
负载型纳米复合半导体WO_3-TiO_2/AC光催化降解刚果红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焙烧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复合半导体WO3-TiO2/AC光催化剂,以偶氮染料刚果红为目标降解物,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刚果红废水的降解条件,并对其光催化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刚果红废水的最佳降解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10 g/L,pH=7,H2O2用量为3.5 mL/L.在最佳条件下,当刚果红废水起始浓度为40 mg/L时,反应120 min后,刚果红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5.21%,较相同条件下TiO2/AC对刚果红染料的降解率提高了19.57%.光催化剂对刚果红的光催化降解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L-H)模型.  相似文献   
159.
SBR法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方式灵活、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用于处理间歇排放的工业废水及中小城镇污水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得到发展和推广应用。随着自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SBR工艺机理的深入认识,围绕SBR工艺数学模型的研究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回顾了目前SBR法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总结和比较了各种数学模型的优势和不足,特别是对机理模型(白箱模型)和统计模型(黑箱模型)进行了分类、归纳和分析。所有这些数学模型建模与仿真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SBR工艺优化控制,为实际SBR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虽然以前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数学模型在SBR工艺中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最后对SBR工艺数学模型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今后SBR数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0.
中小型点源污染的控制是提高水环境质量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关键。一体式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ISCBFB)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适合中小型点源污水的处理。以公牛啤酒厂废水为试验原水进行了研究,试验期间进水COD平均浓度1 213.38 mg/L,出水平均为50.75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95.82%。进水氨氮平均浓度为22.50 mg/L,出水平均为4.31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80.99%,试验中全部出水水样COD及氨氮浓度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88)一级标准。总之,一体式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对啤酒废水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