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690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911篇
基础理论   26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07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异养硝化及其在污水脱氮中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与传统自养硝化作用的比较,异养硝化作用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过程,而且某些特殊的异养菌,可以同步进行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对于污水脱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企业在建设项目决策时就应该按照清洁生产的原则,从源头控制污染。提出了在项目决策中,应从产品选择、工艺路线选择、主要设备选型和节能降耗4个方面进行清洁生产的分析方法,通过此分析方法的应用,可以避免项目决策中的环境失误和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53.
随着荧光分析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荧光化学传感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连续分析测量装置.它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以实现对pH、溶解氧、含氮化合物、有毒害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进行实时和在线测定,因此在环境分析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制备及分类,综述了近年来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荧光化学传感器在环境分析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4.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有机物质甲苯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2种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NDa99与ZH-04对甲苯的静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288~293 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ZH-04、NDa99对甲苯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为放热过程,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并计算了甲苯在ZH-04和NDa99树脂上的吸附焓变、自由能变和熵变,对吸附行为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为废水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在中温(35℃±1℃)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共基质,采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了2,6-二硝基酚(2,6-DNP)的厌氧产甲烷毒性和厌氧降解动力学.厌氧毒性试验(ATA)以累计产甲烷量和相对活性(RA)为指标,评价了不同浓度2,6-DNP对产甲烷菌的抑制程度;结果表明,2,6-DNP浓度<20 mg/L时,对产甲烷菌没有抑制作用,浓度为40 mg/L时产生轻度抑制,浓度为80~120 mg/L时产生重度抑制;24 h 2,6-DNP的75%、50%、25%相对抑制浓度分别为30、70和>120 mg/L.2,6-DNP降解动力学可用Haldane方程来描述,利用非线性拟合求得动力学参数Ks、Rm、Ki分别为179.7 mg/L、4.84 mg/g VSS·h、206.5 mg/L,方差R2=0.94,拟合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6.
Tang  Zhi  Li  Yilian  Yang  Zhe  Liu  Danqing  Tang  Min  Yang  Sen  Tang  Y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9,26(20):20277-20285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s of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xylene (BTEX) on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相似文献   
57.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环境监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分析了生物处理工艺的特点及优越性 ,展望了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5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Phytoremediation coupled with crop rotation (PCC) is a feasible strategy for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out interrupting crop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59.
无定型纳米TiO2吸附去除饮用水中的低浓度As(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纳米无定型TiO2颗粒对饮用水中低浓度的三价砷As(Ⅲ)吸附行为。纳米TiO2颗粒吸附剂的BET表面积为205 m2/g,计算的BJH吸附平均孔径为4.02 nm(4 V/A)。对起始As(Ⅲ)浓度为150μg/L的模拟含砷水,经过5h的吸附处理后残余浓度不足4μg/L,As(Ⅲ)去除率达到97%。反应起始阶段吸附速率较快,84%的As(Ⅲ)能够在20min内去除。As(Ⅲ)吸附动力学较好地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式。最佳As(Ⅲ)吸附pH为9.3,低于此值,随酸性增加吸附速率有所降低;而高于此值的强碱性pH对吸附有强烈抑制作用。在平衡浓度较低的情形下(10~220μg/L),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吸附等温式均可较好拟合吸附行为,但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平衡浓度大于220μg/L,吸附容量随平衡浓度增加而迅速增加,最大吸附容量在低浓度下达到4.79 mg/g。  相似文献   
60.
The concentrations, compositional profiles, and possible sources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D/PCDF) in water column and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potential risks posed by these chemicals were evaluated. Concentrations of the 17 2,3,7,8-substituted PCDD/PCDF in the water and sediment samples ranged from 0.45 to 10.0 pg TEQ/L (mean 2.34 pg TEQ/L) and from 0.31 to 51 pg TEQ/g dw (mean 5.25 pg TEQ/g dw), respectively. Water and sediments from the Nanjing–Nantong sec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were found to have elevated PCDD/PCDF levels, and the PCDD/PCDF TEQ concentrations in 13 sediment samples exceeded the probable effect levels (PEL), above which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are likel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rincipal PCDD/PCDF contamination source for the water and sediment was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pentachlorophenol (PCP) or sodium pentachlorophenate (PCP-Na). PCDD/PCDF concentrations were stable over time near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but had increased sharply in recent decades in the Nanjing–Nantong section, which will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growth in industrial activities and other anthropogenic PCDD/PCDF sources.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PCDD/PCDF concentration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R?=?0.474, P?<?0.01), suggesting that TO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port and re-distribution of PCDD/PCDF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