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380篇
安全科学   19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844篇
基础理论   146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9 毫秒
371.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学生掌握难度较大.因此,用通俗易懂的类比法探讨了"物质的量"的概念,又用类比法推出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指出了摩尔的适用范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72.
在企业污染源现场实现污染物排放浓度水平的快速判定和超标风险筛查,对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提高执法效率、企业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意义重大。铅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有毒重金属,目前缺少含铅废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便携式直读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探索性地将X射线荧光光谱(XRF)法应用于铅蓄电池企业含铅废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便携式快速、直读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XRF的面密度法适用于铅蓄电池企业含铅废气处理设施后铅及其化合物的快速、直读检测,相对国标方法具有快速、直读、对样品无损、便于复测等特点,可用于铅及其化合物排放浓度水平的快速判定和超标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373.
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敏  邱俊华等 《环境与开发》2001,16(2):25-27,29
新型高速厌氧反应器的发生使生活污水的厌氧处理成功可能,介绍了几种厌氧反应器的特点及其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74.
Visual Basic在数字林业系统中二次开发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信息时代,林业安全管理要实现数字林业系统必须由3S技术作为支持。本文主要介绍用VisualBasic二次开发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软件ArcInfo,实现林业各地理要素的显示漫游和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375.
温鑫  谷晋川  魏春梅  张瑜  余乐  殷萍 《化工环保》2012,40(5):518-523
对海泡石进行热改性,以腐殖酸和海泡石为原料,制备了腐殖酸-海泡石复合钝化剂。采用BCR形态分析法研究了复合钝化剂对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制备复合钝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腐殖酸与海泡石质量比2∶1,氢氧化钠质量浓度0.04 g/mL,热反应时间40 min,热反应温度80 ℃。复合钝化剂的最佳添加量为7%(w),培养3 d后,钝化效率达46.87%,土壤pH升高至7.02,活稳比降低为0.65,土壤中镉的释放风险显著降低。复合钝化剂修复镉污染土壤时,会促使活性态镉向稳定态镉转化,使镉在土壤中的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376.
为明确免耕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通过Meta分析整合已发表的116项研究,综合探究免耕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平均重量直径(MWD)以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耕作相比,免耕显著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占比(10.9%)和MWD(12.8%),减少黏粉粒占比(-15.5%),但对微团聚体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亚组分析表明,免耕显著提高西北地区土壤大团聚体占比(17.6%),提高华北地区土壤团聚体MWD(15.4%);在旱地及黏壤土中,免耕分别提高团聚体MWD效应值12.6%和18.4%;免耕提高大团聚体占比的效果随土壤pH值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条件下,免耕显著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占比(9.6%)及MWD(11.6%),秸秆移除后,免耕对团聚体的影响效应均不显著;在试验年限方面,短期免耕(< 5 a)显著提高土壤大团聚体比例,而长期免耕(> 10 a)提高团聚体MWD;在土壤深度方面,免耕仅能改善耕层(0~20 cm)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MWD,而对深层土壤(> 20 cm)团聚体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免耕能够改善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但对团聚体碳含量无显著影响.在实际生产中,要充分考虑生产区域、土壤性质和田间管理等因素,以达到有效改良土壤团聚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7.
利用全自动静动三轴双向耦合剪切仪,分别在均等固结和非均等固结条件下,进行了福建标准砂的动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对比分析了轴向振动、径向振动、相位差分别为0°和180°的轴向-径向耦合振动等不同振动方式对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均等固结还是非均等固结条件下,只要在最大剪应力面上的动剪应力水平相同,4种剪切方式对动应力-应变关系及动强度的影响都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78.
在全球升温的背景下,为掌握淮河流域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提高淮河流域对极端气温灾害的应对能力。以淮河流域1961~2016年149个气象站点、太平洋气候因子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为基础,利用优化的非平稳性(Transformed-Stationary)极值分析方法、空间Ward-like层次聚类分析方法、M-K趋势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对淮河流域极端气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年最高气温在1960和2000s为增加趋势,2000s后增加趋势不显著;从1970~1980s,年最高气温呈减小趋势;年最低气温在1960s呈下降趋势,1970s以后年最低气温呈增加趋势;(2)年最高气温重现期对应的温度多数站点表现出非平稳态并显著上升,增幅达1.5℃。年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在1978年前后出现上升的拐点,在2000年前后暖化现象有所减缓。年最高气温距离海洋越近,上升趋势越显著;年最低气温则相反。(3)不同重现期年最高气温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分布在淮河的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呈显著减小趋势,年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恰好与其相反。(4)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显著的影响着淮河流域的7、8月极端气温的变化,淮河流域的极端气温的非平稳变化有着与西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东太平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淮河流域12~1月气温异常与渤海海温异常同步、与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同步变化;7~8月温度异常与12~1月的温度异常结果相反。环流特征分析表明,淮河流域冬季暖化现象受到东北地区暖化的影响;7~8月温度的变化主要由青藏高原低压和蒙古低压在逐年减弱而改变环流特征造成,东南区域极端高温增加,西部区域降水增多、极端高温的降低。  相似文献   
379.
杨博    杨小兵    张守鑫    周川    颜晓珊    温晓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12):139-145
为了给氧气逃生呼吸器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氧气呼吸器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人员安全前提下,结合产品定位于逃生目的,建议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最低值≥15%,均值>19.5%;二氧化碳含量的均值≤1.5%,峰值≤4%;最高温度≤50℃;吸气阻力≤1.2 kPa,呼气阻力≤1.2 kPa,两者之和≤1.8 kPa;实用性能引用GB/T 23465-2009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0.
西宁市非采暖季和采暖季PM2.5中14种金属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年11月采暖季和2013年9月非采暖季,在青藏高原典型城市西宁市4个采样点采集细颗粒物(PM_(2.5))样品,共获得40个有效样品。用微波消解-ICP-MS法、原子荧光法分析了样品中14种重点防控金属。结果表明:14种重点防控金属中Ag、Tl平均质量浓度为0.10~0.50 ng/m~3,Co、Sb、Hg平均质量浓度为0.50~4.00 ng/m~3,V、Cd、Cr、Ni、Cu、As平均质量浓度为4.00~50.0 ng/m~3,Mn、Pb、Zn平均质量浓度为50.0~2 000 ng/m~3。采样期间,采暖季相比非采暖季,PM_(2.5)质量浓度有下降趋势,不同采样区金属元素浓度有增有减。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重点防控金属元素在非采暖季主要来源于土壤风沙扬尘、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采暖季主要来源于土壤风沙扬尘、燃煤、燃油、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非采暖季Zn、Ag、Cd、Hg、Tl和Pb富集因子较高,采暖季Zn、As、Ag、Cd、Sb、Hg、Tl、Pb富集因子较高,更容易受到人为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