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0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993篇
安全科学   424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245篇
综合类   2263篇
基础理论   428篇
污染及防治   177篇
评价与监测   182篇
社会与环境   218篇
灾害及防治   14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基于WebGIS的城市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洪江  唐川  韩用顺 《灾害学》2006,21(3):10-14
基于WEBGIS的城市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是实现泥石流非工程减灾的重要措施,依托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城市泥石流数字减灾WEBGIS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对城市泥石流的减灾与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系统包括城市环境信息、城市经济信息、泥石流基础信息、泥石流灾害评价、泥石流综合防灾规划、相关论文著作及软件与数据下载七个功能模块,实现了基础信息管理、灾害评价、防灾规划和信息服务等泥石流数字防灾减灾功能,系统依托ARCIMS、JAVA、ARCXML技术进行设计与开发,并在云南东川城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实现了系统本阶段设计目标,表明WebGIS在城市泥石流防减灾方面广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沉水植物是东洞庭湖水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水深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不同补水调度方式对东洞庭湖典型沉水植物生长生境的影响,以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为目标物种,利用物理栖息地模型建立三峡水库补水调度期间不同出库流量与东洞庭湖刺苦草生长生境加权可利用面积(WUA)的关系。结果表明:刺苦草生长生境的适宜水深为0.2~1.8 m,最适宜水深为0.5~1.0 m;三峡水库实施补水调度后,东洞庭湖刺苦草生长生境的WUA整体呈现均匀上升趋势;三峡水库补水调度期间,出库流量为5 500~10 500 m3/s时,刺苦草生长生境最适宜水深范围对应的WUA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出库流量为9 500 m3/s时WUA最大(74.46 km2),可认为刺苦草生长最适宜出库流量为8 500~10 500 m3/s。研究成果可为通过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进行东洞庭湖水生态环境恢复及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滇池流域作为长江上游和我国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区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文献调研、分类梳理等方法,并结合1950—2020年滇池水质变化和富营养化演化过程,系统分析了近60年滇池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等重要组成部分的演替过程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60s以前,滇池水体清澈见底,水生生物丰富,处于草型阶段;1970s—1990s,随着滇池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体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水生生物耐营养物种的数量增加,湖泊生态系统由草型阶段向草藻混合型阶段转变;2000—2015年,滇池水质进一步恶化,处于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劣Ⅴ类,水生生物从多优势种向单优势种、清水种向耐污种转变,处于藻型阶段;2016年之后,滇池水质虽逐步改善,但仍面临着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滇池水生态系统演替的驱动因子主要是自然因素、流域污染物排放超出滇池环境容量及生态系统生境片段化。

  相似文献   
54.

基于广西船舶数量及类型、船舶引擎功率等数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通过船舶引擎功率法建立广西2020年内河及沿海船舶排放清单,探究广西内河及沿海船舶主要大气污染排放量时空分布,并通过大气扩散模型模拟了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广西沿海港区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河船舶中干货船排放占比为35.6%,四等船排放占比为26.07%;沿海船舶中拖船排放占比为44.16%~49.33%,主机、辅机、锅炉排放占比分别为52.39%、21.43%、26.18%;不同工况下,沿海船舶停泊工况SO2排放占比最高,其余污染物在慢速行驶工况下排放占比最高。2020年广西北部湾海域船舶SO2、NOx、HC、CO2的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0.32、2.14、0.07、121.93 t/km2

