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96篇 |
免费 | 10546篇 |
国内免费 | 604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697篇 |
废物处理 | 471篇 |
环保管理 | 2256篇 |
综合类 | 22523篇 |
基础理论 | 4567篇 |
污染及防治 | 2159篇 |
评价与监测 | 1719篇 |
社会与环境 | 1830篇 |
灾害及防治 | 12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1000篇 |
2023年 | 1366篇 |
2022年 | 2217篇 |
2021年 | 2284篇 |
2020年 | 2528篇 |
2019年 | 1907篇 |
2018年 | 1871篇 |
2017年 | 2181篇 |
2016年 | 1706篇 |
2015年 | 1765篇 |
2014年 | 1595篇 |
2013年 | 1906篇 |
2012年 | 2397篇 |
2011年 | 2265篇 |
2010年 | 2207篇 |
2009年 | 2195篇 |
2008年 | 2016篇 |
2007年 | 2000篇 |
2006年 | 1964篇 |
2005年 | 1480篇 |
2004年 | 1052篇 |
2003年 | 636篇 |
2002年 | 606篇 |
2001年 | 517篇 |
2000年 | 439篇 |
1999年 | 214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332.
在中试规模试验中,研究了“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对微生物、消毒副产物和生物稳定性指标的控制效果.该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综合利用了游离氯消毒灭活微生物迅速彻底,氯胺消毒副产物生产量低的特点,通过氯化消毒技术的组合,安全经济地实现了消毒卫生学和消毒副产物指标的双重控制.该消毒工艺对细菌总数、异养菌平板计数、总大肠菌群指标的控制效果略好于传统游离氯消毒,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与游离氯相同.相同原水条件下,顺序氯化消毒工艺比游离氯消毒工艺产生的三卤甲烷浓度减少35.8%~77.0%;卤乙酸减少36.6%~54.8%.消毒进水水质越差,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在消毒副产物控制方面就越有优势.该工艺对生物稳定性指标的控制效果明显高于游离氯消毒. 相似文献
333.
以影响太湖入湖河流水质的24个因子值为研究对象,将PSO算法与SVM算法相结合。PSO算法用于优化SVM算法的参数c和g,以利于快速、高效地确定c和g的全局最优值;SVM算法基于最优的c和g,分别以24,21,18,15,12,9和6个因子作为特征向量预测水质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当特征向量为9个影响因子时预测率最高。其参数c=18.56,g=1.35,对应的预测率为:全局预测率92.59%,重度污染水质预测率88.89%,轻度污染水质预测率94.45%。因此,通过PSO和SVM混合算法,可以确定影响太湖入湖河流水质的主要因子,利用这些主要因子对水质进行预测预警,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得到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334.
低溶解氧和磷缺乏引发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及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污泥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分析了发生膨胀后污泥的特征、性状及其降解污染物性能.反应器中低溶解氧浓度(0~0.7mg/L)和低P/BOD5值(0.78/100) 2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污泥膨胀.污泥胞外多聚糖含量越高,污泥憎水性越小,SVI也越高.通过提高溶解氧浓度和P/BOD5值,可使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恢复.此外,向膨胀污泥中投加多孔填料,在不降低处理效能的情况下,很快使系统免受污泥沉降性能恶化的困扰,而向膨胀污泥中投加强氧化剂NaClO并不能有效控制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335.
珠江口现代沉积物柱芯样多环芳烃高分辨沉积记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采集于珠江三角洲澳门河口区的沉积物柱状样品中多环芳烃的GC MS定量分析测定,并结合210Pb同位素定年分析,重建了珠江口近代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史(1959~1996年).研究结果表明,柱芯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为0.6~4.5μg·g-1(干重计),污染程度为中等.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分别记录到两个高的污染峰,表明这两个时间段内有较大的污染物输入.以母体化合物比值对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是受到了以油类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为主的混合污染,且污染来源较为单一.对沉积物毒性潜在效应的计算表明,表层沉积物毒性效应较大,且从90年代初期开始后至1996年,毒性当量浓度呈线性趋势增加. 相似文献
336.
低强度超声波改善污泥活性 总被引:34,自引:11,他引:34
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好氧活性污泥为试验材料,以好氧呼吸速率(OxygenUptakeRate,OUR)为指标,研究活性污泥在超声波强度0~1.2W/cm2、辐照时间0~40min处理后活性的变化.发现当采用超声波强度0.3W/cm2,辐照时间10min,对提高污泥活性的效果最为显著,不适当的处理时间与处理强度则不利于污泥活性的提高.因此,利用超声波激励污泥活性存在最佳的超声波强度和辐照持续时间.另外,研究了强度0.3W/cm2,辐照时间10min超声波辐射处理后0~48h中污泥活性的变化规律,发现超声辐照8h后污泥活性达到最大值,为辐射处理后初始活性的2倍,24h后超声波的强化作用基本消失.因此,可采用强度0.3W/cm2超声波每隔8h取反应器中的部分活性污泥辐照10min后再返回反应器,来提高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本文还对低强度的超声波改善污泥活性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假说性解释. 相似文献
337.
微囊藻毒素LR对BRL-3A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蛋白印迹法研究了微囊藻毒素LR(MCLR)暴露时大鼠BRL-3A细胞p53、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p53和Bax表达均明显升高.除了10nmol/L LR暴露1h实验组外,其它实验组Bcl-2表达均下降.在低浓度组(10nmol/L),随暴露时间的延长,p53和Bax表达逐渐升高,Bcl-2表达逐渐下降,而在中浓度(100nmol/L)和高浓度组(1000nmol/L),蛋白表达与暴露时间的一致性没有低浓度组(10nmol/L)明显.表明p53、Bcl-2和Bax在MCLR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8.
建立了过氧化聚吡咯(OPPy)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碳糊电极测定废水中苯酚的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苯酚的氧化峰电流在1.0×10-5 mol/L~1.0×10-3 mol/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1.0×10-6 mol/L.该电极制作简单,选择性好,测定灵敏度高,精密度与准确度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39.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简称《议定书》)的《基加利修正案》(简称《修正案》)是继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本文总结了《修正案》的核心要素,介绍了欧盟利用新修订的《含氟温室气体法规》对氢氟碳化物(HFCs)类物质开展管理的主要措施和制度,分析了该法规执行以来的效果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欧盟HFCs管控政策对我国进出口管理的政策法规、进出口禁令和配额管理等的管控启示。 相似文献
340.
以现有的中国主要河流中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数据为基础,通过定义1个危害商,利用商值法筛选出菲、蒽、荧蒽、芘、苯并[a] 蒽、 和苯并[a]芘7种对水生生态具有潜在风险的PAHs.以河流水相中PAHs浓度数据为依据,结合毒性数据库中PAHs水相浓度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用概率风险评价法分析了这7种PAHs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7种筛选出的PAHs风险大小依次为:蒽>芘>苯并[a]蒽>荧蒽>苯并[a]芘>菲>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