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9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4465篇
安全科学   818篇
废物处理   799篇
环保管理   932篇
综合类   6875篇
基础理论   2037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411篇
评价与监测   466篇
社会与环境   435篇
灾害及防治   5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578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353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483篇
  2017年   562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702篇
  2014年   965篇
  2013年   1272篇
  2012年   1021篇
  2011年   1192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849篇
  2008年   889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399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51.
低COD浓度废水启动EGSB反应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厌氧活性污泥和好氧活性污泥接种于2个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中,进水流量为10 mL/min,回流量为180 mL/min,进水COD浓度在180 mg/L左右,有机负荷率(OLR)为1.728 kg COD/m3·d左右,污泥负荷率(SLR)为0.19 kg COD/kg MLSS·d左右,出水COD浓度维持在40mg/L左右,COD去除率达80%以上.控制温度在32~35 ℃,pH在6.8~7.2,反应器内氧化还原电位在-340 mV以下,水力停留时间(HRT)4.2 h,上升流速4.86 m/h以及加入80 mg/L絮凝剂(硫酸铝钾),缩短了启动时间,促进了颗粒污泥的形成.分别经过60 d和120 d运行,反应器启动成功.结果表明,上升流速、絮凝剂和污泥类型对颗粒污泥的形成有影响;接种好氧活性污泥在低浓度COD下,合理控制负荷速率能成功启动EGSB反应器.  相似文献   
952.
锰掺杂WO3-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胶-凝胶和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锰掺杂WO3-TiO2复合光催化剂,RXD表征,考察WO3和Mn2 掺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500℃焙烧2 h,掺杂量n(Mn2 )∶n(wo3)∶n(TiO2)=0.8∶1∶100时,光催化活性最高,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120 min后,降解率达90%,比单纯TiO2的光催化活性提高81%.  相似文献   
953.
主要针对筛选的高效降解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的食酸戴尔福特菌USTB-04(Delftia acidovorans,DA菌)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甘油和乙醇作为惟一碳源时,与氯化铵和尿素相比,酵母粉是支持DA菌生长的较好氮源.在以酵母粉作为惟一氮源时,与甘油和乙醇相比,葡萄糖是提高DA菌生长速度的较好碳源.进一步研究显示,以葡萄糖和酵母粉作为碳源和氮源时,可以支持DA菌的快速稳定生长,但在以甘油和酵母粉作为碳源和氮源时.培养出的DA菌降解MCs的比活性最高.此研究在培养高细胞浓度DA菌作为生物催化剂用于饮用水源中的MCs去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4.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掺杂铜(CuCl2)制备交联剂.制得柱状Ti/Cu交联累托石,结合其吸附特性并通过其在光催化氧化条件下处理含硝基苯有机废水.在pH=9,交联累托石用量为30 g/L,一根20 W紫外灯光辐照2 h的处理条件下,硝基苯由73.81 mg/L降至3.17 mg/L,去除率达到95.71%,优于GB-8978-1996三级标准,用其处理含硝基苯工业废水,COD去除率为83.73%,由4800 mg/L降至530.4 mg/L,硝基苯去除率达92.3l%,由10.32 mg/L降至0.79 mg/L,小于GB-8978-1996-级标准.  相似文献   
955.
液体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旋流分离器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设备之一.分离效率是衡量液体旋流分离器分离过程进行完善程度的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它能从质与量两方面反映出设备性能的优劣.当前液体旋流分离器设计过程还缺少具体量化的理论依据,为了给液体旋流分离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液体旋流分离器从水中分离固体粒子的性能实验,得出了液体旋流分离器各部结构尺寸、形状、相对比例对分离效率的不同影响程度,提出了结构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按照本研究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可以制造出性能优良的液体旋流分离器.  相似文献   
956.
预处理后的活性污泥对锌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剩余活性污泥处理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从活性污泥资源化的角度出发,将活性污泥加工成为锌离子的生物吸附剂,比较了8种方法预处理后的活性污泥对锌的吸附效果,分析了这8种方法对污泥吸附能力的影响机理.对经过NaOH和H2O2处理的污泥的吸附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Psemio-seconal Order吸附动力学模型及Freunomch吸附等温模型,低pH不利于吸附,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强吸附效果,增加污泥吸附剂浓度可以增加金属离子去除率,但是单位质量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的量减小.用红外光谱对比的手段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污泥颗粒表面一些含氮氧的基团对zn.'的络合作用是主要的吸附机理.该研究在污泥资源化和废水中锌离子的去除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7.
国内外重金属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2  
有毒重金属对环境的严重威胁正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着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除了改进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外,各种廉价高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新型可选择性重金属捕集剂都是研究的焦点。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功能菌和植物处理含重金属污染已取得相当成效,并在工业上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和发展新型天然吸附剂、重金属捕集剂和生物技术,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58.
MBBR与A/O法对污水中有机物及氮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COD浓度和不同COD容积负荷条件下考察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和活性污泥A/O工艺对污水中有机物及氮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MBBR工艺去除有机物和脱氮效果均优于A/O工艺。在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为1000和25 mg/L,HRT为8 h时,MBBR的COD和TN去除率分别为92%和94%,而A/O工艺分别为78%和82%。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MBBR的生物活性高,并且在生物膜内发生了同时硝化反硝化。MBBR脱氮能力受COD冲击明显小于A/O,但在较低进水COD浓度下,两者TN去除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959.
建立了热解析-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样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并对色谱分离条件、玻璃针筒保存样品的稳定性、固相微萃取萃取纤维、萃取时间、色谱进样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9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在所测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8.8%,检出限为0.05~0.75 μg/100 mL,满足实际空气样品测定需要。  相似文献   
960.
用于青霉素废水处理的高效菌株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制药厂污水处理站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两株能以青霉素废水中有机物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降解菌k1和k2。通过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2株菌为芽孢菌,其中k2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2株菌的最适pH值分别为8和7,温度均为35℃,当废水含量50%时,菌株k1和k2对青霉素废水的COD去除率分别为79%和81%。单菌株与混合菌株对废水的降解特性试验表明,前48 h混菌对废水的去除率不及单菌株,而48 h后混合菌株去除率高于单菌株,60 h时达到最高为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