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380篇
安全科学   19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846篇
基础理论   146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究中震设计与现行小震设计在性能指标上的差异,首先分析了整体中震设计与小震设计在概念上的区别,对比了这两种理念下结构构件的内力放大情况,进而从宏观上把握不同设计方法对结构整体和构件层面的影响;其次基于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和位移设计反应谱推导了中震作用下单自由度简化体系总等效阻尼的表达式,理论分析了中震等效阻尼与结构层间位移、设防烈度、结构周期及“周期比”的关系,并进行了简单的证明;给出不同设防烈度下该简化体系的中震总等效阻尼比和刚度的速查表格,便于快速评估多层规则结构的中震阻尼和刚度需求;最后结合黏滞阻尼器(1-FVD)、摩擦阻尼器(2-FD)和软钢阻尼器(3-MYD)三个算例对本文提出的中震阻尼和刚度需求评估方法予以展示总结。结果表明,现行小震设计或可满足中震设计的性能要求,其中一、二级一般框架结构的柱构件基本满足中震不屈,一级底层柱满足中震弹性,一级剪力墙构件加强区剪力满足中震不屈;值得注意的是,对低设防烈度、长周期结构,中震附加阻尼比会出现负值和局部震荡现象;通过同时调整附加阻尼和结构刚度进行中震设计的策略相对合理可行;项目前期评估时可通过插值速查表格的方法初步确定附加阻尼比,进而指导减震方案。中震设计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尚显不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基本设计原则的满足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2.
为揭示CO在烟煤中的微观吸附和扩散机理,利用Wiser烟煤分子模型,通过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5种不同温度(293.15,303.15,313.15,323.15,333.15 K)下,压力为0.1~3.0 MPa时CO吸附量、吸附热的变化,采用能量分布分析CO在烟煤中的吸附行为,利用扩散系数和扩散活化能研究CO在烟煤中的扩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O在烟煤分子中的模拟结果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Langmuir参数a和b减小,CO在烟煤分子中饱和吸附量和吸附能力降低。温度越高,烟煤分子的等量吸附热越低,烟煤分子吸附CO分子的平均等量吸附热为21.20~23.11 kJ/mol,小于42 kJ/mol,属于物理吸附;随着压力的升高,CO分子由能量较高的优势吸附位点逐渐向相对较弱的吸附位点移动;在模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CO在烟煤分子模型中的扩散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加,扩散活化能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为揭示CO在烟煤分子中微观吸附与扩散规律,准确预测采空区封闭火区煤自燃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为提高纯木梁的耐火性能,提出异形阻燃木-混凝土组合梁提高耐火性能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对比Π形、T形的异形阻燃木-混凝土组合梁与全混凝土梁受火特性和剩余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3面受火后,异形阻燃木-混凝土组合梁上部多数区域未达强度降低起始温度,全混凝土梁均超过强度降低起始温度,且受火温度远远高于木-混凝土组合梁;T形阻燃木-混凝土组合梁试件剩余承载力最大,耐火能力最强,Π形阻燃木-混凝土组合梁次之,全混凝土梁最差;异形阻燃木-混凝土组合梁受火后损坏情况轻于全混凝土梁,但产烟量大于全混凝土梁。  相似文献   
994.
南阳盆地东部山区土壤锗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南阳盆地西南耕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南阳盆地东部山区表层(0~20 cm)土壤及深层(150~200 cm)土壤锗(Ge)的含量情况、空间分布规律和富集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表层土壤Ge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盆地东部山区表层和深层土壤ω(Ge)平均值分别为1.39 mg·kg-1和1.45 mg·kg-1.表层土壤Ge土地质量评价等级划分中处于一等丰富等级的点位占比为12.77%,处于二等较丰富等级的点位占比为32.22%,其中表层土壤Ge含量丰富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变质岩发育区和小片的花岗岩发育区.研究区表层土壤Ge变异函数的最优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块金效应值为0.434,表明表层土壤Ge空间自相关性中等,受随机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富集因子显示表层土壤Ge有93.61%的点位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但存在6.39%的点位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研究区土壤Ge来源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但表层土壤Ge的富集主要受到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石英和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自然灾害的概念,等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自然灾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消除其影响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的目标。自然灾害的系统研究始于本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灾害热”已扩展到整个世界。全世界每年用在灾害科学方面的研究经费在100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996.
部分植物富集镉能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农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水果、杂草和树木等植物富集镉的不同情况,指出了现在研究植物富集镉能力的弊端,提出寻找自然生长在镉污染区生物量大的耐镉植物是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7.
电磁污染及电磁辐射防护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辐射被称为是“隐形杀手”,简述了电磁污染的现状及电磁辐射的危害,详细论述了电磁波防护材料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护电磁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8.
陈晖  温婧  庞军  陈政  韦雨杉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2):5540-5550
基于MRIO模型方法自主编制了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31省在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视角下的碳排放量,以及省际贸易隐含碳转移量.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各省在省际贸易隐含碳净转移与隐含GDP净转移之间的关系、污染贸易条件值以及碳基尼系数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省际碳公平性问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差异,各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视角下的碳排放量存在明显差异;隐含碳净转入省份多位于西部或属于欠发达省份,隐含碳净转出省份多为经济发达省份.中国31省在省际贸易中存在着明显的碳不公平现象,部分发达省份不仅让外省承担了自身的部分碳排放,而且获得了来自外省的GDP净输入,污染贸易条件值也小于1,在碳排放空间分配及经济效益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部分西部省份不仅为外省承接了部分碳排放还对外省净输出了GDP,污染贸易条件值也大于1,在碳排放空间分配和经济效益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2012年我国31省碳基尼系数在消费者责任视角下为0.24,在生产者责任视角下则达到了0.31,表明生产者责任视角下我国省际碳排放空间分配不公平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99.
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的有关规定,GSM移动通信基站电场强度的管理目标值为5.4 V/m,功率密度的管理目标值为8μW/cm2。在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确定远场区范围,结合基站天线运行的基本参数,以及在对垂直波瓣图进行拟合的基础上,通过《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1996)中的微波远场轴向功率密度计算公式计算GSM移动通信基站对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水平与天线的发射功率、公众活动区域与天线的高度差以及天线的主瓣方向关系密切。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减小发射功率,增加天线与公众活动区域的高度差以及调整天线的主瓣方向等措施来降低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制定有效的监测、管理计划和加强公众沟通,及时消除可能的电磁污染。  相似文献   
1000.
文建龙  黄立平 《四川环境》2007,26(1):118-121
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来划分,可以把生态灾害划分为自然性生态灾害和社会性生态灾害。生态灾害与弱势群体有一定的关联:生态灾害会催生灾害性弱势群体;由于弱势群体在社会系统中总是处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之中,也缺乏必要的资源保护自己,在发生生态灾害时,弱势群体往往最受损害。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环境生态建设,也要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加大保护弱势群体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