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2篇
  免费   836篇
  国内免费   1675篇
安全科学   747篇
废物处理   125篇
环保管理   501篇
综合类   3940篇
基础理论   78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02篇
评价与监测   269篇
社会与环境   357篇
灾害及防治   32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军绿有机涂层破损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破损程度下军绿有机涂层的腐蚀行为,确定破损率对其防护性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制作不同的破损率,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不同破损程度下军绿有机涂层的电化学特征。结果根据不同破损程度下的军绿有机涂层的电化学特征,确定了涂层从完好到失效的四个阶段,初始完好阶段(破损率K≤0.0004%)、破损增大阶段(0.0016%K≤0.04%)、破损过大阶段(0.16%K≤1%)和失效阶段(4%K≤16%)。结论破损率K为0.04%的点是该涂层防护性能急转直下的转折点,因此破损率K大于0.04%时,应及时对车辆表面涂层进行修补和防护。  相似文献   
192.
目的研究丁腈橡胶密封圈自由状态和承压状态下的高温老化行为。方法以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为参数,对各温度下的老化行为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 70℃条件下机械应力大大加快了橡胶密封件拉伸强度的下降速率,以致试验64 d时拉伸强度甚至比110℃时还低,拉断伸长率的下降速率也明显加快了;90℃加速条件下机械应力对拉伸强度的下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拉断伸长率的变化基本无影响;110℃加速条件下机械应力对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均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机械应力在较低温度下可以显著促进丁腈橡胶密封圈热氧老化,高温条件下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3.
臭氧污染主要是由前体物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的过量排放引起的,通过NOx/?SO2的比值可得知西安地区已经受到了光化学烟雾型污染的影响,大气中臭氧含量与NOx的含量相关性较高;西安13个站点的8小时平均浓度分布变化大体可分为单峰变化和持续递减类型,浓度主要集中在0?—?90 μg???m?3,不同站点臭氧含量相差较大;2013?—?2016年,高新西区臭氧超标天数最多,为146天,是超标天数最少的兴庆小区的2倍多。高浓度臭氧主要出现在高温度、低湿度、实时风向为东南风或南风的天气。此外,治理臭氧污染必须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同时研究表明来自秦岭的植物VOC对于西安臭氧浓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4.
间歇性饥饿对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保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厌氧条件下,采用4℃、4℃并每隔10 d换1次NO-2-N/NH+4-N浓度比为1.32的基质、4℃并每隔10 d换1次NO-2-N/NH+4-N浓度比为1.63的基质3种方法保藏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研究间歇性饥饿对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保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饥饿对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的危害大于长期性饥饿,且亚硝态氮浓度越高危害越大;另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活性还与血红素c含量有直接相关性,无外界颜色干扰时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颜色还可直观反映其活性和血红素c含量,且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的颗粒结构及其富含的胞外多聚物能增强其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在试验的5个月内,3种方法下的活性衰减速率均先快后趋于稳定,趋于稳定时的三者活性保留率分别为75.3%、70.8%、62.7%.  相似文献   
195.
三峡库区蓄水初期大宁河重金属食物链放大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余杨  王雨春  周怀东  高博  赵高峰 《环境科学》2013,34(10):3847-3853
三峡库区蓄水后重金属在库区沉积物中累积,为了解由此带来的鱼类重金属富集放大风险,于2012年3月以库区支流大宁河为例,采集16种代表性鱼类,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鱼类间营养关系和Cr、Ni、Cu、Zn、Pb、Cd、As和Hg等重金属元素在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重金属在鱼体中处于较低水平,但在不同种类鱼体中含量差异显著.鱼体样品δ13C与鱼类生活水层关系密切,分布范围为-22.80‰~-28.97‰,水体上层鱼类δ13C值较低,而水体底层鱼类δ13C值较高;而δ15N受鱼类食性影响明显,范围为6.41‰~13.88‰.在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鱼体Hg浓度随营养等级的升高而显著增大,但放大效率较低.除Hg外的金属元素与δ15N的关系均不显著,未出现明显生物放大.但小个体鱼类体内金属含量较高,存在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6.
