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597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1.
为了预防化工场所合成氨工艺中混合气体爆炸事故,利用爆炸极限测试仪和CHEMKIN软件,研究了 NH3和CH4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和动力学过程.通过分析NH3和CH4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和爆炸传播火焰特征,以及爆炸过程中温度、压力和关键自由基·H和·OH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体积分数的NH3对CH4爆炸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NH3的存在使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上升,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 CH4爆炸,且体积分数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爆炸下限时的火焰经历了半圆形向指尖形的转变,NH3体积分数越大,爆炸火焰颜色越亮;NH3主要通过影响CH4爆炸链式反应的关键自由基·H和·OH来抑制CH4爆炸.所得结论为有效预防NH3/CH4混合爆炸事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12.
危险化学品生产是当前的高危行业和安全管理的重点领域。面对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如何开展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事故预防系统防止事故的发生非常关键。“纵深防御”原则作为核电厂实现核安全的一项基本原则,为核电厂长期稳定安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危化企业提升事故预防能力,建立事故预防系统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借鉴“纵深防御”原则,文章分析危化企业应用“纵深防御”原则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必要性,结合生产特点建立了事故纵深防御系统,对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13.
为有效隔绝高地温公路隧道、深部高温巷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散热,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以不同复合陶粒、陶砂掺量、聚丙烯纤维为影响因素,设计出1种隔热效应的轻骨料纤维喷射混凝土(Lightweight Aggregate Fiber Shotcrete,LAFS),进行含水率、抗压、劈裂抗拉及导热性能试验,并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LAFS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3种因素对LAFS力学及导热性能的影响程度均为陶粒掺量>陶砂掺量>聚丙烯纤维掺量,本试验条件下,复合双掺陶粒、陶砂分别取代石子、砂子的最佳体积率为12%,6%,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范围为0.2%~0.3%。建立的LAFS各性能预测模型可为工程应用LAFS确定其配比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14.
洞庭湖洲滩地年淹水天数和面积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洞庭湖洲滩地年淹水天数和面积变化。利用洞庭湖代表性水文站1952~2000年的逐日水位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洲滩地的多年平均淹水时间(天数)。结合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不同水位时相卫星图像的解译数据,通过插入法和相关分析,得出了20世纪70和90年代不同淹水天数的洲滩地面积。结果表明,区内不同区域变化各异,东洞庭湖不同淹水天数的洲滩地均减少,南洞庭湖中位的洲滩地增加,但高位和低位洲滩地减少,西洞庭湖不同淹水天数的洲滩地均增加。表明东洞庭湖在70~90年代发生了逆向演替,南洞庭湖以正向演替为主,西洞庭湖发生了正向演替。为此,提出中低位洲滩地不宜发展杨树,获、芦生产的重点应该逐步地由东洞庭湖向西、南洞庭湖转移。  相似文献   
315.
为研究超声波促进污泥缺氧/好氧消化的机理,采用最佳超声波参数(超声频率28kHz,超声密度0.1W.mL-1,超声时间15min,超声间隔时间12h)与缺氧/好氧消化衔接进行间歇试验,研究了消化过程中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组分(蛋白质、多糖、DNA)和相应溶出物占总量的比例,以及酶活性(蛋白酶,脱氢酶)和菌落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16.
The bio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s(I)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exopolymers (PFC02) produced from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C-2 were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pH, biosorbent dosage, contact time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pH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and the optimum pH for the removal of Cs(I) was 8.0. Langmuir, Freundlich and Dubinin-Radushkevich (D-R) models were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biosorption isotherm of the Cs(I) ions by PFC02. The Lagergren first-order,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test the kinetic data. Langmuir model and D-R model fitted the equilibrium data better than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The monolayer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PFC02 as obtained from Langmuir isotherm at 25°C was found to be 32.63 mg/g. From the D-R isotherm model, the mean free energy was calculated as 26.73 kJ/mol, indicating that the biosorption of cesium was chemisorption.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was rapid, and the kinetic rates were best fitted to the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which indicated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operated through chemisorption mechanism. FT-IR analysis of PFC02 showed the possible functional groups responsible for cesium adsorption were hydroxyl, carboxyl, carbonyl and sulphonate groups. SEM analysis showed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while EDX analysis confirmed the adsorption of Cs(I) on PFC02. Cesium adsorbed onto the PFC02 could be desorbed efficiently using 1 mol/L HNO3, and the enrichment factor was 50.0. Furthermore, PFC02 could be reused five times with only about 8.25% regeneration loss.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utilized for the removal of Cs(I)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相似文献   
317.
钙基CO2吸收剂的锆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共沉淀法以Ca(Ac)2·H2O作为CaO前驱体,经NH3·H2O沉淀、静置、醇洗、烘干制备锆改性钙基高温二氧化碳吸收剂,并考察锆添加量、反应温度及时间、CO2分压等因素列其吸收性能的影响.经锆改性后,吸收剂中掺杂ZrO2形成了良好的介孔结构,可维持较高的碳酸化转化率,提高吸收剂的循环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当...  相似文献   
318.
硝酸盐及亚硝酸盐都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文章研究了白菜在腌制过程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实验表明亚硝酸盐的形成与白菜的腌制时间、温度、腌制液盐浓度、糖浓度等因素有关;硝酸盐的积累是受白菜的品种以及外部因素比如肥料、光、水分、温度等综合影响,在腌制过程中部分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相互转化。实验结果:在12℃的温度下腌制30天以后食用白菜比较好,而且腌制白菜的食盐浓度在10%~15%之间,糖浓度在3%左右较佳。  相似文献   
319.
文章介绍了我国聚氯乙烯行业汞污染现状及触媒低汞化进展情况,分析了低汞化推广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高汞触媒低汞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0.
简要介绍了生活垃圾焚烧妒的炉型、烟气净化技术的选择、飞灰固化的常用处置方式,通过分析不同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烟气监测数据,说明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排放能够达到GB 18485-200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相应标准限值,有些烟气污染物甚至能达到欧盟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