  相似文献   
55.
56.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系统生态经济评价体系及评价的方法,阐述了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提出土壤健康在农业持续发展评价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在建立生态农业最优化模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水稻精细胞差异表达基因RSG6的克隆和抗体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用在水稻精细胞和二细胞花粉的差减文库中获得的在精细胞中表达量显著增强且可能代表新基因的EST之一 (BF4 75 2 0 7)为探针 ,筛选水稻精细胞cDNA文库 ,得到一全长为 1176bp的序列 ,其开放读码框编码 2 81个氨基酸 ,与已知蛋白质无明显同源性 ,属于一新发现的基因 ,GenBank登录号为AF4 4 2 4 90 .这是第 1次从高等植物精细胞中分离到的全长基因 .RT PCR结果证明该基因在根、叶、二细胞花粉、成熟花粉、授粉子房和精细胞中均有表达 ,但在精细胞中的表达量要高得多 ,是精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将此基因命名为RSG6 (ricespermgene6 ) .将RSG6的编码区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上 ,构建重组质粒 .经IPTG诱导后 ,在E .coliM15 (pREP4 )中表达出了N端融合了 6×His的融合蛋白 .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 ,制得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体  相似文献   
58.
氨氮在天然沸石上的吸附及解吸   总被引:83,自引:2,他引:83  
研究了氨氮浓度、温度、时间、共存阳离子等对氨氮在天然沸石上吸附的影响 ,比较了HCl及NaCl溶液对氨氮解吸的效果 ,初步探讨了沸石吸附氨氮后自然硝化的规律 .结果显示 ,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大或温度的升高 ,沸石吸附量上升 ,最大可达 1 1 5mg·g- 1 ;沸石吸附的初始阶段 (0— 8h) ,沸石吸附量随时间显著上升 ,此后趋于平缓 ;在不同阳离子共存的情况下 ,K 可使沸石吸附量降低 5 0 %以上 ;HCl溶液对氨氮解吸的效果好于NaCl溶液 ,解吸率最高可达到 6 0 % ;沸石吸附的氨氮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可转化为硝氮 ,溶液中硝氮浓度 1 2 0h后可达 9mg·l- 1 ,在总氮中比率达到 2 7% .  相似文献   
59.
庐山地区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耐污值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自1996年至1999年,对庐山自然保护区22个采样点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完成了庐山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大多数科与部分属的耐污值核定工作,在Hilsenhoff(1988)与Lenat(1993)工作基础上,新增73科的耐污值.首次提出了蜚蠊目B1attodea、脉翅目Neur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及鞘翅目Coleoptera水生类群的耐污值.其它主要水生昆虫11个目,凡在中国有分布记录或可能在中国及邻近地区有分布的科均收入并提出耐污值.摇蚊科中国常见的16属引用了Lenat(1994)推荐的耐污值,增加了甲壳纲Crustacea、寡毛纲O1igochaeta、腹足纲Gastropoda、腮瓣纲Lemellibranchia、蛭纲Hirudinea、涡虫纲Turbellria与蜱螨纲Acarina水螨总科Hydrachnoidea等的耐污值.利用上述耐污值系统,对22个采样点中的13个进行了连续水质生物监测,对其余9个采样点水质进行了评估.1996年5月至1999年9月期间,13个采样点水质由重污染至极清洁排序可分6类:如琴湖、东谷溪流、电站水库属重污染水体;天桥由轻污染至重污染;2级站、1级站、3级站由很清洁或清洁至一般;芦林湖、电站水库南支流很清洁;黄龙潭由很清洁至轻污染;三叠泉、第四纪冰川遗址、大月山水库为极清洁.多数采样点1996年11月水质好于5月份的水质.1999年所有采样点水质均比1996年2次调查时差,说明庐山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图2表2参18  相似文献   
60.
封闭垃圾填埋场通过地表向大气释放汞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力学通量箱及自动测汞仪联用技术,于2004年3月中旬对贵阳市的一座封闭生活垃圾填埋场汞通过地表向大气释放的过程进行了研究。3个采样点的汞释放通量日均值分别为559.1、88.2、53.6ng·m-2·h-1,汞释放通量强度与表层基质中的汞含量密切相关,该测定值高于世界背景地区通量的1~2个数量级,说明封闭垃圾填埋场也是大气汞的潜在来源。汞释放通量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较高并在午间前后达到最大,而夜间降至最低。气相因子中光照强度与汞的释放过程相关性最高,其次分别是气温、相对湿度、地温和风速。氧化态汞的光致还原作用是可能垃圾填埋场Hg0生成的主要途径,降雨初期能促进地表汞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