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0篇
  免费   1370篇
  国内免费   2531篇
安全科学   1457篇
废物处理   120篇
环保管理   648篇
综合类   6342篇
基础理论   1150篇
污染及防治   268篇
评价与监测   568篇
社会与环境   683篇
灾害及防治   38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585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711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437篇
  2017年   475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736篇
  2011年   750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621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574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71.
采用Co(Ⅱ)活化过氧乙酸(PAA)降解有机染料,主要评估了Co(Ⅱ)/PAA体系的氧化性能并考察不同因素对酸性橙(AO7)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Co(Ⅱ)/PAA体系能有效脱色有机染料,其氧化能力与Co(Ⅱ)/PMS体系相当并优于Fenton体系. AO7的脱色效果随PAA和Co(Ⅱ)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Co(Ⅱ)]_0为0.01 mmol·L~(-1)、[PAA]_0/[AO7]_0为4/1时,反应60 min可使92%的AO7脱色.弱酸或中性的环境有利于AO7的脱色,存在Cl-和HA时不利于AO7的脱色.采用抑制剂抗坏血酸、叔丁醇、甲醇等实验方法,推测Co(Ⅱ)/PAA体系中产生的CH_3COO·和CH_3COOO·是对AO7起主要降解作用的自由基.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该自由基主要攻击AO7分子中的偶氮键及萘环结构,从而达到AO7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972.
利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方法测定了2014年5月黄海、渤海所取海水样品中异戊二烯的含量,探讨了其分布特征、海-气通量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黄海、渤海海域表层海水中异戊二烯的浓度范围为6.02~32.91pmol/L,(平均值±标准偏差)为(15.39±4.98)pmol/L,在黄海中部海域出现浓度高值;表层海水中异戊二烯与叶绿素a(Chl-a)浓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2=0.2529,n=49,P < 0.001),说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异戊二烯生产和分布中发挥重要作用;春季黄海、渤海异戊二烯海-气通量的变化范围为0.78~192.43nmol/(m2·d),(平均值±标准偏差)为(24.08±30.11)nmol/(m2·d),表明我国陆架海区是大气异戊二烯重要的源.  相似文献   
973.
溶解性有机质对铁铝土吸附2,4-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力学吸附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2,4-D在铁铝土中的吸附特征,并比较了不同亲/疏水性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此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在铁铝土中的动力学吸附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符合Henry,Freundlich方程,是一个物理作用主导的,自发的,放热的非均质吸附过程.吸附系数Kd为0.61~2.02L/kg,是一种难吸附有机污染物,对地下水存在环境风险.吸附量受土壤pH值影响显著,与土壤中矿物含量,粘粒组成等也密切相关.DOM共存条件下,高疏水性DOM,中疏水性DOM抑制了2,4-D在铁铝土的吸附,使Kd值下降10.7%~58.8%.低疏水性DOM对铁铝土吸附2,4-D作用不明显.DOM对铁铝土吸附2,4-D的作用效应与土壤理化性质和DOM性质密切相关.土壤矿物组分越多,粘粒含量越高,堵孔效应越大.DOM疏水性越大,对2,4-D吸附作用的增溶作用,堵孔作用也越大,其中HOA,HON是关键组分.  相似文献   
974.
改性膨润土和沉水植物联合作用处理沉积物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将改性膨润土(modified bentonite,MB)作为原位吸附材料与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V.spiralis)联合处理沉积物磷.研究结果表明,MB可以促进沉水植物V.spiralis的生长, V.spiralis可能通过根系分泌作用促进溶磷或是通过促进根际微生物群落的P代谢活性增加沉积物中的生物可利用性P含量.MB与沉水植物V.spiralis对沉积物P的联合作用效果优于MB和沉水植物V.spiralis单独作用之和.厚度5cm MB和V.spiralis联合作用对沉积物TP,IP,OP,Fe/Al-P和Ca-P的去除率可达59.8%,57.1%,67.8%,66.7%和44.7%.微生物试验结果表明,厚壁菌门Erysipelotrichaceae科的菌属PSB-M-3是联合组相比单一V.spiralis组或单一MB组微生物群落P代谢功能增强的主要贡献者.本研究还首次发现了Erysipelotrichaceae科微生物可作为沉积物中潜在的除磷菌.研究结果表明MB和沉水植物联合控制沉积物磷技术可进一步应用到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975.
由于放射性污染物的不合理处置及核泄漏事件的发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Mg/Al比(物质的量比)的Mg/Al LDH(层状双氢氧化物),研究其对UO_2~(2+)的吸附行为.同时,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p 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并采用XRD、FTIR、SEM、XPS等技术对吸附前后LDH材料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Mg/Al比为2∶1的Mg/Al LDH对UO_2~(2+)吸附效果要比Mg/Al比为4∶1的Mg/Al LDH好,Mg/Al比为2∶1和4∶1的Mg/Al LDH对UO_2~(2+)吸附容量分别为301.28和263.85 mg·g-1,对UO_2~(2+)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可以作为高浓度放射性污染废水的吸附材料和核泄漏事件的应急吸附材料.Mg/Al LDH对UO_2~(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吸附后Mg/Al LDH的Mg/Al比降低,Mg/Al LDH对UO_2~(2+)的吸附机理是UO_2~(2+)与材料中氢氧根、碳酸根相互作用,形成三元的络合物而被去除.  相似文献   
976.
