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5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510篇
安全科学   274篇
废物处理   170篇
环保管理   252篇
综合类   2303篇
基础理论   628篇
污染及防治   1153篇
评价与监测   199篇
社会与环境   165篇
灾害及防治   12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91.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是评估重金属元素迁移性、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态影响的关键参数。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是一种原位被动采样技术,因其具有原位富集性、形态选择性,可提供被监测物质在监测时间段内的平均浓度等优点,可作为生物对重金属摄取的模拟替代物对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度进行预测,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测定。研究主要介绍了DGT技术的原理、组成和特点,评述了其近年来在水体、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应用方面的新进展,提出了DGT技术未来要提高抗生物污染能力及寻找可与DGT技术联用的相关技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2.
基于2011—2015年Landsat7、Landsat8等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土壤侵蚀面积、水资源量、降雨量、污染物排放量等统计数据,按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研究评价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为优,各市生态环境状况均属优、良,粤北生态环境状况整体最好;广东省及各市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但呈现温和地波动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和水资源总量提高是促进生态环境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3.
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3~2015年的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部分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计算累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核密度法分析了我国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和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1. 39%、1. 85%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以年均0. 02%的速度减少,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出现退步迹象。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城市间差距在逐渐缩小,中部城市间出现明显技术"追赶效应"。  相似文献   
194.
在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制造业空间分布及转移逐渐成为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以2008、2016年我国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从业人数为研究数据,应用区位熵、热点分析、锡尔系数、动态集聚指数等方法,对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及转移态势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分别呈现“西密东疏”、“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异格局,并且不同类型的制造业空间集聚态势也存在显著差异;(2)东部地区的烟草制品、化学纤维等制造业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对我国区域间与区域内制造业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小,但有逐渐扩大的趋势;(3)制造业转移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方向是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层次具有较高的梯度性。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及转移相关理论,为我国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5.
利用广东省南海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需求侧398份调研数据,采用两阶段DEA模型测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探析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需求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总体效率为0.230,纯技术效率为0.390,规模效率为0.658。市场规模报酬绝大多数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通过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助推城镇化以及城市升级。(2)交易费用对市场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与市场中的企业多次转租行为有关。(3)资产专用性:交易主体方面,企业高技能水平人员有助于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交易客体方面,在均衡处,集聚地区更高的要素价格意味着更好的生产要素匹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较高。(4)交易不确定性:交易行为方面,在企业生命周期与土地利用周期更匹配的情况下,企业将选择加大生产投入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水平。交易环境方面,价格决定方式显著影响市场效率,交易环境的不确定性越低,越有利于提高需求方对于农村集体用地市场的预期,提高市场效率。因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可以通过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空间归并与整治,降低细碎化程度。同时,应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体系,以提高需求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96.
Poly(aspartic acid-itaconic acid) copolymers (PAI) is a new scale inhibitor for water treatment.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its biodegradability.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PAI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CO2 evolution test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based on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PAI on day 10 and day 28 were respectively 38.7 and 79.5%, indicating that PAI was one kind of easily biodegradable scale inhibitor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itaconic acid in copolymerization process,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PAI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addition, the high biodegradability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existence of C–N bone-structure and more –COO–. Finally, Cu2+ could decrease the degradation percentage and the enzyme inhibition effect of Cu2+ was not the linear effect, but the “low-dosage effect”.  相似文献   
197.
198.
199.
200.
Phosphorus (P) in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is an essential and limited element for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Howev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P accumulation as well as by P los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Oxygen isotopes of phosphate can trace the sources,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 in agricultural soils. In order to use the isotopes of phosphate oxygen, appropriat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s for inorganic phosphate from soils are necessary. Here, we combined two different methods to analyze th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inorganic phosphate (δ18OP) from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different fractions (Milli-Q water, 0.5 mol L?1 NaHCO3 (pH = 8.5), 0.1 mol L?1 NaOH and 1 mol L?1 HCl) of agricultural soils from the Beijing area. The δ18OP results of the water extracts and NaHCO3 extracts in most samples were close to the calculated equilibrium value. These phenomena can be explained by rapid P cycling in soils and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The δ18OP value of the water extracts and NaHCO3 extracts in some soil samples below the equilibrium value may be caused by the hydrolysis of organic P fractions mediated by extracellular enzymes. The δ18OP values of the NaOH extracts were above the calculated equilibrium value reflecting the balance state between microbial uptake of phosphate and the release of intracellular phosphate back to the soil. The HCl extracts with the lowest δ18OP values and highest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HCl fraction was affected by microbial activity. Hence, these δ18Op values likely reflected the oxygen isotopic values of the parent material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hosphate oxygen isotope analyses could be an effective tool in order to trace phosphate sources,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and its utilization by microorganisms in agricultural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