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9篇
  免费   745篇
  国内免费   1538篇
安全科学   786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330篇
综合类   3752篇
基础理论   709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312篇
社会与环境   378篇
灾害及防治   16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41.
氟苯尼考对海洋沉积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海洋沉积物中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10-6)的氟苯尼考对沉积物中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100×10-6和500×10-6)的氟苯尼考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对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氟苯尼考浓度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加大.培养前3 d,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对沉积物中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 d之后,低浓度(10×10-6)的氟苯尼考对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而高浓度(100×10-6和500×10-6)的氟苯尼考对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2.
将传统SBR的曝气和沉淀过程在时间上进行分段,在不同段数厌氧、好氧、缺氧状态交替运行条件下,考查了分段式SBR工艺的运行情况,并与传统SBR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了传统SBR、二段式SBR和三段式SBR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三段式SBR对COD、NH 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7.33%、96.63%、99.76%;二段式SBR对COD、NH 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6.98%、93.45%、98.63%;传统SBR对COD、NH 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87%、88.47%、98.15%,由此可见分段式SBR较传统SBR对有机物、NH3-N和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43.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愈来愈受重视,查明污染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铅、锶等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中的重点:采用Pb、Sr、Zn等同位素示踪法,结合多元统计及其它元素地球化学信息追踪重金属污染源和评价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944.
分析了蓝藻水华暴发的条件,详细论述了特异性功能光合细菌在蓝藻水华覆盖面治理、蓝藻水华未暴发前治理、内污染源底泥治理、点面源污水治理方面取得的试验成果,并结合对特异性光合细菌的分解技术路线和使用性能的分析得出结论:EPSB生物制剂完全可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945.
通过对国外固体废物管理现状和对策的剖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固体废物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6.
丰水期鄱阳湖氮磷含量变化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系统测定丰水期鄱阳湖湖水、主要支流水、长江水及部分农田水、地下水及城市污水的氮磷含量,对其氮磷含量变化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中主要的氮素形式是硝酸盐氮(090 mg/L),赣江是其主要贡献者。鄱阳湖五大支流氮磷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赣江NO-3 N含量明显高于鄱阳湖其它主干流,而NH+4 N和TN含量以饶河的最高,TP以信江的最高。农田水、城市废水以及地下水含有较高的氮磷含量,是鄱阳湖及其五大支流氮磷的主要来源。农田水TN和TP含量最高,分别为1347、2863 mg/L。高含量的NO-3 N(735 mg/L)和NH+4 N(548 mg/L)分别出现在地下水和城市污水中。鄱阳湖水体氮负荷较大,N/P比值远大于7〖DK〗∶1。受滞留区及赣江和修水补给的影响,鄱阳湖主河道氮含量变化从上游至下游呈总体上升趋势。鄱阳湖湖体氮含量以下游最高,滞留区次之,上游主河道最低,TP含量呈相反的趋势变化。底层沉积有机物的降解和扰动导致鄱阳湖水体底层NO-3 N、NH+4 N、TN、TP的含量高于表层。  相似文献   
947.
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96~2004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全省耕地大幅度减少,其次是未利用地和牧草地;林地则迅速增加,其次为居民点及独立工矿、园地、其他农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随后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以湖北省76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单元,进一步对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定量诊断出各驱动因子对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贡献作用的大小。结果显示,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关系可以用4对典型相关变量表示,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林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的发展变化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48.
林(竹)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物理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建立生态定位观测场,对华西雨屏区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的桦木+扁穗牛鞭草、苦竹+扁穗牛鞭草、纯扁穗牛鞭草和撑绿杂交竹+扁穗牛鞭草4种林(竹)草植被类型进行定位观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物理特性的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林(竹)草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恢复5年后,土壤0~40 cm土层的砂粒和粗粉粒百分含量均有一定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原坡耕地土壤继续“粗化”的趋势;4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0~40 cm土层的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农耕地相比均有一定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固持土壤养分的能力,以苦竹+扁穗牛鞭草改良效果最好;与农耕地相比,4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有增有减,以苦竹+扁穗牛鞭草和撑绿杂交竹+扁穗牛鞭草植被恢复类型改良效果相对较优;虽然除纯牛鞭草地外其它3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0~40 cm的总孔隙度与农耕地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土壤总孔隙度都偏小,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值也不合理。可见土壤结构的改良并非退耕后植被恢复短期内就能实现的,还需长时间的植被保护、合理的经营。〖  相似文献   
949.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进,旅游景区周边涌现出了许多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者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的要求和标准却在逐步提高,旅游者对景区的观赏已不仅仅局限于景区内将景区作为一个孤立点对待,因此将旅游资源圈起来进行封闭式开发而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游客越来越挑剔的目光。提出了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指出周边环境与旅游景区有密切的关系,是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论述了周边环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周边环境分类,同时基于规划和评价的实际需要,建议在今后旅游规划中应专门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整治规划。认为周边环境应有较确切的地理空间范围,据此提出了确定旅游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0.
中国废旧汽车再生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废旧汽车再生资源成为资源供应的又一重要来源,关于其回收潜力的研究则是再生资源有效再利用的重要前提。本文建立了汽车产品在生产-消费-报废-排放全过程物质代谢的动态分布模型,基于威布尔分布密度函数构建汽车寿命模型,并进一步建立汽车消费量及再生资源回收潜力预测模型。利用1990-2010年我国轿车、客车、货车消费的相关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分别从国家、区域两个层面预测了汽车报废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再生资源回收潜力,并探讨了三种类型汽车消费比例及各类型汽车平均寿命的改变对其报废量及再生资源回收潜力的影响。据预测,2020年当年将产生废旧汽车近1 400万辆,再生资源回收潜力约3 100万吨;其中我国东部地区废旧汽车再生资源潜力超过全国的50%。不同类型汽车消费比例的变化或汽车使用寿命的延长均对再生资源总量及回收年限均产生影响,在进行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及资源化利用等园区、基地规划时应予以充分考虑,以实现产能的匹配及再生资源的高效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