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35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547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21.
为了评价氮沉降对我国亚热带河口区淡水感潮沼泽湿地CO_2、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在福建闽江口道庆洲淡水感潮短叶茳芏沼泽湿地,设置对照CK[0 g·(m~2·a)~(-1)]及3个梯度的氮沉降处理:N1[24 g·(m~2·a)~(-1)]、N2[48 g·(m~2·a)~(-1)]和N3[96 g·(m~2·a)~(-1)],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短叶茳芏湿地CO_2、CH_4排放通量,并同步观测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N1处理CO_2排放通量增加20.30%,N2处理CO_2排放通量减少10.05%,N3处理CO_2排放通量增加4.06%,除了12月的N2、N3处理CO_2排放通量与对照间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它时间各处理间CO_2排放通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2)与对照相比,N1处理CH_4排放通量提高64.51%,N2处理CH_4排放通量提高30.23%,N3处理CH_4排放通量提高80.57%,但是各处理间CH_4排放通量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CO_2、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EC、土壤p H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22.
分析了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雨季(5-10月)表层雪中无机离子的组成和特征,并与其他高海拔地区湿沉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白水1号冰川表层雪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雨季强烈的淋溶作用,表层雪SO42-含量较低,酸度的主要贡献离子是NO3-;pH值较高的原因是碱性金属离子的中和作用;海盐示踪结果显示雨季表层雪中离子来源主要以海源为主。在6-9月之间由于降水的淋洗作用,表层雪中离子浓度较低。表层雪中NO3-、SO42-、Ca2+高于大多数其他高海拔区域降水,是表层雪中无机离子浓度的主要贡献者,Ca2+浓度较高说明该地区高空水汽也受到了局地岩石岩性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323.
丽江市夏季降水化学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运用相关分析、趋势分析、海盐示踪法和HYSPLIT模型,对2006-05-23~2006-07-02云南丽江市夏季降水常量离子的化学特征分析表明,降水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SO2-4>Ca2+>Cl->NO-3>Na+>K+>Mg2+,其中SO2-4和Ca2+是夏季降水中的高浓度离子,分别占离子总浓度的65.5%和15.6%;13次降水中阴离子总浓度显著高于阳离子总浓度.夏季降水中SO2-4∶NO-3变化范围为7.2~37.1, 平均值为15.7, 表明SO2-4为该区降水酸度的主要贡献者.由于离子在大气中的相互反应和来源的相似性,离子间相关性水平较好,其中SO2-4和NO-3的相关系数为0.74;离子浓度与同期降水和平均风速表现负相关.研究区夏季降水中NO-3、 SO2-4、 K+、Ca2+主要是陆源物质输入,NO-3、 SO2-4、 K+、Ca2+、Mg2+和Cl-陆源物质贡献比例依次为100%、 98.8%、 96%、 99.3%、 46.7%和50.3%.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一些污染是该区大气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丽江周边工业区的污染物质主要通过局地环流输入,南亚、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工业区的污染物质主要随季风环流输入.  相似文献   
324.
水华蓝藻毒素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科技进步,发现的有毒种类越来越多,毒素分子结构的研究也越来越清楚。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介绍水华微囊藻毒素、水华束丝藻毒素和水华鱼腥藻毒素对动物的毒害、毒素结构、检测方法和去除方法,并讨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5.
水生植物组合后根际微生物及水净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多集中于用单一生态型的水生植物或通过水生植物配置进行,而把多种不同生态型的水生植物镶嵌组合使用还少见报道,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也有类似情况。实验选择了三种不同生态型的水生植物镶嵌组合(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挺水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漂浮植物;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沉水植物)后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1)水生植物镶嵌组合后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和TP去除效果明显,并且能够长期维持此净化效果;(2)植物根际细菌与TN的变化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而真菌、放细菌与TN的去除关系不大;(3)TP的去除与微生物的相关性不高,TP的去除主要是水生植物的作用;(4)被净化水体中的细菌数量一直维持一个低水平状态,说明水质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326.
