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1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909篇
安全科学   431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247篇
综合类   2299篇
基础理论   429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187篇
社会与环境   221篇
灾害及防治   14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为研究燃料氢气泄漏、爆炸的特性和规律,预防高压储氢系统中氢气泄漏爆炸事故发生,以加氢站为背景,数值仿真45 MPa高压储罐氢气泄漏并引发爆炸事故,分析泄漏爆炸动力学性质以及爆炸波在非均匀氢气浓度中的传播机制。同时,基于泄漏爆炸事故演化的力学机理,开展氢气泄漏爆炸动态风险分析,针对氢气不同泄漏量,建立泄漏扩散形成的气云体积、气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与空间x,z方向上危害距离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氢气泄漏过程中,气云氢气浓度变化与流场雷诺数具有较好一致性;氢气扩散受到高压储氢罐周围装置影响,流场中氢气浓度分布不均匀;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时,冲击波参数和湍动能变化梯度大;得到复杂布局区域冲击波超压峰值与比例距离之间关系式,其相比于理论方法更精细、计算结果更准确。研究结果可为降低高压储氢系统泄漏爆炸事故后果、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12.
国外Wire-on-Bolt技术分级准则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万宁近海暴露场和江津暴露场进行了2次WIRE-ON-BOLT大气暴露试验,分别采用铝丝-碳钢螺栓试样和铝丝-铜螺栓试样,并按LAQUE中心和ASTM标准对万宁和江津的大气腐蚀性进行分级,分级结果表明:国外这2种评级准则难以甄别我国各主要大气网站的腐蚀性,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213.
利用2013~2019年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监测数据、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夏季和秋冬季武汉地区污染日的大气污染特征、边界层结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进行研究,建立了武汉地区大气污染的天气概念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武汉市空气质量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大气污染程度四季分布表现为冬>秋>春>夏.夏季首要污染物是臭氧,冬季首要污染物是PM2.5.(2)比较挑选出的夏季清洁日和污染日的气象要素特征,污染日逆温的平均强度约为清洁日的一倍,逆温底高一般在600 m以下,空气质量一般为轻度-中度污染;静风频率(37.1%)明显高于清洁日的静风频率(2.9%);污染日平均风速小(0.8 m/s),边界层内相对湿度较低.同样比较秋冬季两类天气的气象要素特征,污染日逆温底高低、厚度小,不及清洁日的一半,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出现重度污染天气.静风频率(20%)高于清洁日的静风频率(7.5%),风速小(1.6 m/s),污染日边界层内呈明显上千下湿的格局.(3)建立了夏季大气污染的天气概念模型,污染日副高偏弱位置偏东,长江流域易少雨干旱;地面我国东部大范围地区处于均压场中,武汉地区为偏东北异常小风,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4)建立了秋冬季大气污染的天气概念模型,长江流域环流平直少波动,配合地面弱低压的天气形势和较强的逆温使得大气污染物聚集在近地面.蒙古冷高压强度偏弱,使得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强度偏弱;武汉地区为偏北小风,对雾霾的移除和稀释扩散作用差.该研究结论可供大气污染预测预警研究和环境管理部门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参考.  相似文献   
214.
风险感知、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利用鄂、赣两省704户稻农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感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对生物农药技术的采用率较低,仍有55.54%的稻农未采用生物农药;(2)风险感知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影响,技术风险感知和市场风险感知越强的稻农,采用生物农药技术的可能性越小;(3)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能有效缓解风险感知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4)相较于规模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更能有效缓解市场风险感知对小农户采用生物农药技术的抑制作用,但对其技术风险感知的缓解作用则不明显.因此,在加大技术宣传和田间地头指导,完善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加生物农药补贴力度以降低农户技术与市场风险感知的同时,有必要通过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优化小农户的农产品市场环境,以此促进生物农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15.
基于2005~2017年湖北省74个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基于交通权重的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耕地利用转型影响农民增收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揭示该溢出效应呈现的具体规律与特征.研究表明:(1)耕地利用转型各形态和农民收入水平都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农民收入水平的空间自回归系数ρ为0.65,表明相邻县域农民增收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县域农民收入增长1%,相邻县域农民收入将会增长0.65%;(3)相邻县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靠耕地数量、农业劳动力和基础设施投入形态变化驱动,其中,农业劳动力形态变化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占总效应的69%,耕地数量形态占15%,基础设施投入形态占12%.因此,应注意提升县域间耕地利用系统协同性,利用其空间溢出效应促进湖北省各县域共同发展、农民收入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216.
为研究高瓦斯易自燃煤层不同供风量、高抽巷抽采流量、低抽巷抽采流量3因素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影响规律,选取阳煤五矿84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数值模拟研究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Box 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采空区氧化升温带宽度在3因素、3水平条件下的二次回归响应曲面模型,并对不同条件下采空区氧化升温带宽度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二次回归方程P值为0.001 6,预测模型显著,模型的失拟项为0.606 3,不显著,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当供风量为1 500~2 000 m3/min,低抽流量为450~650 m3/min,高抽流量为100~200 m3/min时,对氧化升温带宽度一次项重要度排序为C(高抽巷抽采流量)>A(供风量)>B(低抽巷抽采流量),二次项重要度排序为AC(供风量和高抽巷抽采流量)>AB(供风量和低抽巷抽采流量)>BC(低抽巷抽采流量和高抽巷抽采流量),且AB,AC,BC之间均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17.
开发低温、高活性、高抗硫抗水性能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基于TiO2载体的锰铈系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探讨了助剂掺杂改性、制备方法、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现有低温脱硝催化剂的技术难点,指出SCR催化剂的研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深入研究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中毒机理;研究催化剂的循环再生;探究拓宽催化剂温度窗口,使其适应不同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218.
重庆长江流域鲫鱼和沉积物中17种全氟化合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19.
京杭运河杭州段水体污染和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类活动对城市河道水体污染和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京杭运河杭州段进行了分季节采样研究。测定了水体的环境与水质参数,分析了细菌丰度、胞外酶活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从上游到下游,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以及细菌丰度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大体呈递增趋势,冬季水体总体污染水平及细菌丰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水体中细菌的主要种类集中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i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所占比例分别为37.8%、24.3%、18.9%、10.8%和8.1%,属于黄杆菌(Flavobacterium)、厚壁菌(Firmicutes bacterium)和放线菌(Actinobacterium)的细菌是水体中大多数时间的优势细菌。限制性排序分析显示,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从上游到下游差异明显,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是关键影响因子。杭州市区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输入是京杭运河杭州段的主要污染源,水体细菌群落对水体污染物的变化有着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220.
激光雷达以其高精度的探测能力在大气污染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生产厂家和反演算法等的差异,激光雷达观测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笔者利用2013年11月和2014年3月2种不同型号激光雷达(高频激光雷达和微脉冲激光雷达) 532 nm波段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和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NET)光学厚度数据,对2部雷达在不同空气质量下的观测性能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2部雷达在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探测效果不同,空气质量为优和良时,2部雷达的消光系数比较一致,偏差主要在1 km以下;随着污染加剧,2部雷达在1 km以下的偏差先减小后增大,1 km以上的偏差随高度增大。与AERONET的光学厚度相比,高频激光雷达在轻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时相对误差较小(3. 23%和26. 75%);微脉冲激光雷达在良和轻度污染时相对误差较小(40. 00%和25. 81%)。2部雷达设备的差异和重污染时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影响雷达表现的重要原因。该研究作为全国激光雷达联网的前期工作,为全国激光雷达数据的综合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