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16篇 |
免费 | 8445篇 |
国内免费 | 487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42篇 |
废物处理 | 390篇 |
环保管理 | 1794篇 |
综合类 | 18134篇 |
基础理论 | 3692篇 |
污染及防治 | 1736篇 |
评价与监测 | 1389篇 |
社会与环境 | 1446篇 |
灾害及防治 | 10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815篇 |
2023年 | 1089篇 |
2022年 | 1752篇 |
2021年 | 1860篇 |
2020年 | 2004篇 |
2019年 | 1522篇 |
2018年 | 1516篇 |
2017年 | 1760篇 |
2016年 | 1378篇 |
2015年 | 1395篇 |
2014年 | 1293篇 |
2013年 | 1517篇 |
2012年 | 1908篇 |
2011年 | 1830篇 |
2010年 | 1806篇 |
2009年 | 1760篇 |
2008年 | 1607篇 |
2007年 | 1607篇 |
2006年 | 1589篇 |
2005年 | 1209篇 |
2004年 | 864篇 |
2003年 | 503篇 |
2002年 | 500篇 |
2001年 | 419篇 |
2000年 | 345篇 |
1999年 | 161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以消化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e2+浓度、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Fe2+促进消化污泥凝聚性能的影响,采用扩展的DLVO理论(EDLVO)探讨了污泥絮体凝聚过程中结合能的变化特征,并对典型条件下各层胞外聚合物(EPS)的三维荧光谱图(EEM)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2+促进消化污泥凝聚的最佳化学条件为Fe2+浓度50 mmol·L-1,pH=7.57(原始值),离子强度0.01 mol·L-1。在最佳Fe2+浓度或pH下,Fe2+促进污泥凝聚的主要作用为:增大Zeta电位、提高絮体粒径和密实程度、增强疏水性和降低污泥絮体间的能垒;在最佳离子强度下,提高絮体粒径和密实程度是促进污泥凝聚的主要作用;离子强度的增加并未降低污泥位能曲线的能垒。EEM证明,Fe2+主要与污泥EPS中slime层结合以促进污泥凝聚,主要结合物为蛋白质A、可见富里酸和紫外富里酸。 相似文献
952.
实验从焙烧温度、使用寿命考察了MoO3/ZrO2-TiO2催化剂催化水解HCFC-22的性能。实验同时考察了水解温度、水蒸气浓度等反应条件对HCFC-22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0℃焙烧的MoO3/ZrO2-TiO2固体酸催化剂在催化水解温度为330℃,水蒸气浓度为76.58%时对1.00 cm3·min-1的HCFC-22的降解率可达到96.21%,主要降解产物为CO、CO2、HF、HCl和少量CHF3。且该MoO3/ZrO2-TiO2催化剂在连续反应60 h后HCFC-22的降解率仍保持在82.00%以上。XRD表征表明,MoO3/ZrO2-TiO2催化剂的主要结构为四方晶相的Zr(MoO4)2掺杂锐钛型的TiO2。 相似文献
953.
针对餐厨垃圾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物,为了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使用热重分析仪对其典型组分:塑料、骨头及难降解生物质,进行了单独及混合热重(TG)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难降解生物质(BRB)、骨头等生物质类物质失重温度较低,最大失重率温度分别为325和341℃,塑料的失重温度较高,最大失重率温度在475℃;通过对混合物料的热重曲线和动力学分析,在较低温度(400℃)状态下,二者在热解过程中有协同作用;含有3种组分的实际物料在166~361℃条件下热解过程符合二维相界反应(函数为2(1-α)1/2);而在361~550℃热解符合三级动力学反应(函数为(1-α)3),在整个温度阶段(166~550℃)中的实际活化能低于模拟活化能(59.69-1),表明3种物料混合热解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54.
955.
目的针对飞行器环境适应性设计不足的现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飞行器环境适应性设计的特点和当前存在的不足,以某电气设备为对象开展应用研究。结果提出环境适应性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设计原则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对策。环境适应性设计应采用环境仿真和验证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并逐步形成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结论飞行器环境适应性设计应采用系统工程的思路,覆盖产品层级、环境因素和研制阶段。技术手段方面应大力推进环境仿真研究和应用,建立产品环境适应性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956.
957.
目的确定局部环境谱当量加速关系。方法以×型飞机某半封闭关键部位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在机体中所处的位置及服役环境中各气候条件编制局部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分别进行试验室周期浸润加速腐蚀和自然环境暴晒。借助涂层宏观、微观形貌检测、色差、光泽度等常规性能检测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对两种不同环境下试验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试验室周期浸润加速腐蚀196.6 h,相当于舰面停放1年,且经过实验室2个周期加速腐蚀与自然环境暴晒2年的试验件涂层形貌、失光率、色差、电化学性能一致。结论该局部环境谱当量加速关系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58.
959.
目的研究X70管线钢在热带海洋大气实海环境下的缝隙腐蚀行为。方法在距离湛江东海岛海岸50m和200 m处分别搭建楔型缝隙模型,安装大气环境Cl-收集装置和自动气象监测站。结果距离海岸越近,风速越大,大气中Cl-沉降速率也越大,X70管线钢缝隙腐蚀越严重。X70管线钢在距离海岸50 m处发生缝隙腐蚀的最大缝宽约为0.96 mm,200 m处最大缝宽约为3.75 mm,50 m处缝隙腐蚀更严重。结论缝隙腐蚀区域形成了氧浓差电池,同时随着缝隙液中Cl-向缝隙内迁移,发生闭塞区电池自催化过程,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缝隙腐蚀区域较非缝隙腐蚀区域腐蚀更严重。 相似文献
960.
目的解决高海拔地域中重型越野车辆的起动困难问题。方法从进气温度对车辆起动的影响因素入手,系统地研究几种典型进气预热型式的优缺点。针对中型和重型两台越野车的具体情况,设计选型集中加热的电阻型格栅式进气预热器。经设计计算和反复测试,确定两型加热器的尺寸和功率等主要参数和控制策略,计算分析与车载蓄电池的匹配关系。结果对两型进气预热器进行实车安装后,分别经过实验室试验和野外现场验证,在-30℃实验室常压环境和-27℃的高原环境条件下,两型车辆均能在3 min内顺利起动。结论在高原高寒地域,格栅式电阻进气预热器可有效解决-30℃以上温度范围的起动困难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高,便于中重型车辆加装使用,为该类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