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安全科学   102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606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研究典型壁面装饰材料--胶合板在水雾作用下的火灾特性.在ISO 9705燃烧室内,于不同喷射条件下,分别向胶合板的预热区和热解区施加水雾,得到了水雾不同施加位置壁面装饰材料的热释放速率、CO体积分数及温度等参数,重点研究了在火焰预热区和热解区施加水雾对灭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雾作用在预热区时,随着流量的增大,水雾对竖直火蔓延的作用从控火作用转变为灭火作用.当流量较小时,水雾作用在热解区的控火效果要明显好于作用在预热区的;当流量增大到一定值后,水雾在两个区域的灭火效果基本相同.本研究对受限空间内喷头的布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2.
四川省农业生产环境因素-化肥施用状况宏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提出“区域化肥施用负荷”、“化肥施用相对生产力”、“化肥施用相对适宜度”等概念及研究方法,用于四川省化肥施用状况宏观分析。四川全省化肥施用量F=228.86kg/hm^2,全省21个市州中自贡、攀枝花、德阳、绵阳、遂宁、眉山、雅安和巴中等8个市F〉250kg/hm^2,其中攀枝花市达到457kg/hm^2;全省5个农业区中,成都平原区F值最高,达285.63kg/hm^2。四川省化肥施用负荷H=4704kg/km^2,自贡、德阳、遂宁、内江等4市H值是全省H值4倍以上,自贡、遂宁2市甚至达5倍以上;成都平原区、盆地丘陵区H值分别是17491kg/km^2和16309kg/km^2,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全省化肥施用相对生产力R=20.26kg,攀枝花市R=12.11kg,是全省最低的;盆地丘陵区R=20.16kg,其余地区R值均高于全省的。全省近10年平均化肥施用相对适宜度T=3.19作为评价基准,攀枝花市T=5.22,是全省最高的,属化肥施用高度过量;各农业区中,盆地丘陵区T=3.47,盆周山地区T=3.28,属化肥施用轻度过量,其余地区基本适宜。  相似文献   
943.
旅游资源评价是为了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是对某一区域内旅游资源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GIS作为一种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具有强大的时空分析功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旅游领域,为旅游资源与环境评价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特别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空间结构分析、可持续评价、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总结分析了GIS在旅游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44.
农业旱灾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兴和县地处内蒙古高原,旱灾的经常发生使当地居民形成了独特的适应策略。通过研究者先后两次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采用农业收入多样性分析方法对农户的旱灾恢复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兴和县农户收入来源的多样性程度存在着北部地区低,中、南部地区相对较高的趋势;同时发现气候干旱化使当地居民家庭收入来源萎缩,收入的多样性正在逐渐丧失。同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帮助当地农民提高家庭收入的多样性,增强其生活系统应对旱灾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其旱灾恢复力水平。研究结果对其他地区农村系统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恢复能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流域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基于太湖流域在全国的重要性及太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洪水效应研究的迫切性,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模拟了5种土地利用情景下的2次典型洪水过程,定量分析了单一土地利用/覆被对洪水过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同场降雨,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大小顺序为:林地〈疏林灌丛〈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涨水历时长短顺序为:林地〉疏林灌丛〉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峰现时间出现最早的是建设用地,其次是耕地、草地、疏林灌丛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对暴雨洪水过程影响最为显著,不仅使得最大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增大,汇流时间变短,还大大改变了洪峰形态,使流域原有的坦化洪水波形的能力降低。城市化会严重加剧流域暴雨洪水,而森林则有利于缓和流域暴雨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946.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86,自引:15,他引:7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可知,我国大气污染物已从SO2转变为PM10,而且大气环境质量呈现大区域特征。以年日均API分布为例,出现2个大污染区域和几个小区域,一个大区域处于华北、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另一个大区域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区域的形成,除该区域中煤耗总量较大以外,还与大气输送网络和盆地地形有密切关系。研究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常常出现过程特征,由不同月份的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的过程和污染的过程发现这类过程的出现与移动缓慢的弱天气形势下的大气边界层底层结构有关。提出了温度、露点的垂直分布特征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将出现增量或减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7.
不同尺度大气系统对污染边界层的影响及其水平流场输送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大气边界层不仅受地面的影响,也受不同尺度大气系统的直接影响。根据在北京市沿南北方向分布的3台激光雷达阵和地面同步的粒子观测数据,选择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情景分析,研究不同尺度大气系统对该过程粒子边界层的影响,分析边界层内粒子浓度输送的动态变化。提出北京地区重污染形势的形成原因。对区域性大气污染边界层研究,将有助于对区域及城市污染形成机制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948.
湿地垦殖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溶解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三江平原天然沼泽湿地及湿地垦殖后的农田、弃耕还湿地、人工林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0~10cm)的活性碳、氮组分: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溶解有机碳(DOC)、溶解有机氮(DON)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小叶章沼泽湿地垦殖为农田后,表层土壤各活性碳、氮组分显著降低:MBC减少了63.8%~80.5%; MBN减少了56.3%~67.1%; DOC减少了43.1%~44.3%; DON减少了25.2%~56.1%.农田弃耕还湿和人工造林后表层土壤的活性碳、氮组分有明显恢复的趋势,各组分恢复到天然小叶章湿地土壤水平的36.1%~59.9%(MBC);46.7%~65.9%(MBN);67.0%~69.3%(DOC);81.2%~88.3%(DON),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MBC、MBN、DOC、DON变化的重要因素;各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的DOC、DON、MBC、MB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DOC的影响大于对DON的影响;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碳、氮的来源不同是影响DOC、DON与MBC、MBN相关性差别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9.
万超 《工业安全与环保》2021,47(1):27-29,71
核电厂大修期间,反应堆排水到压力容器法兰面水位后,蒸汽发生器U型管中吸附的水会大量返回到一回路,造成一回路水位控制困难并引发一系列安全风险,对大修人员、设备和反应堆堆芯安全都构成威胁.结合秦山第二核电厂换料大修中蒸汽发生器U型管返水的数据,对蒸汽发生器U型管返水的机理以及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大修工作安排提出...  相似文献   
950.
苏州重污染河道水体浮游植物消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掌握苏州城市河道景观水体藻类富集、消长规律,为制订河道水环境质量改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于2004年5~12月对苏州苗家河试验区进行了水质状况以及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研究。试验区河道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73属,通过对数量进行比较,明确了苏州城市河道以绿藻-硅藻为优势种的浮游植物分布特征。通过对不同季节水体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数量进行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变化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季节规律。这一变化结果初步揭示了河网地区城市滞流污染河道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上的消长规律,可为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