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3篇 |
免费 | 1461篇 |
国内免费 | 33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90篇 |
废物处理 | 170篇 |
环保管理 | 280篇 |
综合类 | 2401篇 |
基础理论 | 796篇 |
污染及防治 | 1293篇 |
评价与监测 | 211篇 |
社会与环境 | 166篇 |
灾害及防治 | 1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9篇 |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156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193篇 |
2020年 | 206篇 |
2019年 | 188篇 |
2018年 | 203篇 |
2017年 | 229篇 |
2016年 | 241篇 |
2015年 | 296篇 |
2014年 | 328篇 |
2013年 | 376篇 |
2012年 | 326篇 |
2011年 | 319篇 |
2010年 | 273篇 |
2009年 | 244篇 |
2008年 | 259篇 |
2007年 | 201篇 |
2006年 | 195篇 |
2005年 | 151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建立原子荧光冷汞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汞,通过实验及查阅相关资料对部分实验条件,如仪器的负高压和灯电流、屏蔽气和载气的流量、硼氢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浓度、酸及其浓度等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汞的检出限为0.019μg/L,相关系数r>0.999,加标回收率为93.7%~106.4%,相对标准偏差0.79%~3.59%。实验结果表明:原子荧光冷汞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汞具有简便、快速、清洁、高效、安全等优点,灵敏度高、精确度和准确度好、检出限低,是测定地表水中汞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13.
废水中偏二甲肼的湿式催化氧化试验是在滴流式30 ml催化反应器、温度为200—250℃,压力为50kg/cm2,液体空速为1.8—2.3条件下进行。供氧量为化学耗氧量的2—3倍,对偏二甲肼浓度为0.5—2.0%(重量百分浓度)及对实际含偏二甲肼废水进行了净化试验。催化剂表现出了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偏二甲肼可以在26min内及230℃温度以上迅速被降解到1ppm以下。对废水中二苯胺及三乙胺也有较高去除效果。试验中注意到了催化剂的流失,实验结果表明是可以被忽略的。对催化剂还进行了223小时连续处理偏二甲肼废水水相催化氧化试验,催化剂仍保持着稳定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14.
为了解下垫面对径流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的影响,对4次降雨事件中不同下垫面地表径流中的PAHs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屋面(A点)与交通路面(C点)的PAHs污染负荷远远大于另两种下垫面,降雨事件平均浓度分别达到26.66 μg·L-1和27.87 μg·L-1.各场降雨事件都存在随着降雨历时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的过程,其中交通路面变化最为剧烈,PAHs浓度由初始的33.50 μg·L-1经90 min后下降至16.36 μg·L-1,而屋面则在径流结束前伴有浓度回升的现象.径流中溶解态PAHs含量远低于颗粒态含量,以2-3环略占优势,达31%-42%;而在颗粒态PAHs中5-6环则相对更多.广场路面(B点)和交通路面(C点)由于汇流面积较大,具有较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屋面(A点)的冲刷效应相对较弱;草地(D点)则未表现出初期冲刷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下垫面对径流中PAHs的含量和消除均有一定影响,但与PAHs组分的相对比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15.
利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r3+、Cr6+,经过长时间驯化,从污染土壤中筛选出2株对Cr具有较高抗性的菌株(A和B),对其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了其最佳生长条件及对Cr3+的生物吸附规律。结果表明,菌株A和B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米根霉菌(Rhizopus oryzae)。菌株A和B的最适生长pH值均为7,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佳装液量为80~100 mL(250 mL摇瓶)。在培养时间一定时,随着Cr3+浓度的增加,菌株对Cr3+的吸附率减少,而生物吸附量则逐渐增大;在Cr3+浓度一定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对Cr3+的吸附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与生物吸附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Cr3+浓度为100 mg/L时,菌株A和B对Cr3+的吸附率达到最大,分别为51.47%和46.36%。 相似文献
216.
Reza Katal Mohammad Tanhaei Jiangyong H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21,15(2):27
217.
对火工品可靠性(或安全性)评估中通常采用的经典方法进行了剖析。介绍了数理统计方法学中近年来兴起的Bayes统计推断方法,并给出了此法在火工品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情况下,对可靠度评估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18.
Ting Hu Zhu Zhang Jiamin Wang Qinqin Li Hongmei Zhu Yi Lai He Wang Shanling Liu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39(12):1096-1106
219.
根据收集的青岛市九大类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本研究采用排放因子法结合调研实测等工作建立了青岛市VOCs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工业企业VOCs排放占总排放的比例达到43.17%。其中,工艺过程源类中排放占比较高的行业依次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溶剂使用源类中排放占比较高的行业为金属制品业、皮革皮毛羽毛制品和制鞋业、印刷业、铁路船舶航空等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通过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入场调研采样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行业中VOCs组成特征有差异,多数行业VOCs物种排放以卤代烃、芳香烃、烷烃等为主,纺织印染业、制鞋业等部分行业以含氧有机物排放为主。通过调研和实测对部分行业的VOCs排放因子水平做了本地化深入研究,调研统计青岛市约49%的企业安装了VOCs治理设施;在企业所安装的VOCs治理设施中吸附法占比最大,占比为26%。 相似文献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