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47篇 |
免费 | 1143篇 |
国内免费 | 560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20篇 |
废物处理 | 942篇 |
环保管理 | 1198篇 |
综合类 | 8155篇 |
基础理论 | 2980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5732篇 |
评价与监测 | 547篇 |
社会与环境 | 497篇 |
灾害及防治 | 6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1篇 |
2023年 | 341篇 |
2022年 | 762篇 |
2021年 | 563篇 |
2020年 | 435篇 |
2019年 | 429篇 |
2018年 | 536篇 |
2017年 | 660篇 |
2016年 | 845篇 |
2015年 | 1048篇 |
2014年 | 1162篇 |
2013年 | 1616篇 |
2012年 | 1263篇 |
2011年 | 1345篇 |
2010年 | 962篇 |
2009年 | 952篇 |
2008年 | 1012篇 |
2007年 | 922篇 |
2006年 | 825篇 |
2005年 | 603篇 |
2004年 | 420篇 |
2003年 | 549篇 |
2002年 | 483篇 |
2001年 | 410篇 |
2000年 | 433篇 |
1999年 | 473篇 |
1998年 | 422篇 |
1997年 | 351篇 |
1996年 | 333篇 |
1995年 | 284篇 |
1994年 | 235篇 |
1993年 | 188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97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64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采用共混热解法制备系列Ce-Sn-W-Ox复合氧化物,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通过正交实验优化Ce-Sn-W-Ox配方,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分析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固相结构,确立Ce-Sn-W-Ox最佳配比及结构形貌。结果表明,以粒度为5~8 mm的堇青石瓷片担载分散Ce-Sn-W-Ox,进行NH3-SCR脱除NO,当Ce/Sn/W元素摩尔比为1:0.8:0.6时,CeSn0.8W0.6Ox/堇青石NH3-SCR脱除NO效果最好。当空速为7 200 h-1,催化剂在252~426℃内脱除NO效率均大于94%。重点考察了反应空速(GHSV)、水蒸气(H2O)、SO2等对CeSn0.8W0.6Ox/堇青石NH3-SCR脱除NO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速低于10 000 h-1时,催化剂脱硝活性受空速影响小;单独通入5%H2O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基本没有影响;单独通入429 mg/m3 SO2导致催化剂活性略有降低;同时通入429 mg/m3 SO2和5%H2O,催化剂脱硝活性下降至85.33%,除去SO2和H2O后,催化剂活性又能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182.
为了探讨废水浓度对青萍(Lemna minor)净化能力、生物质和能量积累能力的影响,以猪场养殖废水为供试废水,分析了在不同废水浓度下青萍对废水中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的净化能力,青萍的生长情况,以及青萍中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和热值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青萍在1%浓度的废水中表现出最高的污染物净化能力。虽然青萍的C、N、P含量和热值均随废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由于相对增长率以1%的废水中生长的青萍最高,青萍的最高生产力、C和能量的固定能力均出现在1%废水浓度培养的青萍中,其次是5%废水浓度培养的青萍。多项式回归分析表明,可以使青萍获得最大C和能量固定能力的废水浓度为3.4%,对应的氨氮浓度为26 mg/L,TP浓度为3.4 mg/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高生物质生产、高污染物去除率的养殖废水-浮萍培养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3.
采用复合共聚法制备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凹凸棒-聚硅酸铁锌(APSFZn),并应用于富营养化湖泊型原水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水体pH、投加量、搅拌强度影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APSFZn具有较宽的pH使用范围。当pH为7.6、投加量为20 mg/L、搅拌强度为快搅速度200 r/min,快搅时间2 min,慢搅速度50 r/min,慢搅时间15 min时,APSFZn絮凝剂对Chl-a、CODMn、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57%、87.11%、93.48%和48.98%。与传统絮凝剂PAC、PFS、PSFZn对比,APSFZn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絮凝剂。该絮凝剂制备简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絮凝特性、工艺无二次污染,将APSFZn应用于富营养化湖泊型原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84.
通过人工构建3个不同沙土配比的生物蓄水过滤系统,对人工系统滞留雨水时间和净化雨水的功效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自然降雨特点将雨水地表径流按照不同水量与进水时间引入系统,然后测定系统出水水量、时间、水质以及土壤湿度,比较植物层和整个系统滞留雨水径流的效果以及系统过滤雨水的功效。结果表明,(1)人工生物蓄水过滤系统有显著的滞留雨水的作用。其中植物层滞留雨水时间4.72~11.50 h,整个系统滞留雨水时间为5.17~13.80 h,人工系统比植物层滞留雨水时间显著延长,且进水量越大,差异越显著。(2)系统出水流速平缓,蒸发与植物蒸腾耗水量比例低于6%;壤土含量越高,滞留雨水时间越长。(3)经系统过滤,系统出水酸碱度平均增加0.81,氨氮含量平均降低0.42 mg/L。 相似文献
185.
