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31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608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51.
潮间带湿地栖息地功能退化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栖息地功能是潮间带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择既能较好地反映潮间带栖息地变化,又能敏感地反映海岸带开发影响的有效湿地斑块面积、单位面积湿地斑块数量、植被覆盖率和栖息地复杂性4个指标,建立了潮间带湿地栖息地功能评价模型.在对1954—2000年渤海湾潮间带湿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潮间带湿地栖息地功能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潮间带湿地作了评价. 结果表明:以20世纪50年代为基准年,渤海湾潮间带湿地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功能指数从0.84下降到0.56,湿地破碎化是其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2.
南京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 利用统计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结合实地调研,综合分析评价了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地质灾害、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 农业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峻,高效生态农业有利于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两面性. 未利用土地对于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针对实际,提出建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提出进行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程度分级研究、加强生态环境研究与监测、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753.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实施环境标志制度的现状,阐述了在国我推行环境标志制度的意义与作用,并对我国实施环境标志制度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及保 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54.
基于1960~2017年秦岭-淮河196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温、最低温、相对湿度数据,以表观温度指数为基础,采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SMD)及专用气象要素空间插值软件ANUSPLIN,对秦岭-淮河南北高温高湿天气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利用小波相干方法探讨该区高温高湿天气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多时间尺度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 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及2010年为时间节点,秦岭-淮河以北及秦巴山区高温高湿天气日数呈“下降-缓慢上升-快速上升”阶段性变化特征,秦岭-淮河以南及淮河平原呈“下降-缓慢上升-下降”趋势;(2) 秦岭-淮河南北高温高湿天气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影响范围向北扩大;(3)赤道东太平洋东部地区海温异常对秦岭-淮河南北各区高温高湿天气的影响比西部地区更显著且长时间周期尺度比短时间周期尺度更稳定。  相似文献   
755.
基于全球大气PM_(2.5)年均浓度栅格数据集,采用重力模型、变异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从区域、省域、市域、县域和栅格等多个尺度,对长江经济带PM_(2.5)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1998~2016年,长江经济带PM_(2.5)年均浓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大体呈"倒U型"变化趋势,2005年是长江经济带PM_(2.5)年均浓度变化的重要拐点;(2)长江经济带PM_(2.5)的时空演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尺度效应,在不同空间尺度上,PM_(2.5)年均浓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具有明显差别,但其空间差异均呈扩大态势;(3)长江经济带PM_(2.5)年均浓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主要表现为高值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756.
Fe(Ⅱ)活化过硫酸盐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脱水困难的问题,采用Fe~(2+)活化过硫酸钾高级氧化法提高剩余污泥脱水性能,使用污泥含水率和污泥比阻对调理前后污泥脱水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了过硫酸钾投加量、Fe~(2+)投加量、pH和反应时间对污泥调理效果的影响;探究了过硫酸盐调理污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质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过硫酸钾调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7.5,反应时间为20 min,过硫酸钾和Fe~(2+)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5 mmol·L~(-1)和18 mmol·L~(-1),在此条件下,污泥含水率和污泥比阻值分别可达78.89%和0.3×10~(12) m·kg~(-1);污泥含水率和比阻的变化可能与污泥调理后絮体结构形态变化有关;调理污泥后,上清液中溶解性有机物质含量与过硫酸钾投加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EPS不同组分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在Fe~(2+)投加后均减少,表明Fe~(2+)的投加可以破坏污泥絮体,分解胞内物质;利用Fe~(2+)激活过硫酸钾所生成的硫酸根自由基可极大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757.
环境中微塑料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2种不同的量化角度,对现有的微塑料定量分析方法(目检法、光谱法和热分析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综合阐述,其中,目检法操作简便但准确度低,光谱法准确度高但耗时过长,热分析法简便快速但不利于溯源分析。在系统综述的基础上,对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58.
基于光谱技术的土壤多参数快速检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土壤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往往工作量大、前处理复杂、测定周期长、时效差、费用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快速、准确的土壤多参数检测方法,以实现多尺度土壤属性数据的快速获取与更新。系统梳理了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Vis-NIR)、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和电弧发射光谱(AES)等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土壤多参数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在提高现有土壤多参数光谱检测精度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应结合ICP-MS等传统实验室方法,综合应用多种光谱技术以及化学计量学、现代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等,实现区域多种土壤属性的快速获取与实时监测,以满足我国当前土壤多参数、高精度快速检测及土壤质量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759.
研究气候变化下林地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对于保护涵养水源的林地植被系统,合理规划管理流域水资源有着重要作用。以汉江上游流域11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为依据,采用结合[1]土壤含水量与植物类型修正蒸散发量得到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方式,从时空角度定量研究了在生长季4~10月份流域林地植被生态需水量及其趋势性变化,并且分析了生态需水量对各气象因子变化的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汉江上游流域林地植被多年平均生长季生态需水量为6.915 8×109 m3,整体上呈现非显著性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生态需水量对不同气象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最高温度水汽压太阳辐射风速最低温度,生态需水量对各气象因子敏感程度的地带性分布特征还与各区域的纬度、海拔、植被类型和下垫面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760.
设计一套流化床生物膜(MBBR)—A/O活性污泥耦合装置处理城镇污水,考察了污泥回流对耦合工艺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了系统中生物膜相和悬浮相微生物在有机物降解和脱氮反应中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COD在200~400mg/L,进水氨氮在8.0~32.0mg/L,污泥回流比为1/8时,水力停留时间为12.4h,系统COD去除率平均值达81.4%,TN去除率平均值达70.6%,系统对较难降解城镇污水的处理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污泥回流降低了生物膜相微生物的活性,而提高了悬浮相微生物活性,但生物膜相微生物活性速率仍高于悬浮相微生物活性。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MBBR—A/O活性污泥耦合工艺将高活性生物膜引入,使悬浮污泥浓度极大降低,有助于减少污泥回流能耗与处理成本,具有明显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