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89篇
  免费   8413篇
  国内免费   31186篇
安全科学   7047篇
废物处理   1792篇
环保管理   4312篇
综合类   50202篇
基础理论   781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466篇
评价与监测   3308篇
社会与环境   2607篇
灾害及防治   2237篇
  2024年   271篇
  2023年   937篇
  2022年   2667篇
  2021年   2677篇
  2020年   3311篇
  2019年   3114篇
  2018年   3273篇
  2017年   3535篇
  2016年   3074篇
  2015年   4033篇
  2014年   4724篇
  2013年   5537篇
  2012年   5783篇
  2011年   5415篇
  2010年   4987篇
  2009年   4920篇
  2008年   4586篇
  2007年   4374篇
  2006年   3911篇
  2005年   2839篇
  2004年   2231篇
  2003年   1727篇
  2002年   1569篇
  2001年   1372篇
  2000年   1496篇
  1999年   1135篇
  1998年   763篇
  1997年   722篇
  1996年   709篇
  1995年   606篇
  1994年   414篇
  1993年   327篇
  1992年   400篇
  1991年   305篇
  1990年   261篇
  1989年   210篇
  1988年   157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n integrated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levels of air pollution for ecological standard setting based on the unified index of biological response,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all pollution components simultaneously. An empirical model of plant productivity was taken as the dose response model for gaseous pollutant effec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trees and the annual productivity of plants was used as the above mentioned index. The CO2 increase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was considered to potentially increase plant productivity and NO2 was estimated as neutral while being dangerous for plants as a chemical precursor of ozone or as a source of acidification.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chronic O3 and SO2 levels for trees were estimat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O3 is much more phytotoxic, as compared to SO2 , with a rather narrow range of permissible levels (27-33 ppb) which complicates it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992.
全球环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问题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也深刻影响着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该文对环境问题引起的国家安全,全球环境问题的南北分歧,以及南北矛盾的焦点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随着环境总是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国际社会把保护环境看成是各国政府的共同义务和责任,而与此同时国际间的环境合与竞争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3.
较系统地回顾环境监理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阐述环境监理的内涵及实质。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环境模式模拟资料、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前/后向气团轨迹资料、环境站监测资料,以及西安理工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XUT)多波长激光雷达、米散射激光雷达、能见度仪、粒谱仪等观测资料的综合诊断,探讨了2019年1月初发生在西安的雾霾过程(记为首场雾霾)PM2.5组分、分布及传输特征,旨在为雾霾气溶胶研究提供有益的个例积累.定性、定量双重检验表明,Chem模式较成功复制了此次雾霾气溶胶过程.利用这些可靠的模式数据分析表明,PM2.5中碳气溶胶的主要组分为有机碳,约占85%,强盛期气溶胶各组分随高度增加均呈递减趋势,各组分近地面浓度最高.通过对两类不同方法获取的消光系数对比分析表明,相比于模式数据,激光雷达数据具有更高的垂直分辨率,因此,更善于描述消光廓线的细节特征.通过对多源资料的综合诊断最终揭示出,"北风涌"是雾霾消散的关键影响因子,沿铜川-西安-山阳一带存在着污染物传输的重要路径,雾霾由此体现出自北向南依次消散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空气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1.0°×1.0°再分析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天气学等方法对宿迁市3次突发性重污染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宿迁"突发"空气重污染时,AQI级别由前一日的一、二级至第2日转为五级以上,AQI值迅速上升.②3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天气背景相似,高层为宽广平直的偏西气流,地面受高压控制,中低层风向和温度平流突然转变,且都有深厚的逆温层结;持续变化较小的气压梯度、较低风速、温度日较差及相对湿度的增大(150328过程(即2015年3月28日—4月1日污染过程)除外)为颗粒物浓度迅速增长提供了条件.③大气稳定度级别迅速变高和混合层高度迅速降低并维持,对污染物快速聚集有显著影响.④物理量诊断表明,污染发生前期上空为弱上升运动,随后迅速转为下沉运动,或气流下沉运动区域迅速扩大、升高,是空气质量迅速转差的重要动力因素.⑤内蒙古地区的沙尘远距离输送形成的污染,是造成150328过程与另外两次过程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农业、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广泛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建设和运营。为客观地掌握国内外PPP的研究现状,明确当前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笔者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和SSC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工具Histcite Pro对当前国内外PPP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学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PPP研究最早开始于1952年,且从1993年开始文献呈现增加趋势;美国、中国和英国在该领域发表文献最多,且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单位主要集中在美国境内,我国研究实力较强的有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PPP项目、风险、绩效、疾病、药物研发、金融、可持续、公共卫生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97.
活性硅酸聚合硫酸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硅酸钠,硫酸和聚合硫酸铁为原料制备活性硅酸合硫酸铁,测定了ASPFS红外光谱,了Fe/Si摩尔比和水样PH值等因素对产品和除浊效果的影响当Fe/Si摩尔比为1.5时产品稳定性和除浊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998.
旋流雾化水雾膜提高文丘里水膜除尘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低压旋流雾化水喷嘴 (不同运行压力和组合方式 )实验研究了旋流雾化水雾膜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喉部喷嘴布置及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喉部水雾均匀度和除尘效率 ;采用两两相向的低压旋流雾化水喷嘴组合布置 ,保证喷嘴入口水压力为 0 2~ 0 4MPa ,液气比为 0 1~ 0 2L/m3 时 ,除尘效率将大大提高 ,且有节水节能和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999.
杂多化合物脱硫化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双搅拌、无浓度梯度气液反应器中考察了磷钼杂多化合物吸收H2S过程的宏观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吸收剂浓度提高,脱硫效果增强,当磷钼酸钠浓度超过6.25×10-3mol/L后,单一与复配体系对H2S的吸收速率均趋恒定.从工业操作角度来看,6.25×10-3mol/L是适宜的操作浓度温度提高,吸收效果略有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实际操作温度可选择常温;进气H2S浓度提高,吸收效果增强.两种脱硫体系中,以复配体系脱硫性能为优.实验测得25℃下反应器中H2S的气、液相传质系数分别为:kGH-2S =8.201×10-10kmol/(m2.s.Pa),kLH-2S=3.440×10-4m/s.吸收反应对磷钼酸钠及硫化氢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339与1.055.  相似文献   
1000.
陆地与海洋气溶胶的相互输送及其对彼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陆地和海洋源产生的气溶胶通过大气的流动向对方的环境系统输送,从而改变了对方环境大气的化学组成,影响着大气污染物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速度,其沉降过程也会对对方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沿海的岖稠密的人口。较为发达的经济活动,较高的大气污染排放强度,使得陆海气溶胶的交换和沉降对谝我域的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