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35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547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891.
湖南省稻田表层土壤固碳潜力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储存对于缓解大气温室效应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作为水稻产量最大的国家,迫切需要掌握稻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及相应固碳措施。文章利用自主建立的土壤有机碳模型对湖南省稻田生态系统不同有机物投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施肥(现状)方式下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饱和固碳量为39.75~64.90th/m2,半数模拟点已基本饱和,其余点仍具有3.38~4.19th/m2的固碳潜力;50%秸秆还田效果低于常规施肥方式,而50%秸秆+绿肥效果高于常规方式(平均高10.94th/m2);全量秸秆还田(冬闲)情况下稻田表层土壤饱和固碳量在55.57~94.25th/m2之间,与稻田现有碳储量比较有4.15~33.46th/m2的潜在提高幅度。如果全量秸秆还田结合冬季种植绿肥,土壤饱和固碳量则可以在稻田土壤现有碳储量的基础上平均提高65.77%。模拟结果还表明,湖南稻田土壤中,每年投入1th/m2的新鲜有机碳可最终形成土壤有机碳饱和固碳量约12th/m2。研究表明,稻田土壤的饱和固碳量可以通过人为措施进行调控,增加有机物质的投入量(秸秆还田)和冬季绿肥种植是提高稻田土壤固碳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92.
通过对曹妃甸滨海新区地质环境的实际调查和客观分析,基于地质安全评价的结果选择地质环境不安全区、大型盐田以及生态湿地作为敏感因子,选择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资源条件作为重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专家打分法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并采用敏感因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曹妃甸滨海新区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环境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30%,地质环境较适宜区(需要进行简单改善)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91%,地质环境适宜性较差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3%,地质环境不适宜区(不适合于建设用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96%。该评价结果可为曹妃甸滨海新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93.
粉煤灰与若干有机固体废弃物配施改良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鉴于废弃物堆积引起的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矿山开采等导致土地退化,利用废弃物改良土壤、修复生态环境的研究和技术推广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粉煤灰与若干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理化特性,分析了其单一施用改土的弊病,重点阐述了粉煤灰与有机固体废弃物配施对土壤理化生性质的影响。认为粉煤灰与若干有机固体废弃物配施具有良好的土壤改良效果,也是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置和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此外,分析了有关废弃物配施改土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94.
895.
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影响要素指数分解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卢愿清  史军 《环境科学》2012,33(7):2528-2532
基于碳排放量基本等式,采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建构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2009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及产出四因素对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产出及能源结构对拉动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的贡献率逐年增长,能源效率及产业结构对抑制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发挥作用,但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不强,且抑制因素作用无法抵消拉动因素引起的碳排放增长.基于此,研究为第三产业能源碳减排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96.
高超声速飞行器主动式气膜冷却防热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针对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速度20 Ma),提出一种主动式气膜冷却防热技术,并计算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通过求解三维N-S方程组,采用PARK-1的5组分(N2,O2,N,O,NO)17方程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考虑了真实气体效应;针对典型的钝头体外形,在头部驻点处构造单个气膜冷却微孔,向外喷射冷却气体,计算了飞行马赫数为20、高度在30 km以下的气膜冷却效率。结果与无气膜冷却相比,有气膜冷却时,气膜孔附近等温壁面(300 K)热流密度的最高降幅约90%,冷却气体有效覆盖面积可达到约孔出口面积的10倍。结论气膜冷却在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7.
漂染废水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混凝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漂染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cr、BOD5、色度、SS和PH值都能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78-92)中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898.
大气颗粒物中的不少有机组分具有较强的源指向性,是识别颗粒物来源并评估各污染源对城市大气环境影响的重要工具之一.前人因此针对不同污染源颗粒物有机组成进行了广泛研究,并筛选出大量具有源指纹意义的有机示踪物.本文对前人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简要整理,重点关注了生物质燃烧、餐饮源、化石燃料燃烧和交通源排放颗粒物有机组成特征,总结了这...  相似文献   
899.
900.
自十七世纪中叶清朝康熙年间推行土地政策以来,长三角地区耕地变化速度显著加快,对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收集了长三角地区十七世纪以来的耕地数据,选择海拔、坡度、土壤与河流距离和人口密度等影响因子,利用SPSS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结合不同时期耕地分布影响因子权重,重建1661—2020年长三角地区耕地演变数据,基于此探索历史耕地的空间分异规律和时间演变过程,系统分析不同时期耕地变化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耕地数量呈现“M”型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多南少”,其空间格局呈“西进北扩,纵深扩散”的演变态势。清朝时期,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耕地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农业政策和技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成为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与生态退耕项目的推进导致长三角地区耕地持续减少。历史时期长三角耕地格局持续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在地理变迁与耕地格局演变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在宏观层面上影响耕地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始终是耕地格局演绎变迁的基底,也是区域人文景观的基础。人文地理环境则在微观层面深入且细致地改变耕地格局,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实践。长三角地区耕地的变化体现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博弈,反映出“人地关系”理念的转变。区域发展规划应突显长三角的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区域一体化的生态景观廊道,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