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371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178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为研究唐山市大气PM2.5中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来源,于2017年10月19日—2018年1月31日(秋冬季)在唐山市的超级站(典型城市站点)、开平站(工业站点)和古冶站(工业站点)开展了PM2.5的手工连续采样,定量分析测定了PM2.5中23种无机元素.结果表明:Si、Al、Ca和Na等地壳元素的质量浓度均在10月最高,在1月最低.10月,ρ(Cr)在开平站最高(0.020 0 μg/m3),随后逐月略微降低,其主要受钢铁冶炼工业的减产和限产影响.多数重金属元素质量浓度在11月或12月最高,包括Zn、Pb、Mn、Cu、Ni、Se、V、Cd和Co,其可能受燃煤取暖影响.Cd、Zn、Pb和Cu四种元素的富集因子值分别为2 677、616、422和77,均达到极强富集,且均受人为排放源影响最大.基于因子分析法得出,唐山市大气PM2.5中元素的主要来源有燃煤源、钢铁工业源与扬尘源的混合源、交通源以及土壤扬尘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6.3%、21.6%、7.1%、5.4%.研究显示,秋冬季唐山市大气颗粒物PM2.5中元素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为工业源、燃煤源和扬尘源.   相似文献   
212.
目的研究聚碳酸酯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中低应变率范围内的力学性能。方法利用高速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和非接触测试分析系统,在不同温度(-45~70℃)下对聚碳酸酯材料进行应变率范围(0.05~60 s-1)的动态拉伸试验,获得各温度不同应变率下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结果聚碳酸酯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聚碳酸酯材料在此温度和应变率范围下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和温度软化效应。  相似文献   
213.
统计分析2014~2017年北京城区霾污染发生情况,利用HYSPLIT模式对4年内气流来向进行聚类计算,识别区域内的主要污染传输通道和潜在污染源区分布及变化.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北京市城区空气质量状况整体呈改善趋势,灰霾时发生率从2014年的50.6%降至2017年33.7%,灰霾日数由165d降至78d,每年10月到次年采暖结束的3月灰霾发生较为集中.不同强度霾发生频率逐年下降,秋、冬季灰霾发生频率及污染强度均逐步降低.冀东南平原区、太行山东麓以及燕山南麓沿线为京津冀地区的3条主要污染传输通道,传输高度均在近地1000m内,期间通道轨迹对应北京城区PM2.5平均达124.1μg/m3,其出现频率在2014~2017年逐年减小,并且各年当中同类轨迹所对应的北京PM2.5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北京城区PM2.5的主要潜在源区从华北平原和渤海天津港区域逐渐缩小至冀中南和鲁西北地区,且传输通道区域污染贡献率逐年降低,有利的天气形势和人为的区域减排是近年空气质量改善的2大主因.  相似文献   
214.
215.
基于降低温室效应的航空器运行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航空器运行对环境造成温室效应的两个主要因素—CO_2和凝结尾为研究对象,通过绝对全球温变潜势(AGTP)建立科学统一的衡量标准,将CO_2和凝结尾对环境的影响转换为全球地表温度的改变,为降低温室效应提供依据。最后结合典型高空的探空资料对实际增温进行计算,对比分析25、50、100年时间水平下CO_2和凝结尾对全球地表温度造成的影响,为航空器降低温室效应提供飞行高度指导。  相似文献   
216.
Many pesticides used in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re considered environmentally non-volatil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multimedia model to be used as a tool to predict the overall fate and transport of non-volatile organic chemicals (NVOCs) dynamic in the agro-ecosystem. The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Quilibrium Criterion (EQC) model for type 2 chemicals introduced by Mackay and colleagues in 1996. Mackay’s model only considered four environmental compartments, which are air, water, soil and sediment. The present model adds the vegetation compartment, in addition to previous compartments that shape the agro-ecosystem. The vegetation compartment is described by two sub-compartments consisting of the above ground plant (AGP) and roots. The model was parameterized for the Cameron Highlands region, Malaysia, and runs with an illustrative emission rate of 1 kg h?1 into the air for three selected pesticides, namely, mancozeb, spinosad and chlorosulfur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and without vegetation compartment were compared. The estimated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AGP captures 99.9% of introduced NVOCs (i.e., of 100% or 1 kg h?1) and transfers them to the ground below due to the slight degradation losses of 10?4% and the non-volatility property of the evaluated chemicals. Root uptake of chlorosulfuron accounted the highest removal process from soil while degradation of spinosad in the soil is the major loss mechanism. Leaching to groundwater loss for mancozeb is about 2-fold greater than that of degradation, which together accounted the major removal process from soil. Based on the estimated results of mass distribution on the overall system, vegetation compartment accumulates 0.04%, 0.5% and 2.02% of the mancozeb, spinosad and chlorosulfur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17.
Chen  Na  Wan  Yichao  Ai  Zhihui  Jia  Falong  Zhang  Lizhi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2019,17(2):1077-1084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 Organoarsenic compoun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feed additives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They are excreted in manure and thus cause environmental...  相似文献   
218.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 Environmental emergencies have become a severe challenge to human society due to their great harmfulness,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219.
为了探讨地震作用下动土压力沿高程和滑面的响应规律,通过大型振动台实验输入X向和Z向地震波,输入幅值逐级增大直到边坡破坏,对沿滑面和沿高程的5个土压力传感器的动土压力峰值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能量提取工具对加载X向和Z向的EL波进行分解,分析其在不同频带的动力响应特性,并进行了加速度峰值分析与动土压力峰值的组合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压力沿高程和滑面都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加载X向地震波对滑面土体应力影响较为显著,而加载Z向地震波对坡顶面附近土体应力影响较为显著,且加载Z向地震波土压力沿高程放大趋势比加载X向地震波更明显;(2)输入加速度峰值0.6g时,滑体开始向下滑动,贯通破裂面的产生和动土压力峰值以及加速度峰值同时突变可作为边坡破坏的依据;(3)使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能量提取工具对各频段的能量进行提取,发现第一频段的能量占比在95%以上,说明第一频段内土体响应最为剧烈,黄土边坡对地震波运动过程中高频部分具有"滤波作用",因此进行防护设计时应把这一现象作为设计的考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20.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管理的合作机制与政策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环境管理与合作有助于从区域的角度出发解决由于跨界污染引发的利益冲突和纠纷;同时由于有效的区域管理和合作有可能基于区域间污染治理成本的差异,制定最小成本的污染防治战略,可以因此推动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2010年以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已经开始向区域管理转化,并开始步入跨地区合作的新阶段。但这种转型,尚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手段的支撑。已有的区域环境管理合作实践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障碍主要源于缺乏不同主体进行有效合作的激励机制,一方面由于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地方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往往很难促成真正的整合管理与合作;另一方面体现在相应的责任-利益协调机制缺失,致使跨地区合作难以常规化和长效化。因此,构建合理的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与合作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区域环境管理与合作中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区域环境管理与合作机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