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91篇
  免费   4547篇
  国内免费   9551篇
安全科学   4936篇
废物处理   468篇
环保管理   2239篇
综合类   21889篇
基础理论   3469篇
污染及防治   1838篇
评价与监测   1682篇
社会与环境   1830篇
灾害及防治   1238篇
  2024年   335篇
  2023年   911篇
  2022年   1933篇
  2021年   2026篇
  2020年   2434篇
  2019年   1665篇
  2018年   1598篇
  2017年   1891篇
  2016年   1532篇
  2015年   1714篇
  2014年   1556篇
  2013年   1876篇
  2012年   2393篇
  2011年   2234篇
  2010年   2204篇
  2009年   2194篇
  2008年   2016篇
  2007年   2002篇
  2006年   1967篇
  2005年   1485篇
  2004年   1053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结合国内外地下水污染场地的修复经验,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地下水脆弱性、污染物特征等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修复技术优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MCDA)进行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优选排序,构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筛选模型;并以湖北省某简易垃圾填埋场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备选的5种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监测自然衰减技术、渗透反应格栅、多相抽提技术、抽出-处理技术、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中,抽出-处理技术、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较为理想。综合考虑该污染场地条件、地下水污染治理要求及附近受体分布情况,得到最佳修复方案为:高污染风险区域采用抽出-处理技术和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组合;低污染风险区域采用监测自然衰减技术。  相似文献   
402.
以赤泥为主要原料,进行活化处理后,以粉煤灰为激发剂,膨润土(皂土)为黏结剂,碳酸氢钠为发泡剂制成不同配比的9种活化赤泥颗粒。将9种新型的活化赤泥颗粒吸附材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进行对比,比较其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吸附8 h后磷的吸附量为评价标准,在磷初始浓度为6.0 mg/L,pH为8.0时,配方8的赤泥颗粒对磷的吸附量为1.0 mg/g,对磷的去除率约为83.7%;而配方3的赤泥颗粒对磷的吸附量仅为0.1 mg/g,对磷的去除率约为7.2%。通过红外光谱法和XRD(X-衍射)对2种焙烧赤泥颗粒吸附材料的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和比较,发现焙烧后赤泥颗粒表面产生带有-OH官能团,可与磷酸根在溶液中发生配体交换反应而实现吸附。赤泥比例是影响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03.
分析了6种典型废矿物油的产生工艺及特性,研究了废矿物油样品的重金属浓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产生工艺和工作环境,油品的损耗程度和产污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典型废矿物油样品中检出的主要重金属包括Cr、Ni、Zn、Cu、Pb、Mo和Ba等7种。其中,Zn浓度相对较高,Cr、Cu、Mo和Ba的浓度次之,Ni和Pb的浓度相对较少。Zn、Mo、Ba主要来自于添加剂掺入,Cr、Ni、Cu、Pb主要来自使用过程中磨料混入或杂质进入。6种废矿物油直接进入环境中的重金属当量浓度表现为废车用润滑油>废液压油>废淬火油>废冷冻机油>废防锈油>废白油。其中,废车用润滑油和废液压油的重金属潜在危害最高。废矿物油再生利用过程中,重金属绝大部分进入废渣中(如油渣、蒸馏残渣、废白土等),少部分残留在再生产品中;焚烧处置过程中,重金属的去向为烟气和底灰。因此,需要针对废矿物油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其中重金属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04.
雾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废气量减排是消除我国雾霾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国内外烟气量减排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废气量减排对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气量减排技术的应用对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将除尘效率提高到99.95%,脱硫效率提高到97.5%,脱硝效率提高到75%。  相似文献   
405.
电石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化工行业,也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由于电石炉烟气自身的特点,使其净化难度大,大量烟气及粉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将电石炉高温烟气作为石灰煅烧的燃料,再将石灰窑产生的烟气用于焦炭干燥,然后将烘干后的废气引出,作为助燃空气直接用管道输送至自备电厂,在利用热烟气中的显热的同时,在锅炉中通过燃烧去除烟气中的大部分污染物,随后烟气进入污染物控制系统中,将其中的污染物去除后排放,可使电石大气污染物达到趋零排放。  相似文献   
406.
以中山市为例,在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数据的基础上,以系统网格采样法计算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强度,并探索了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受人类活动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 200 m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地利用强度异质性在空间上的特征。研究区内的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2000—2010年,中山市土地利用强度分布模式由多点式向极化转变,而且还表现出核心区域的扩散效应。在整体的范围上看,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变异受尺度影响,随着尺度的增加各向同性的减弱,转变成明显的各向异性。研究区内自然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导致研究区内行政单元间的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分异明显。在人类活动影响的驱动下,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强度异质性呈现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407.
采集了14家仲钨酸铵(APT)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钨渣,分别采用HJ/T299—2007《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和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附录S推荐的方法分析了钨渣中重金属的浓度及浸出浓度,并研究了钨渣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钨渣中重金属浓度服从正态分布,浓度较高的重金属为Cu、Zn和类金属As,其最大值分别为6 260、25 000和26 900 mg/kg,平均值分别为3 510、4 560和5 640 mg/kg;浸出浓度较大的是Pb、As和Hg,其最大值分别为33.6、26.2和0.85 mg/L,超出GB 5085.3—2007中规定的相应限值的6.72、5.24和8.5倍,超标率分别为14.3%、21.4%和42.9%;钨渣中As、Mo和Hg是特征污染物,应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408.
选用甘蔗渣作为原料,通过微波法合成Fe3O4磁改性甘蔗渣(MB),用柠檬酸进行化学改性,制备出能够快速、简便分离且吸附效果好的生物质吸附剂,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孔雀石绿(MG)。对比了甘蔗渣改性前后对孔雀石绿的去除效果;采用SEM和FTIR对甘蔗渣改性前后的结构和组分进行了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以及平衡试验来探究吸附机理;测试了温度、pH以及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甘蔗渣吸附孔雀石绿的过程符合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于50?mL初始浓度为20?mg/L的孔雀石绿溶液,在pH为7.5、温度为50?℃时,只需添加15?mg的吸附剂便能达到98%的去除率,吸附量为140?mg/g,较未改性的甘蔗渣提高了将近1倍。  相似文献   
409.
以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国土开发利用面临的资源环境限制性约束趋紧、国土空间结构性矛盾突出、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空间功能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土开发利用,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以构建国土空间集聚开发格局和分类保护格局的国土空间蓝图为目标,以承载力为基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分类保护和综合整治增强国土功能,以节约集约提升国土利用效益,以区域统筹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实现建设集约高效、生态良好、协调发展的国土构想。  相似文献   
410.
结合国内外对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选址邻避效应的研究成果,分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选址邻避效应的基本特性,运用比较分析法,全面分析物权分类及相应权利特性。以土地为划分依据,探讨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邻避效应的法律属性,提出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邻避冲突属地役权滥用的法律实质的观点。结果表明:在确认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邻避问题的地役权法律属性之后,可以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邻避问题,确保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及相邻土地物权的合法行使及不被滥用。从法律层面提出应对邻避问题的策略,并结合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现状,初步探讨对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选址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