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316篇
安全科学   178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832篇
基础理论   177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为评估北方季冻区除冰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开展了混凝土试件的盐冻试验,根据试验测得的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与质量损失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冻融环境下的损伤情况,得到了盐冻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盐冻损伤度随冻融循环周期变化的关系式。同时将钢筋混凝土盐冻损伤度引入到氯离子扩散模型(DuraCete模型)中,修正了公式中氯离子扩散系数,使得该公式更适用于冻融环境,最终得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预测公式。修正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预测公式既考虑了冻融和氯离子侵蚀双重作用,又不需要对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经验取值,使得本预测模型更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28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红色旅游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保护与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成为当前亟需探索的科学问题。结合信息空间理论,深入探究了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路径。结果表明: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本质上是以数字形式保护并加以利用的知识转化过程,以此构建了红色旅游资源采集与保存、展示与传播、修复与传承、监测与管理的数字化保护路径。研究结果丰富了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理论支撑与架构体系,可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提供基础理论与技术范式参考。  相似文献   
283.
在全球碳中和的新形势下,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7月正式提出"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立法提案,并计划于2023年起实施。本文在总结立法提案关键要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欧盟CBAM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研判可能对我国产生的潜在影响,并从国际国内层面提出对策建议。分析发现,欧盟采取"名义"碳市场的形式,初期将覆盖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等5个行业,只核算产品生产过程的直接排放,暂不考虑间接排放,2023—2025年是过渡期,2026年开始正式实施。欧盟CBAM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面临诸多挑战: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但存在满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例外条款的可能性;违反国际气候治理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也不符合公约关于国际贸易歧视或变相限制的条款;对解决碳泄漏问题和保护本土竞争力的作用有限;产品隐含碳核算和碳价确定是技术难点问题。影响评估发现,欧盟CBAM将使我国受影响部门的对欧出口总额降低11%~13%,出口成本增加1亿~3.05亿美元,其中约四分之三的成本将由钢铁行业承担,对贸易隐含碳的下降作用有待进一步考量;此外,欧盟CBAM将会影响多边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也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际贸易、产业转型、技术提升等方面产生间接影响。我国应在国际层面坚定在气候治理多边框架下解决碳泄露问题,探索提出中国方案;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提升我国贸易优势;加强中欧对话协商,避免CBAM成为中欧"绿色贸易壁垒"。在国内层面稳步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夯实碳排放核算基础能力,加强科学研究与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284.
为分析济南市PM2.5中二次组分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对济南市春季(2019年5月16—25日)、秋季(2019年10月15—24日)和冬季(2019年12月17—2020年1月16日)4个典型点位的PM2.5样品进行连续采样,并测定了PM2.5中水溶性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结果表明:物流交通区的二次组分质量浓度最高(56.13μg·m?3),钢铁工业区的二次组分浓度比城市市区高,但是二次组分占比较城市市区低,清洁对照点的浓度和占比最低;济南市4个功能区SO42?和NO3?转化率均高于0.1,除清洁对照点外,城市市区、钢铁工业区和物流交通区的SO42?转化率明显高于NO3?转化率;济南市春季、秋季和冬季的ρ(NO3?)/ρ(SO42?)分别为0.67、2.57和1.98,春季PM2.5浓度以固定源贡献为主,秋季和冬季以移动源贡献为主;运用ISORROPIA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含水量和pH对二次组分生成的影响,含水量会随着污染增大而增大,酸度和含水量对二次无机组分的转化机理产生影响,酸度会抑制二次无机组分的生成,而含水量会促进二次组分的生成;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占比最高的轨迹(29.2%)来自东北方向的滨州和东营,基于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分析PM2.5中二次组分质量浓度的潜在污染源区域,SO42?的主要贡献源区在济南市区北部的济阳区和东北方向的滨州、东营等,NO3?和NH4+的主要贡献源区在济南市区北方向的济阳区、东北方向的章丘区和南方向的莱芜区等。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城市细颗粒物进一步的治理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5.
286.
为探究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SPO)下飞行员的脑力负荷水平,设计并实施模拟单人驾驶情境中的非正常任务场景处置实验。首先,基于准5级模拟驾驶舱,设计飞行任务场景;其次,招募20名航线飞行员被试,开展模拟飞行实验,记录被试的生理数据心率变异性指标及眼动数据;最后,结合客观生理数据以及主观量表进行脑力负荷分析,记录单发失效故障处置时间并进行任务绩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双人制机组相比,单人驾驶情境中飞行员的脑力负荷增幅并不显著,处于可接受范围;单人制驾驶舱的任务设计及智能辅助系统使用对于降低飞行员工作负荷,提升飞行绩效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可为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并为未来单人制驾驶舱及机载自动化系统设计提供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287.
氧化铜尾矿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pH条件下氧化铜尾矿颗粒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氧化铜尾矿对磷素的等温吸附特征;影响氧化铜尾矿对磷素吸附的因素主要有尾矿的比表面积、钙及铁氧化物含量、水溶液中磷素的初始浓度、体系pH值等;其吸附量随着钙及铁氧化物含量的增加、磷素初始浓度的提高以及体系pH值的降低而增大;其吸附机制主要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88.
硫酸盐还原条件下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硫酸盐还原条件下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类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污染分布规律和迁移转化过程,设计了室内土柱淋溶试验,选择菲、蒽和芘作为PAHs的代表,模拟硫酸盐还原条件下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监测土壤中PAHs的垂直分布、淋出液中ρ(PAHs)和ρ(SO42-)、淋出液的氧化还原电位(Eh)和总体积,并通过质量平衡计算出PAHs的降解率.结果表明:①菲和蒽的相对淋出率总体都不超过2%.120 d后菲和蒽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分别为51.87%和51.21%,而芘有90%以上吸附在土壤中,在淋出液中未检出.②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土壤中的氧气逐渐被消耗,淋出液中ρ(SO42-)和Eh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③3种PAHs在硫酸盐还原条件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菲和蒽的降解率相差不大且随淋溶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120 d后菲和蒽的降解率分别为47.41%和48.10%,而4环的芘降解速率非常低,120 d后降解率仅为3.61%.   相似文献   
289.
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质量演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代表性区域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质量演化的趋势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80)比较,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稳中有降,土壤速效氮(NO_3~--N)、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已达丰富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但仍偏低,土壤有效镁、硼、钼仍严重缺乏,部分土壤有效硅、锰缺乏;伴随大量水田改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而产生的耕作制度变化、利用强度增加以及相应的化学氮、磷肥料过量投入、蔬菜地施用石灰等管理措施等,是导致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和产生新的养分非均衡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90.
为了探讨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和Aroclor1254对大鼠睾丸的单独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2×2析因设计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Aroclor1254单独染毒组(10mg·kg-1)、TCDD单独染毒组(10μg·kg-1)和联合染毒组(TCDD10μg·kg-1+Aroclor125410mg·kg-1),每组5只.灌胃染毒,每天1次,连续12d.染毒结束后处死大鼠,称睾丸湿重、检测睾丸组织病理学及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状况.结果表明,各染毒组大鼠的睾丸均呈现毒性效应,表现为睾丸湿重降低,睾丸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这些毒性效应多数在联合染毒组表现更为明显.析因分析结果表明TCDD与Aroclor1254对大鼠睾丸的联合毒性效应为相加作用.以上结果提示TCDD与Aroclor1254单独和联合染毒均具有睾丸毒性,且二者的联合效应为相加作用,在对二噁英和PCBs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应考虑这种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