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00篇 |
免费 | 1702篇 |
国内免费 | 384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51篇 |
废物处理 | 235篇 |
环保管理 | 936篇 |
综合类 | 8773篇 |
基础理论 | 1553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186篇 |
评价与监测 | 769篇 |
社会与环境 | 892篇 |
灾害及防治 | 6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7篇 |
2023年 | 376篇 |
2022年 | 802篇 |
2021年 | 839篇 |
2020年 | 969篇 |
2019年 | 584篇 |
2018年 | 633篇 |
2017年 | 724篇 |
2016年 | 616篇 |
2015年 | 698篇 |
2014年 | 720篇 |
2013年 | 862篇 |
2012年 | 1023篇 |
2011年 | 980篇 |
2010年 | 873篇 |
2009年 | 800篇 |
2008年 | 823篇 |
2007年 | 878篇 |
2006年 | 811篇 |
2005年 | 619篇 |
2004年 | 434篇 |
2003年 | 343篇 |
2002年 | 314篇 |
2001年 | 284篇 |
2000年 | 234篇 |
1999年 | 122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胡萝卜中滴滴涕对人体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基于生理学的体外实验,通过模拟人体胃和小肠的环境,分析了胡萝卜中p,p'-DDT,p,p'-DDD和p,p'-DDE在人体胃肠系统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DDTs在小肠环境下的生物有效性大于胃环境,胆汁和胰液对生物有效性有正影响;当胡萝卜的质量恒定时,p,p'-DDE,p,p'-DDD和p,p'-DDT在胃和小肠中的生物有效性不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在胃和小肠中的生物有效性分别为12.72%,12.71%,11.99%和47.14%,41.16%,46.29%,然而,当p,p'-DDT,p,p'-DDD和p,P'-DDE的量恒定时,其生物有效性随胡萝卜质量的增大而减小,且两者之间呈现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233.
填埋场产气规律的模型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填埋产气率预测对于评估填埋场能源气体产生潜力,确定填埋气体利用方式极为关键. 通过对南京水阁垃圾填埋场的现场取样、抽气试验及工程运行等数据的分析,讨论了对于填埋气体产生的两步一级反应耦合模型的求解方法;建立了基于有机物分解数据和现场抽气试验数据的2类求解途径,并对各自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最大产气率、最大产气率发生时间和最大产气率发生时已产气量的解析解,其中最大产气率与反应速率常数(K)和总产气量(L0)有关,最大产气率发生时间仅与K有关,而最大产气率发生时的已产气量占总产气量的比率为常数,与反应介质、反应条件等均无关. 结果表明,填埋气体两步一级反应耦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234.
235.
Fenton氧化破解剩余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Fenton试剂的强氧化性破解剩余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EPS),通过释放出的多聚糖、蛋白质浓度以及SCOD的变化表征EPS的破解程度,旨在找出Fenton氧化破解EPS的适宜反应条件.结果表明,pH = 2.5,反应时间90 min,H2O2/Fe2+(质量比)= 8∶1,温度65~70℃为适宜反应条件.该条件下经Fenton氧化,污泥上清液中的SCOD、多聚糖和蛋白质浓度分别由45.88、 10.96和11.99 mg·L-1增加到684.93、 382.17和302.62 mg·L-1;污泥颗粒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径分别由供试污泥的838.89 μm和859.20 μm减小到137.22 μm和148.69 μm.Fenton氧化可以有效破解污泥中的EPS,提高污泥的无机化程度,有利于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236.
东亚春季边界层臭氧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对2004年4月东亚边界层(距地面.km以下)臭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东亚春季臭氧呈带状分布,其高值.〔φ(O3)>55×10-9.主要集中在30°N~40°N.受东亚季风气候控制.沿蒙古、中国东北以及日本一线有一强臭氧输送通道.输送通量达3×10-.mol/(m2·s).通过计算边界层O3光化学净生成率可知.光化学影响主要集中在高污染源排放地区.其与水平输送对臭氧影响的分布具有负相关性.说明光化学生成的O3可被输送至下风地区,而不仅限于局地. 相似文献
237.
为获得同时具有有机亲和性和磁分离特性的吸附材料,以凹凸棒石黏土和废活性白土为原材料,通过铁盐水解共沉淀和在氢气气氛下程序升温煅烧的方法,制备廉价的凹凸棒石γ-Fe2O3/碳纳米复合材料.运用磁化率分析,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碳含量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吸附去除水中苯酚的动力学、吸附试验中pH的影响及同等条件下与其他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磁化率值为2 769×10-8m3/kg,用磁分离工序即可把该吸附材料从溶液中快速分离出来;铁的磁性氧化物以γ-Fe2O3的形态负载到凹凸棒石表面,颗粒直径为10~60nm;碳以无定形的形态负载在凹凸棒石晶体表面;复合材料中的ω(碳)为7.4%,材料中出现了有机官能团-CH3和-CH2-.对苯酚的吸附试验表明,复合材料对苯酚的去除率是凹凸棒石原矿的3倍. 相似文献
238.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区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异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半方差分析)对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区0~1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10 cm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5 g·kg-1和1.02 g·kg-1,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23和0.21,反映出该植被区土壤肥力较为贫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随机因素的变异占总空间异质性变异的比率分别为44.7%和49.9%,变异尺度分别为210.9 m和200.1 m,随机因素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采样尺度<10 m的范围之内.在该研究区域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表现出空间自相关因素大于随机因素的变异格局;在空间结构的变异上,由土壤内在属性如土壤矿物质、地形等空间自相关因素和人为因素如放牧及工程施工等对土壤表层的践踏引起的随机因素共同起作用,影响程度呈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39.
天津永定新河沉积物中多卤联苯的污染水平和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天津市永定新河沉积物和同步采集的溞体内多氯联苯(PCBs)和多溴联苯(PBBs)含量,初步评价此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经归一化处理后,在永定新河沉积物中主要检出的18种PCBs和14种PBBs总含量分别为492.4~3251.9ng·g-1和429.7~2950.0ng·g-1(以有机碳计),而在溞体内PCBs和PBBs的总含量分别是301.8~1765.4ng·g-1和309.7~1987.8ng·g-1(以脂肪计).计算得到的PCBs和PBBs沉积物生物富集系数(BSAF)分别在0.1~1.3和0.1~3.0之间,明显小于根据平衡分配模型的预测值和其他文献报道值.同时, BSAF数值与相应污染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ogKow)值之间无相关关系(p>0.08),且在不同采样点间的变异系数相差较大(20%~90%).研究结果还表明,与国内外已经发表数据相比,永定新河沉积物中PCBs和PBBs均处在较高污染水平,但是绝大部分目标污染物的BSAF数值偏低,沉积物结合态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相对较低,且在不同采样点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40.
氨基酸对烷烃降解菌GS3C降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广州石油化工总厂污水处理站旁的油泥混合物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烷烃降解菌GS3C,从生理生化及16S rDNA基因扩增测序等方面进行了鉴定,并在振荡好氧培养条件下研究该菌的降解性能及酵母浸膏、碳源、氮源、维生素、水解酪蛋白等营养物对其降解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氨基酸对降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菌的16S rDNA基因扩增序列与Burkholderia cepacia的同源性为97%,初步断定该菌株属于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酵母浸膏能促进其对正十六烷的降解,其主要因素为氨基酸对降解的促进作用. 谷氨酸、脯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及亮氨酸的混合物对降解菌GS3C的代谢促进作用最好,其中赖氨酸与脯氨酸为关键的2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