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8篇
  免费   956篇
  国内免费   3371篇
安全科学   1075篇
废物处理   432篇
环保管理   817篇
综合类   6576篇
基础理论   1596篇
污染及防治   2111篇
评价与监测   601篇
社会与环境   543篇
灾害及防治   43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547篇
  2021年   548篇
  2020年   527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719篇
  2013年   951篇
  2012年   846篇
  2011年   890篇
  2010年   821篇
  2009年   787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682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混凝沉淀-高级氧化联合处理垃圾转运站污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污水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污染负荷高、具有强烈恶臭、色度高等显著特点,已成为城市重要的点源污染。为有效消减转运站污水有机负荷,探讨了混凝沉淀-高级氧化联合使用的物化处理方法,考察了联合处理过程中双氧水/亚铁、亚铁投加量、酸化后pH值、混凝剂投加量、中和后pH值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小试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凝剂投加400 mg/L,亚铁0.06 mol/L,酸化后pH为3,双氧水/亚铁=4∶1,中和后pH为7.5的条件下,污水COD消减量达到60%以上,色度去除率98%,恶臭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952.
研究了脉冲电解法预处理酸性偶氮类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废水COD去除率、脱色率和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源峰值电压12 V,频率600 Hz,占空比50%的条件下电解40 min后,COD去除率可达59%,废水脱色率达91.4%,BOD5/COD由0.09提高至0.34。在相同条件下,脉冲电解法的电流效率是直流电解法的2倍左右。与现行常用的铁/碳反应床相比,脉冲电解法在成本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953.
分别采用琼脂平板、琼脂糖平板、水洗洋菜平板和硅胶平板分离培养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活性污泥中的硝化细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琼脂平板和水洗洋菜平板有杂菌生长;硅胶平板制作过程繁琐,培养后期出现失水性干裂;琼脂糖平板没有杂菌生长。通过对分离菌株的表观形态观察和NorB基因检测鉴定分离菌株,证明琼脂糖分离出了目的菌株,适合生长周期长的自养硝化细菌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954.
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天津武清区一村落构建了2个并行的地下渗滤系统,考察了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该系统水力负荷为10 cm/d,处理能力为50 t/d。填充介质选用土壤、陶粒、炉渣和两种自然有机质,按5∶2∶2∶1的比例配置的人工土层。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污水中各种主要污染因子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进水COD和C/N较低的不利条件下,COD、总磷、氨氮、总氮、悬浮物均得到有效去除,出水中各项污染指标平均浓度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具体到不同的污染指标,添加了不同有机质的2个并行系统的处理效果也有所不同。总体上看,地下渗滤系统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5.
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减阻杆对分离器分离效率及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旋流板式气液分离器内安装减阻杆可以在不减小分离效率的前提下降低阻力,减阻幅度的大小与减阻杆的轴向长度、径向位置和分离器内的空速有关;减阻杆对于分离效率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很小。研究结果可为分离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建设性指导。  相似文献   
956.
利用城市污泥堆肥及建筑弃土种植麦冬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污泥堆肥产品分别与建筑弃土按0%、10%、20%、30%、40%和50%(湿重)的比例配制营养土,以麦冬为例进行180 d的栽培实验,分析了营养土对麦冬生长特性、植物体内及栽培土壤中营养学指标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择营养土较佳配制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堆肥比例在50%时麦冬生物量增加率、新生芽数及地表部分比重为最大值,在30%时纺锤体肉质数减少率为最大值;随着营养土中堆肥比例增加,麦冬体内养分含量、重金属积累量随之增加,均在50%时达到最大值;栽培土壤养分越多损失量越多,各指残留率越低,同时全磷、全氮及K含量降低率较有效磷、碱解氮小得多,Cr降低率在5.20%~8.34%之间,Zn降低率在3.27%~17.35%之间;堆肥比例在40%以上的营养土对麦冬生长效果好,但较佳配制方案为堆肥产品占20%。  相似文献   
957.
以双室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构建了BOD检测系统,研究了阴极流量、有机物浓度(BOD)及阳极流量的变化对系统响应信号(电池电压)的影响,并考察了系统响应信号与BOD浓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阴极流量在1.5~5mL/min时,阴极流量变化对响应信号具有显著的影响,且响应信号随阴极流量增大而增大;当阴极流量由5 mL/min增加到10 mL/min时,阴极流量变化对响应信号影响不显著。BOD浓度在10~150 mg/L时,响应信号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升高,而BOD浓度大于150 mg/L时,BOD浓度变化对响应信号没有显著影响。当BOD浓度较高时,阳极流量变化对响应信号影响不大,但当BOD浓度较低时,阳极流量变化对响应信号有显著影响,且响应信号随阳极流量增大而增加。电池稳态电压与BOD浓度在10~150 mg/L范围内成指数衰减关系,而电池电压的初始变化速率与BOD浓度在50~200 mg/L范围有线性响应。  相似文献   
958.
To study the Pu concentration and isotope ratio distributions present in China, the 239+240Pu total activities and 240Pu/239Pu atom ratios in core soil samples from Hubei Province in central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 The activities ranged from 0.019 to 0.502 mBq g−1 and the 239+240Pu inventories of 45 and ∼55 Bq m−2 agree well with that expected from global fallout. The 240Pu/239Pu atom ratios in the soil ranged from 0.172 to 0.220. The ratios are similar to typical global fallout values. Hence, any close-in fallout contribution from the Chinese nuclear weapons tests, mainly conducted in the 1970s, must have either been negligible or had a similar 240Pu/239Pu ratio to that of global fallout. The top 10 cm layer of the soil contributes ∼90% of the total inventory and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appeared in the 2-4 cm or 4-6 cm layers. It is suggested that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organic content are the two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vertical migration of plutonium in soil.  相似文献   
959.
Anthropogenic Pu isotopes are important geochemical tracers for sediment studies. Their distributions and sources in the water columns as well as the sediments of the North Pacific have been intensively studied; however, information about Pu in the Southeast Asian seas is limited. To study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u, and thus to identify its sources, we collected sediment core sampl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Sulu Sea during the KH-96-5 Cruise of the R/V Hakuho Maru. We analysed the activities of 239+240Pu and the atom ratios of 240Pu/239Pu using isotope dilution sector-fiel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SF-ICP-MS). The 240Pu/239Pu atom ratios in the sediments of both areas (inventory weighted mean: 0.251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0.280 for the Sulu Sea) were higher than the global fallout value (0.178 ± 0.019), suggesting the existence of Pu from the Pacific Proving Grounds in the North Pacific. Low inventories of 239+240Pu in sedim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3.75 Bq/m2) and the Sulu Sea (1.38 Bq/m2). Most of the Pu input is still present in the water column. Scavenging and benthic mixing processes we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u in the deep-sea sediments of both study areas.  相似文献   
960.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约束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就环境问题而言,现实中一个特征事实是,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不同,只有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才会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基于现有研究,在考虑非再生自然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本研究将环境质量作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引入最优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在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双重约束下的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在非再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下,本研究表明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采用的手段是促使技术进步的创新研发,因为技术进步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由于知识的非竞争性质使得研究部门的研究是次优的。因此,政府应当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和法制安排以激励私人投资者研究与开发新技术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