为探究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的污染特征、时空分布、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13种OPEs.结果表明,除磷酸三(2,3-二溴丙基)酯外,其余12种OPE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总浓度范围为85. 21~1 557. 96 ng·L~(-1),氯代烷基磷酸酯是主要化合物,其中检出浓度最高的是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2-chloroethyl) phosphate,TCEP],高达447. 08 ng·L~(-1).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OPEs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总检出浓度为220~1557. 96 ng·L~(-1),平均浓度是493. 78 ng·L~(-1),是春秋季的1. 7~2. 6倍.生态风险评估显示磷酸三甲苯酯和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对有机体(藻类,甲壳类动物和鱼类)具有中或高等风险.高暴露浓度下,OPEs的总非致癌风险为4. 41×10~(-3)~2. 91×10~(-2),均小于1,0~3个月的婴儿最高,总致癌风险值为5. 88×10~(-7)~3. 89×10~(-6),其中TCE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对儿童有潜在的致癌风险.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OPEs对儿童的长期暴露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27.
O3/UV降解水中的乙酸和硝基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O3 /UV和O3/H2O2降解了水中的乙酸,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处理60min后,O3/UV对乙酸的去除率仅比单独臭氧化处理提高了3%,而O3/H2O2在此条件下完全降解乙酸.O3/UV在处理硝基苯过程中却显示较好的氧化降解能力,通过分析表明,硝基苯降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物H2O2对有机物的去除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O3/UV氧化降解能力的提高可能有2方面的原因,紫外光对有机物的活化作用;中间产物H2O2催化臭氧分解产生了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 单独紫外光催化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效率极低.  相似文献   
328.
长期施肥措施下稻田土壤有机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典型稻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有机质(SOM)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施肥处理下表层与深层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差异及其稳定性机制.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最高,其中高量有机肥(HOM)、低量有机肥(LOM)和秸秆还田(STW)处理较对照(CK)处理分别增加了18.5%、12.9%和18.4%.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增加了土壤中化学抗性化合物(脂族性、芳香族)、碳水化合物以及有机硅化合物的官能团吸收强度,其中HOM、LOM和STW处理最为明显.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例,HOM、LOM和STW处理下其吸收强度为0.30、0.25和0.29,较CK分别增加了87%、56%和81%.表层土壤有机质各官能团的吸收峰强度皆高于深层土壤,同样以HOM、LOM和STW处理的差异最显著.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对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质较丰富的化学抗性官能团结构的影响,贡献于其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这也从一方面揭示了稻田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化学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329.
刘明坤  童俊  朱慧峰  白晓慧 《环境科学》2020,41(9):4062-4068
为探究微污染水生态系统中细菌群落对人为干扰响应所依赖的生态机制,基于生态零模型(ecological null model),应用拟合分析(fitting analysis)研究了环境因子与金泽水库来水及库区不同区域间细菌群落构建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细菌群落在系统发育上的聚类比预期要分散得多(SES.MNTD的单样本t检验95%置信下限为9.79).温度是影响群落系统发育的重要因子.随机性过程(stochastic processes)和确定性过程(deterministic processes)在不同样品细菌群落演替中的相对重要性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春、夏和秋季样品细菌群落演替由随机性过程主导,冬季则由随机性过程和确定性过程共同主导.NH~+_4-N是影响随机性过程和确定性过程相对重要性的主要环境因子.NH~+_4-N浓度为0.06~0.40 mg·L~(-1)时,由随机性过程主导;NH~+_4-N浓度为0.40~0.80 mg·L~(-1)时,则由随机性过程和确定性过程共同主导.分散限制(61.68%)和异质选择(26.65%)在研究区域中不同采样点之间细菌群落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0.
收获后不同小麦品种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收获后土壤中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12个冬小麦品种的研究证明,在低氮和高氮两个施氮处理中,硝态氮残留量均表现明显的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