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89篇 |
免费 | 1028篇 |
国内免费 | 345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80篇 |
废物处理 | 426篇 |
环保管理 | 797篇 |
综合类 | 6471篇 |
基础理论 | 1487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2128篇 |
评价与监测 | 586篇 |
社会与环境 | 584篇 |
灾害及防治 | 4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229篇 |
2022年 | 577篇 |
2021年 | 614篇 |
2020年 | 582篇 |
2019年 | 423篇 |
2018年 | 469篇 |
2017年 | 539篇 |
2016年 | 564篇 |
2015年 | 655篇 |
2014年 | 700篇 |
2013年 | 936篇 |
2012年 | 846篇 |
2011年 | 880篇 |
2010年 | 805篇 |
2009年 | 771篇 |
2008年 | 715篇 |
2007年 | 609篇 |
2006年 | 627篇 |
2005年 | 414篇 |
2004年 | 294篇 |
2003年 | 251篇 |
2002年 | 238篇 |
2001年 | 225篇 |
2000年 | 215篇 |
1999年 | 142篇 |
1998年 | 143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2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通过恒温振荡平衡法研究了Pb~(2+)在针铁矿上的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特征,探讨了吸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Pb~(2+)平衡浓度和pH的增大,针铁矿对Pb~(2+)的吸附量逐渐增大.(2)针铁矿对Pb~(2+)的等温吸附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较好地拟合.(3)在相同温度和pH下,随离子强度的提高,针铁矿对Pb~(2+)的吸附量增大.(4)在相同离子强度和pH下,针铁矿对Pb~(2+)的吸附量总体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针铁矿对Pb~(2+)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5)针铁矿吸附Pb~(2+)的过程可分为初始的快吸附和随后的慢吸附2个阶段.pH影响吸附反应快慢,随pH增大吸附速率增大;随着pH的增大,达到平衡吸附的时间缩短.吸附动力学方程用Elovich方程拟合最佳. 相似文献
83.
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中填料对澄清作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可取代传统二沉池的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技术的原理及关键参数,小试试验研究了填料对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固液分离过程中附着污泥形成及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并对填料在澄清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泥水界面上升至填料区后,可以形成较悬浮污泥更加致密稳定的附着污泥区,并形成孔道流,强化了对混合液中污泥颗粒的絮凝效果;填料区可以捕捉去除从悬浮污泥区中“逃逸”的微小污泥絮体,并降低出水浊度,有效地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填料的存在发挥了强大的整流作用,降低了雷诺数Re,提高了弗汝德数Fr,从而改善了污泥絮凝的水力条件,提高了澄清能力。 相似文献
84.
一株高效脱硫脱氨氮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运行稳定的能同步脱臭的曝气生物滤池中采集样品,富集分离获得一株能高效脱硫脱氨氮的菌株TS-1。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TS-1为革兰氏阳性菌,杆状;菌落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表面光滑,乳白色半透明;V-P试验阴性,能水解淀粉和明胶,利用柠檬酸盐生长;对菌株进行16S rRNA的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分离菌株TS-1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同源性达到99%;以16S rRNA同源性为基础构建了包括24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株TS1与Bacillus megaterium在同一分支。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其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在常温(30±2)℃、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处理pH 7、S2-和NH+4-N分别为80 mg/L和88 mg/L的水样40 h,硫化物和氨氮的脱除率分别为91.8%和96.6%。 相似文献
85.
伞罩型湿式脱硫除尘塔入口结构优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商用CFD软件Fluent,采用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新型伞罩型湿式脱硫除尘塔内的三维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了塔内烟气入口处流场所存在的不均匀性。为将其流场调节均匀从而提高脱硫除尘效率,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在入口处加装直导流板、阶梯导流板和弯曲导流板,并分析塔内y=0截面速度的分布,以及z=0.21 m截面上的颗粒浓度、速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加装阶梯导流板和弯曲导流板均可以将流场调节均匀,达到较理想状态,从而实现高效净化气体的目的。模拟结果对设备的优化设计和实际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6.
三氯生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新的环境问题。采用碳纳米管(CNTs)对水溶液中的三氯生进行吸附处理,考察了碳纳米管粒径及用量、温度、pH、振荡时间等因素对三氯生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能快速吸附水中的三氯生,粒径较小的碳纳米管可获得较高的三氯生去除率;低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pH在6.5~7.0时,三氯生的去除率可达97%。三氯生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可以很好地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87.
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轻质陶粒生物滴滤塔处理摸拟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试验研究,探讨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因素及生物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法能有效同时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率分别可达99.9%和88.9%。为获得最佳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果,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气负荷应分别<140 g/(m3·h)和20 g/(m3·h),循环液pH=7~8,空床停留时间为30.28 s,喷淋密度为8.81 L/(m3·h)。 相似文献
88.
89.
渗滤液污染包气带中铁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渗滤液场龄和包气带岩性两方面出发,研究了新、老渗滤液对亚粘土和细砂包气带环境中Fe的含量及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老渗滤液分别能使细砂包气带介质中除残渣态以外Fe的含量增加16.68%或降低13.82%。亚粘土比细砂作为包气带介质更能缓冲渗滤液对介质中Fe的影响程度,其受影响范围在包气带0~20 cm深度处。当亚粘土为介质的包气带被新渗滤液污染后,其表层介质中碳酸盐结合态Fe的含量会增加15倍之多,为缓冲渗滤液Fe的污染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部分Fe的存在也是潜在的二次污染源,在环境pH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引起地下水高铁污染。 相似文献
90.
Aging and compressibility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expansion of a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landfill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predict settlement behavior of the existing landfill. The practice of using a single compressibility value when performing a settlement analysis may lead to inaccurate predictions. This paper gives consideration to changes in the mechanical compressibility of MSW as a function of the fill age of MSW as well as the embedding depth of MSW. Borehole samples representative of various fill ages were obtained from five boreholes drilled to the bottom of the Qizhishan landfill in Suzhou, China. Thirty-one borehole samples were used to perform confined compression tests. Waste composition and volume-mass properties (i.e., unit weight, void ratio, and water content) were measured on all the samples.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ssible components of the MSW (i.e., organics, plastics, paper, wood and textiles)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fill age. The in situ void ratio of the MSW was shown to decrease with depth into the landfill. The compression index, Cc, was observed to decrease from 1.0 to 0.3 with depth into the landfill. Settlement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existing landfill, demonstrating that the variation of MSW compressibility with fill age or depth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ettlement predic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