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厌氧条件下硝基苯降解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在厌氧条件下硝基苯降解成低级产物甲烷等的可行性,对几种降解途径进行了热力学计算,通过计算和实验,得出硝基苯在厌氧条件下可以降解为甲烷等低级产物。  相似文献   
92.
ModelingadsorptionofphosphatebysoilswhilethesolutionconcentrationdecreasedwithsorptionSuiHongjianResearchCenterof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3.
作用于斜坡结构物上海冰荷载的二维计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海冰荷载是结冰海区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的控制荷载,当结构物迎冰面具有倾斜表面时,海冰将发生弯曲破坏,从而大大降低海冰荷载值。本文针对一个单位宽度的简单斜坡结构物,分析冰板作用于斜坡结构时的破坏机理,提出基本假定,建立一个通用的二维计算模式,并对给定的工程结构物的海冰设计条件进行海冰荷载计算,给出了作用于斜坡结构上的冰荷载值。  相似文献   
94.
通过实验研究缺氧反硝化聚磷 ,揭示DPB细菌在厌氧和缺氧交替环境下的厌氧释磷、缺氧反硝化吸磷及CODCr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DPB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可利用NO-3 作最终电子受体进行吸磷 ,其吸磷效果及反硝化速率高于常规脱氮除磷工艺。  相似文献   
95.
利用三种无机材料沸石、粉煤灰、石灰对目前常用的粉质粘土+膨润土进行改性,以新鲜垃圾渗滤液作为渗透液,从防渗衬里的渗透系数以及对污染物的衰减能力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对三种无机改性防渗衬里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石灰改性的防渗衬里防渗效果最好,其渗透系数能保持在10-8~10-9cm/s;沸石和粉煤灰改性的防渗衬里渗透系数也能达到10-8cm/s,并且随着实验的进行,渗透系数有所下降;(2)改性后的粘性土防渗衬里对污染质的衰减能力强于改性前:其COD的平均衰减百分比由改性前的68.25%分别升高到72.47%、86.94%和89.64%;对三氮的衰减百分比均有提高;对总铁平均衰减百分比为90%以上,对镉、锌也都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6.
HSE管理体系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HSE管理体系关键要素,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理论和量化评估的思想,建立模糊数学量化评估模型。引入定量化的手段,反映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的绩效情况并判断其优劣。该评估方法可对HSE管理体系的运行状态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7.
应用Excel模拟高斯烟团模式计算危险气体泄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由危险气体泄露引发的火灾、爆炸及中毒等恶性环境污染事件已屡见不鲜,人们也已认识到其巨大的危害性,因此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进行危险气体环境风险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关于危险性气体泄漏扩散模型有许多,但是目前常用的主要是比较成熟的高斯模型。本文在研究危险气体事故泄漏的扩散模式的基础上,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常用的高斯烟团模式进行模拟计算。这种方法大大减小了计算量,缩短了工作时间,可为环境风险评价管理、风险工程设计、风险责任保险等领域及应急计划制定、事故抢险工作实施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98.
To investigate the fog chemistr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 field observatio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from Shanghai to Wuhan during November 2015. Fifteen fog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y using a three-stage Caltech Active Strand Cloud water Collector(CASCC). The three-stage CASCC was mounted on the board of a ship. P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 H_2O_2,HCHO, S(IV), ten inorganic ions, seven organicacids and sixteen trace metal elements were measured in this study. The p H of fog water samples ranged from weakly acidic(pH 4.3) to weakly alkaline(pH 7.05) and the EC ranged from 32.4 to 436.3 μS/cm. The main cations in fog water were NH+4 and Ca~(2+), accounting for 12.35% and 29.07% of those inorganic ions,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SO_4~(2-) and NO_(-3) contributed to 25.52% and 12.93% to total anion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dominant kinds of organicacids were formate and oxalate, occupying 45.28% and 28.03% of the total organicacids, respectively. For trace metal elements in fog samples, Al, Fe, Zn, and Ba revealed 34.6%, 16.4%, 19.3%, and 20.9%contributions to these sixteen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llutants were mainly from human activities, including fossil fuel combustion,biomass burning, steel-making, stone quarrying and sand digging. Besides, natural sources including natural background levels and long-range transport of sea salt particles also aggravated the pollution levels in the fog event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相似文献   
99.
吸附反应时间对除草剂阿特拉津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建才  蒋新  胡维平  卢信 《生态环境》2007,16(2):402-406
采用批量动态实验方法,对潮土中阿特拉津吸附特征随吸附反应时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吸附的阿特拉津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符合双曲线函数关系。在50μg·L-1~2000μg·L-1浓度系列下,在48h内,土壤颗粒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属于快反应,土壤吸附的阿特拉津量随吸附反应时间呈指数上升,为吸附实验结束(168h)时土壤吸附阿特拉津总量的58%到90%。当吸附反应时间超过48h后,随反应时间增加,土壤吸附阿特拉津量差异变化不显著。阿特拉津在潮土颗粒和土壤溶液中的相分配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吸附容量因子Kf与吸附反应时间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正关系(r2=0.9063**,p<0.0001)。无量纲的非线性因子n与吸附反应时间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线性负关系(r2=0.5666*,p=0.0192)。  相似文献   
100.
环渤海海冰弯曲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根据多年环渤海海冰弯曲强度试验结果,分析了诸单因子对海冰弯曲强度的影响,并给出了各海区海冰弯曲强度设计值,海冰的弯曲强度随着应力速度的增加,经过延性,过渡和脆性三个阶段,在过渡区,海冰的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随冰温的降低和冰中盐水体积减少,海冰的湾曲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