杭州市典型企业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峰  徐建芬  唐访良  张明  阮东德 《环境科学》2013,34(12):4649-4653
以10家杭州市典型企业进出口废水为调查对象,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7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析其排放特征,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进口废水共定量检出22种VOCs,检出质量浓度范围为7~3.39×106μg·L-1;出口废水共定量检出14种VOCs,检出质量浓度范围为16~6.82×104μg·L-1.就行业而言,香精香料制造企业进出口废水VOCs检出的质量浓度最高.以《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为评价标准时,1号企业出口废水检出甲苯质量浓度为2.45×103μg·L-1,超过标准限值.以挥发性有机物的水介质排放环境目标值(DMEG WH)为标准时,3号企业出口废水检出的正丁醇、异丙醇、丙酮质量浓度均超过它们各自的水介质排放环境目标值.  相似文献   
197.
许宽  刘波  王国祥  马久远  曹勋  周锋 《环境科学》2013,34(7):2642-2649
以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苦草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草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缓流污染河道底泥氧化还原环境.实验期间表层底泥Eh从-70 mV升高至90 mV;减少致黑物质亚铁的含量,实验组表层底泥降低25%,而对照却升高38%;促进铁、硫的自然循环,防止亚铁、H2S的累积;明显改善底泥黑臭现象,实验组表层底泥第7 d出现约3 mm厚灰黄色氧化层,氧化层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厚,第28 d厚度为11 mm.该氧化层无明显恶臭气味.对照则在实验第14 d出现1 mm氧化层并维持至实验结束,期间恶臭气味未消减;种植苦草可显著提高沉积物致密程度,降低底泥含水率,有效改善表层底泥流动状态,且在段头浜、河湾、人工湿地景观等处不影响防汛等功能,对减少河道底泥冲刷迁移和抑制黑臭物质悬浮具有积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8.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弱紫外光响应的高效催化剂,并通过XRD、XPS以及HRTEM探索了不同焙烧温度下La3+掺杂量对TiO2结晶过程的影响.结合弱紫外光下甲基橙的降解反应,深入研究催化剂结晶过程的变化对弱紫外光下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掺杂会抑制TiO2的结晶过程.当焙烧温度或者掺杂量较低时,La3+不能进入TiO2的晶格结构但会轻微地抑制TiO2的结晶过程;未进入晶格结构的La3+存在会引入光生载流子的浅能级捕获中心,在弱光体系中极大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当La3+的掺杂量为0.05%(原子分数)时,经过900℃焙烧后催化剂降解能力最高,其活性超过商用P25的2倍多.在较高La3+掺杂量(超过0.20%)时,900℃焙烧后一定量La3+进入TiO2的晶格结构而大大抑制了TiO2结晶;这种强烈的抑制作用使得催化剂中存在大量无定形结构TiO2,无定形TiO2甚至多于700℃焙烧后的催化剂,反而大大抑制了弱光体系中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199.
5种磺胺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分别利用振荡平衡法和柱淋溶法研究了5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甲恶唑)在5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磺胺类抗生素在5种供试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常数Kd为 0.10~4.39 μg1-1/n (cm3)1/n g -1;5种磺胺类抗生素在供试土壤中吸附性大致排列顺序为:东北黑土≈无锡水稻土>江西红壤>南京黄棕壤≈陕西潮土.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增高,磺胺类抗生素大量转变为阴离子态,吸附减弱;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吸附增强.5种磺胺抗生素在5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为 -12.5~-5.3 kJ·mol-1,表明吸附机理主要是物理吸附.磺胺类抗生素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淋溶性, 淋溶性能从大到小依次为:陕西潮土>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无锡水稻土>东北黑土,与吸附试验结果相一致.畜禽养殖使用磺胺类抗生素对地下水污染具有潜在风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0.
徐爽  刘存歧  董梦荟  刘莎  李博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2):3317-3323
2011—2012年期间,以白洋淀8个国控监测点为采样点,通过对水体和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和理化参数的分析,揭示了白洋淀碱性磷酸酶活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洋淀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春季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大,夏秋季达最高值,冬季最低,富营养化程度高的样点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氨氮和氮磷比显著负相关(p<0.05),与温度、总磷、浮游植物密度显著正相关(p<0.01).推测浮游植物密度可能是影响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可能主要与微生物相关,与沉积物总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水体和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采样点富营养化程度一致,可以作为白洋淀富营养化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