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545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115篇
综合类   781篇
基础理论   198篇
污染及防治   426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室内小煤炉采暖对尿中1-羟基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尿中1-羟基芘作为指标,观察了室内用小煤炉采暖、暖气采暖和非采暖季节时相同人群尿中1-羟基芘的变化,自身对照和人群对比的测定结果,经数理统计检验后均证明:用小煤炉采暖时人尿中的1-羟基芘显著高于甩暖气采暖或不采暖时的结果,表明用小煤炉采暖造成了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的严重污染,用尿中1-羟基芘可做为人体接触空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的一个特异、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报告北京市不同功能区人尿中1-羟基芘的测定结果,自身对照和群体测定均显示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显著差别以及不同功能区样品的差异.尿中1-羟基芘的浓度以焦化厂为最高,为其它各区的4—25倍,依次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和对照区,证明用尿中1-羟基芘作为人体接触环境中多环芳烃的一个生物化学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宁夏电力通信网支撑设备众多,机房日常巡检过程中,填写巡视记录工作消耗的时间占比较大,巡检效率低,容易出现运维工作的遗漏。通过开发通信支撑设备巡检系统软件,提升了设备巡检的效率,避免了设备维护遗漏情况的发生,实现了巡检历史数据导出及归档功能。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探讨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2,他引:38  
明确了有关污泥处理、处置的术语和定义,通过对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与污泥处理、处置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污水处理工艺与污泥处理和最终处置方式有关;同时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中土地利用问题和处理、处置费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从柴油机排放的特点、柴油机排放的标准、柴油机排放碳颗粒物和NOx催化净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就柴油机排放碳颗粒物和NOx催化净化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磷酸盐和碳酸盐对铅的高亲和特性,将蛋壳与厨余垃圾煅烧制备的含钙生物炭除磷后(ES-BC/P),用于水体中铅的去除.结果表明,ES-BC/P在较优的投加量下对不同浓度的铅(1~100 mg·L-1)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性能,去除效率均高于99%,且反应后磷的释放量较低;ES-BC/P偏碱性,因含铅污染液呈弱酸性,ES-BC/P加入后无需调节体系的pH值即可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反应动力学及等温线实验表明,ES-BC/P除铅主要为单层化学吸附,最大吸附容量为493.12 mg·g-1(318 K);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铅主要通过与ES-BC/P中的Ca-P化合物和CaCO3进行反应,Pb2+可与Ca2+发生交换作用,形成 Pb5(PO43OH、Pb10(PO46(OH)2、PbCO3和Pb3(CO32(OH)2等沉淀而被去除.综上所述,除磷后的ES-BC材料可实现水体中铅的高效去除,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97.
设计一种序批式自动增氧型生活污水处理器,采用间歇运行方式,考察其对SS、COD、TN、TP的去除效果以及抗有机冲击负荷能力。结果表明,系统启动后,对SS、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80.9%、87.4%和88.4%以上;在一定范围内,处理器对有机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适合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effective antialgal allelochemicals from marine macroalgae that inhibit the growth of red tide microalgae. Practically, new algicidal agents were developed to control red tide. The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of 5 marine macroalgae Porphyra tenera, Laminaria japonica, Ulva pertusa, Enteromorpha clathrata, and Undaria pinnatifida on Skeletonema costatum were evaluated by adding crude seawater extracts of macroalgal dry tissue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S. costatum. The half-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at 120 h (EC50, 120 h) of the seawater extracts were 0.6, 0.9, 1.0, 1.0, and 4.7 g/L for the five macroalgae above, respectively. E. clathrata, L. japonica and U. pertusa showed strong allelopathic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S. costatum. There have been no previous reports with regard to th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the former two macroalgae so far. The possible allelochemicals of 21 compounds of the E. clathrata were detect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alysis.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crylic acid (C3H4O2), and linolenic acid (C18H30O2) were the most likely allelochemicals in E. clathrata.  相似文献   
999.
广东大宝山复合污染土壤的改良及植物复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广东省大宝山农耕废弃污染土壤及尾矿坝土壤,采用豌豆盆栽实验,研究了施用石灰石、沸石、粉煤灰对豌豆生物量、豌豆植株内Cd、Cu、Pb 和Zn 含量、土壤中各重金属的有效态及土壤pH 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农耕废弃污染土壤,3 种改良剂均能显著提高豌豆的生物量,经改良处理后,豌豆生物量为对照的2.4~2.9 倍.对于尾矿坝土壤,未改良处理时豌豆不能发芽;沸石处理时豌豆发芽后1 周后萎蔫死亡;石灰石和粉煤灰有一定的改良效果.改良处理能明显降低豌豆对Cd、Cu、Zn 和Pb 的吸收.粉煤灰与石灰石混剂处理对豌豆重金属吸收降低效果最显著,Cd、Cu、Pb 和Zn 降低率分别为94.6%,69.3%,80.6%,87.3%,混剂处理优于单剂处理.豌豆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改良剂促进植株生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提高了土壤pH 值并释放出植物营养元素(K、Ca 和Mg 等),从而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同时降低了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调查分析了祁连山中段不同海拔土壤颗粒有机碳及其与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土壤颗粒组分比例在0~15 cm和15~35cm土层随海拔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P>0.2);土壤颗粒有机碳比例在0~15 cm土层随海拔升高也呈现下降趋势(P≤0.001).土壤颗粒组分比例0~15 cm土层在阴坡3 000 m~3 500 m、15~35 cm土层在阴坡3 200 m和3 500 m及半阴坡2 200和2 800 m处较高;土壤颗粒有机碳比例0~15 cm土层在阴坡3 000 m和3 200 m、半阴坡2 200 m和2 800 m,以及15~35 cm土层在阴坡3 200 m和3 500 m、阳坡3 300 m和3 500 m处较高(P<0.05).土壤颗粒有机碳和颗粒组分碳含量随海拔升高变化不显著(P<0.9).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0~15cm土层在阴坡3 000 m~3 500 m、15~35 cm土层在阴坡3 000 m~3 500 m及阳坡3 300m处较高;土壤颗粒组分碳含量0~15 cm土层在阴坡3 000 m~3 400 m和阳坡3 300 m,以及15~35 cm土层在阴坡3 200 m和3 400 m及阳坡3 300 m处较高.土壤颗粒组分比例0~15 cm土层在森林和灌丛草甸中较高;15~35 cm土层在森林、灌丛草甸和干旱草原中较高(P<0.05).土壤颗粒有机碳比例0~15 cm土层在荒漠草原和干旱草原,以及15~30 cm土层在森林和灌丛草甸中较高(P<0.05).土壤颗粒组分碳含量0~15 cm和15~35 cm土层在森林和灌丛草甸中较高(P<0.05).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0~15cm和15~35cm土层在森林中最高(P<0.05).土壤颗粒组分碳含量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与颗粒组分碳含量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土壤颗粒组分比例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15),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与颗粒组分比例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5).结果说明祁连山中部北坡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受植被和海拔共同影响,荒漠草原和干旱草原表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低,森林和灌丛草甸土壤中非保护性碳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