污水厂进水或厌氧单元出水中的硫化物会对污水处理工艺的硝化反应过程产生潜在抑制作用,认识和调控硫化物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对污水厂工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亚硝化过程对于保障污水工艺氮的去除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硫化物对亚硝化过程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探讨相关影响过程的特征和发生机制.同时,选择不同典型浓度范围的硫化物和不同存在状态对亚硝化过程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物浓度由10 mg·L~(-1)提高到30 mg·L~(-1),氨氧化抑制率由16.3%提高到40%,但随着硫化物浓度进一步升高,氨氧化抑制率上升并不明显.进一步通过硫化物对羟胺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硫化物导致羟胺氧化速率下降要大于氨氧化阶段.同时系统内硫化物耗尽后,氨氧化反应和羟胺氧化反应均不能完全恢复.铁盐作为常见的硫化物去除剂,铁盐加入后并未能够有效消除硫化物对亚硝化过程的抑制.  相似文献   
977.
以全球气候模式NorESM1-M产生的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和植物VOCs排放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山西太岳山中部油松叶片单萜烯排放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山西太岳山中部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和辐射强度波动大.在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与基准情景下,油松单萜烯日排放速率在1~210d呈上升趋势,在210~365d呈下降趋势;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高约2μg/(g·d),在RCP8.5情景下最高;油松单萜烯日排放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情景下差异在1~95d和296~365d较小,在96~295d波动较大.同时,相比基准情景,单萜烯日排放速率增幅在1~190d较高(增加12%~14%以上),在191~315d较小(增加9%~13%以上),在316~365d增加12%~18%以上,在RCP8.5情景下增幅最大(增加14%以上).另外,油松单萜烯年排放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平均高约1000μg/(g·a)以上,在RCP8.5情景下增幅最大(约12%).说明,未来气候变化将使油松单萜烯排放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78.
为了探讨生物质锅炉羰基化合物的排放特征,采用气袋采样-PFPH衍生-GC/MS分析的方法测量了6台生物质锅炉排放烟气中的21种羰基化合物.结果表明,这些生物质锅炉的烟气中羰基化合物排放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己醛和丙醛浓度在测定的21种目标化合物中比重最高,分别占总量的29%~47%和19%~31%,其次为甲醛和丙酮,乙醛和壬醛.通过羰基化合物排放量与消耗的燃料质量比值估算了排放因子,6台锅炉羰基化合物排放因子介于3.06~18.29mg/kg之间,平均为9.45±6.05mg/kg.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评价了羰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活性及臭氧生成潜势(OFP),平均总的臭氧生成潜势(以O3计)为5.97gO3/gVOCs;己醛、丙醛、甲醛对OFP的贡献尤为明显,丙酮虽然占有较高的质量浓度,但对OFP的贡献较低.  相似文献   
979.
为研究壬基酚(NP)对淡水微藻的毒性效应特点,选取模式生物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为受试对象,设置5个暴露处理浓度:0.1,0.3,0.6,0.9,1.2mg/L.观察并测定羊角月牙藻的生长情况、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并通过植物光合效率仪测定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分析NP对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结果表明,NP限制羊角月牙藻生长的96h EC50为0.979mg/L;NP处理浓度为0.3mg/L时,可以对羊角月牙藻生长产生抑制效应,与对照组相比,主要光合色素(叶绿素)含量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上升,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显著下降,ABS/RC(单位反应中心吸收光能)显著上升,DI0/RC(单位反应中心耗散能量)、ET0/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TR0/RC(反应中心用于还原QA的能量)也随之升高;当处理浓度≥0.9mg/L后,CAT和SOD活性、TR0/RC显著下降,DI0/RC显著升高,表明PSⅡ受到损伤.由此可知,NP能够破坏膜系统完整性、诱发抗氧化系统响应并造成PSⅡ损伤,降低光能转化效率,对羊角月牙藻具有毒性效应,对水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80.
采用紫外还原的方法成功制备出Cu3(BTC)2(均苯三甲酸合铜)负载贵金属Ag纳米颗粒的Ag/Cu3(BTC)2复合催化剂,并用于氨法脱硝反应.应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ET测试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Ag纳米颗粒以球状结构高度均匀分散在Cu3(BTC)2骨架结构的表面.负载Ag纳米颗粒和Cu-MOF的协同作用,提高了Ag/Cu3(BTC)2催化剂的脱硝效率,负载量为15wt%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优脱硝效率,在220~260℃达到100%的NO转化率.同时,利用in-situ FTIR技术对NH3-SCR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