为探讨Cu2+、pH和流速对固定化斜生栅藻去除畜禽废水中NH4+-N、TP效果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实际污水处理过程,并采用正交实验方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Cu2+(0~0.05 mg/L)改善藻的净化效果,高质量浓度Cu2+(0.50~5.00 mg/L)抑制藻的净化效果;在pH较高的条件下(pH=9),固定化斜生栅藻的净化效果明显提高;流速对结果没有明显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固定化斜生栅藻去除畜禽废水中NH4+-N、TP的优化条件如下:Cu2+质量浓度为0.05 mg/L,pH为9,流速为0.3 m/s。此时NH4+-N去除率为96.11%,TP去除率为97.53%。 相似文献
186.
以丝瓜络为原料,采用醚化-接枝技术制备出季胺基阴离子交换吸附剂。采用电镜扫描、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和元素分析仪等仪器对其进行分析和结构表征,并考察了温度、pH和硝酸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NO3-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pH值为3~10时,NO3-的吸附率可达90%左右;在不同温度下该吸附过程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Freundich等温线模型描述均可;与伪一级动力学方程相比,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其吸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87.
四溴双酚A(TBBPA)是全球消耗量最大的溴系阻燃剂。通过活性物质的定位、分离和TBBPA产物的分析等步骤,对Pseudomonas sp.fz 胞外分离物降解TBBP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于胞外的活性物质通过异丙基断裂和脱溴两条途径降解TBBPA。通过超滤,Sephadex G-10分离纯化得到了具有降解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分子量约为376~456 Da,初步鉴定为短肽类物质。这种小分子物质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30~80℃),在弱酸性条件下(2.0~5.0)活性较高,其活性还受金属离子、氧气和抑制剂(NaN3)的影响。此外,部分纯化的小分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羟基自由基(·OH)。 相似文献
188.
针对建筑环境中的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利用光催化氧化技术设计了一种折流式反应器,并在密闭环境和开放环境下,选取甲醛为目标污染物,对其降解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3种不同初始浓度,环境舱中的甲醛含量均可被降低到国家标准限定值以下;密闭环境中的一次通过效率为6.42%~13.64%;开放环境中的总降解效率为70%~95%,且与循环比呈正相关。流态模拟表明,反应器内无渠道流现象,后半部分的流速受阻力作用而较小。此外,在类似于实际应用条件的开放环境下,建立了降解效率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结果的正确性,根据此模型,可通过循环比来预测反应器的总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89.
随着制药行业的发展,制药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以制药污泥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臭氧氧化技术、好氧消化技术、PAM絮凝技术以及污泥制作活性炭技术开展小试研究,以污泥减量、资源化利用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各项技术工艺参数的优化及费用估算,筛选适合制药污泥处理的最优技术。研究发现,在各项技术最优条件下,PAM絮凝技术可将污泥含固率由6.32%提高至46.89%;臭氧氧化技术和好氧消化技术分别减少污泥挥发性固体质量(VS)50.55%和26.59%;制备的污泥活性炭饱和吸附量可达28.57 g COD/kg。结合经济预算结果,PAM絮凝技术在高效提高污泥含固率的同时,处理费用最低,是制药污泥处理工程应用经济可行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0.
贯泾港构筑根孔湿地是石臼漾湿地的升级版,采用前塘-植物床/沟壕湿地-后塘复合系统净化平原河网污染水源,旨在为贯泾港水厂供水。研究了调试运行期湿地对污染水源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湿地对水源主要指标的去除率为:TSS(22.45%),NH4+-N(66.80%),TN(45.44%),SRP(66.67%),TP(50.28%),TOC(29.39%),COD(59.26%),chl-a(68.93%),chl-b(91.82%),chl-c(84.15%),藻类密度(42.42%),Cr(31.74%),Cu(23.21%),Ni(82.47%),Zn(52.24%),Pb(40.44%),离子总量(10.71%)。比较得知,水厂现状水源南郊河与湿地水源海盐塘的水质互有优劣,但前者多数指标劣于湿地出水水质。可以预期,随着贯泾港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成熟,将为水厂提供稳定而良好的净化原水。提出了贯泾港湿地在调试运行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