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89篇 |
免费 | 3197篇 |
国内免费 | 171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47篇 |
废物处理 | 109篇 |
环保管理 | 647篇 |
综合类 | 6658篇 |
基础理论 | 1457篇 |
污染及防治 | 640篇 |
评价与监测 | 574篇 |
社会与环境 | 681篇 |
灾害及防治 | 3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24篇 |
2023年 | 440篇 |
2022年 | 702篇 |
2021年 | 691篇 |
2020年 | 748篇 |
2019年 | 533篇 |
2018年 | 554篇 |
2017年 | 639篇 |
2016年 | 520篇 |
2015年 | 532篇 |
2014年 | 475篇 |
2013年 | 596篇 |
2012年 | 746篇 |
2011年 | 744篇 |
2010年 | 672篇 |
2009年 | 616篇 |
2008年 | 605篇 |
2007年 | 562篇 |
2006年 | 542篇 |
2005年 | 453篇 |
2004年 | 314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84篇 |
2001年 | 193篇 |
2000年 | 132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哥本哈根会议上碳关税引发热议,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讨论的焦点.本文从碳关税的内涵出发,梳理了有关碳关税问题的已有研究,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局部均衡模型,对征收碳关税情况下进口国、出口国的福利以及全球福利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进口国征收碳关税能提高本国福利水平,减低出口国的福利水平,但福利变化程度取决于进口国国内碳税、出口国是否征税国内碳税、进出口国国内碳密集度水平等情况.进一步.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公共品,用全球福利最大化代替进口国福利最大的约束条件,探讨了最优碳关税的确定方法,认为最优碳关税取决于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值,由出口国国内碳税与外部性的差异与进口国国内碳税与外部性差异的比值来决定.温室气体减排是国际贸易面临的新问题,碳关税仅仅拉开了以气候变化之名进行国际贸易保护的序幕,如何有效地将国际气候变化规则纳入国际贸易利益的维护中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12.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分析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城镇发展类型、时空过程,揭示库区城镇变化的驱动力,探索了城镇扩展与人口城镇化关系,研究城镇环境变化特征。三峡库区城镇规模发展不均衡,库尾城市规模庞大,库中、东部区县级城市规模较小,而乡镇的比例占城镇面积24%;在过去15 a中,建城区规模扩大172%,高于全国省会城市发展水平72%;三峡库区城镇规模扩大的同时,东西城镇规模差距逐步缩小,三峡工程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城镇发展以侵占了优质耕地资源为代价,耕地占城镇变化83%;城镇用地变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城镇空间发展快于人口城镇化过程,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不及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在2007年城市化率低于全国水平13%,差距进一步扩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受地形和土地资源的限制,城市分维数和坡度分别增加12%和104°,城市向潜山区扩展或搬迁的同时,城市空间的完整性下降 相似文献
613.
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的冲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柱,一方面推动着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对中国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强度提出了挑战,因而准确认识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的交互冲击作用机理,为挖掘碳减排路径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选取1990 - 2008年间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指标,采用EG协整检验证明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以此建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煤炭消耗比重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影晌具有一定滞后性和波动性,但冲击作用长期持久;(2)碳排放强度对煤炭消耗比重的冲击影响在短期内较剧烈,但长期冲击影响不明显;(3)煤炭消耗比重的降低在长期内会促使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因而可以通过降低煤炭消耗比重来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的.最后,从结构性降低、产业传导性降低以及技术性降低等角度,提出减少煤炭消耗、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14.
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耕种行为的直接结果和体现.本文试借助分析影响农户耕种行为的相关因素来探讨其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利用Eviews 6.0统计软件,综合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以湖北省为例,剖析耕地集约利用与其影响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研究表明:在长期,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农业比较收入和耕地的产权保障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正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提高0.166、0.430和0.035个百分点;农民家庭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负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下降0.004和0.008个百分点.而在短期,各影响因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作用方向相同而作用力大小不同.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的作用程度在短期与在长期是相似的;但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却更多体现在长期.因此,立足于稳定产权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农业政策导向更有利于在长期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15.
淮南市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淮南市是一所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建立在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上的复杂系统。是城市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主要表现在:城市布局不合理。城市整体结构不完善;人类进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和景观产生了干扰和破坏。从而造成其生态结构、功能的破坏以及量观的破碎化。本研究从压力-状态-响应三方面构建了淮南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系统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并给出了计算各评价指标值之闻均衡度的模型。量后结合RS、GIS技术实施该评价模型。对淮南市为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616.
日本国土开发利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战后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历程,其间土地利用在结构、规模、价格、集约利用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动。本文全面分析了二战之后,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巨大变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在结构、规模、价格、集约利用程度等方面的特征;日本政府针对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变动和影响。制订的一系列规划调整措施和政策法规体系。通过以上分析,探讨日本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途径和措施,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17.
黄河上游玛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和生态环境管理的政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上游玛曲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参考Costanza等人提出的方法和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成果估算了玛曲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为96.25亿元/年,远高于经济产品1.93亿元/年的现价。基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要求,提出了以改变超载过牧为目标、以生态补偿为核心内容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的政策设计,生态补偿的标准应不少于0.93亿元/年。生态环境管理的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开发和产业转型、生态移民和牧民定居、草场管理、技术推广以及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促进社会进步等。 相似文献
618.
当前我国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加快使农地资源价值显化问题凸现出来,但在现行的政策与制度框架内,农地价格严重扭曲,不能完全表达农地的真正价值。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农地资源能合理配置并达到可持续利用,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农地价值核算体系与农地价格体系,并对现行扭曲的农地价格进行矫正。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利用边际成本定价的方法探讨体现农地真正价值的农地完全价格,并通过这一价格将农地的资源价值纳入整个绿色GDP核算体系中,这也是本文提出的政策性建议之一。 相似文献
619.
根据上海市郊新城区发展规模以及绿地规划,从构建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投资和运行费用以及与市郊新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相容性方面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郊新城区利用构建湿地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不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更节省,而且能够与新城区绿地系统、亲水景观的规划建设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