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552篇
安全科学   350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163篇
综合类   1404篇
基础理论   221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54篇
社会与环境   154篇
灾害及防治   7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近年来由于氮、磷肥料过量施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和富营养化现象,而且这种污染问题在稻田区域更加明显.因此,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通过对2018年和2019年田间实地监测,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成都平原区不同施肥量以及秸秆覆盖对湿沉降和地表径流氮和磷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沉降氮养分主要以铵态氮存在,磷养分主要以可溶性总磷存在,氮和磷沉降主要发生在6~8月这3个月.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正比,而地表径流氮养分浓度与降雨量呈反比.在2018年和2019年,增氮处理TR3总氮流失量分别为4.75 kg·hm-2和2.68 kg·hm-2,比常规处理TR1流失量增加26.73%和43.32%,是流失量最高的处理;减氮处理TR4总氮流失量分别为2.91 kg·hm-2和1.37 kg·hm-2,比常规处理TR1流失量降低了36.33%和26.74%,是流失量最小的处理.优化施肥处理TR2和减氮处理TR4能够有效降低地表径流磷素的流失,集中高强度降雨会降低地表径流总磷中颗粒态磷的含量.氮养分的流失主要集中于7~...  相似文献   
942.
建立了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法同时检测杭州市地表水中的有机酸及无机阴离子,并对地表水中有机酸及无机阴离子的含量进行探讨.该方法的重现性(RSD)为0.15% ~4.92%,相关系数r2为0.9990 ~ 0.9999,加标回收率为84.36%~111.05%,最低检出限为0.003~0.028 mg/L.利用该建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3.
基于2011年洪季在南支河道从小潮至大潮连续8天现场定点观测所获得水沙观测数据(包括潮流、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对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沉积物在不同时刻的组成分析,以及流速、悬沙和底床切应力的相互影响分析,对长江河口南支河道悬沙随时间变化特性和河床沙再悬浮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支主槽下段落潮水动力强于涨潮;落潮悬沙浓度高于涨潮,并由小潮至大潮逐渐增加;落潮悬沙粒径粗于涨潮,并随小潮至大潮不断粗化;河床沉积物颗粒较粗,细砂类组成达到90%以上;流速、悬沙及底床切应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河床泥沙再悬浮强度较强,其量值有限。而近期研究区域悬沙浓度和水沙关系发生变化,与流域来沙出现锐减有关。  相似文献   
944.
互感器是一种重要的变电站设备,针对目前在一些变电站中出现互感器的硅橡胶绝缘护套表层出现粉化现象,而又无法进行整体更换的情况,本文试图以现有的RTV防污闪涂料作为修复涂层来对互感器伞套进行补强,认为在RTV涂料的性能互感器运行要求的前提下,RTV涂料与互感器硅橡胶伞套的粘接性能应当是最重要的性能。基于这一想法,本文对RTV涂料与互感器伞套的粘接性能进行了研究,认为在采取正确施工工艺的前提下,RTV防污闪涂料能够用于对互感器伞套的修复。  相似文献   
945.
本文针对近年来出现在一些变电站SF6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液体硅橡胶绝缘护套出现龟裂老化这一现象,对发生老化的硅橡胶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和试验,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XPS分析、热失重等手段分析了其微观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变化。研究发现老化后的液体硅橡胶中Si-C、Si-O官能团和Si、C、O元素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且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老化越严重,Si-C键含量越少,C元素的含量越少,O元素含量越多。本文认为,用官能团含量、元素相对含量可以准确地表征液体硅橡胶材料的老化程度。通过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液体硅橡胶进行的憎水性、耐漏电起痕性能的试验也证实了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946.
天津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津市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09年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逐时观测资料和2009年3月9~21日期间颗粒物的膜采样数据,分析天津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颗粒物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变化总体呈负相关,小粒径颗粒对能见度的影响作用明显,随着能见度的降低,小粒径颗粒与大粒径颗粒浓度的比值明显增加.能见度与颗粒物中总碳质量浓度变化呈负相关. SO42-,NO3-,OC和EC对大气消光贡献平均值分别为28.7%,6.1%,27.6%和19.2%.表明观测期间颗粒物中SO42-,OC对能见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47.
用自组装采样系统冲洗双口不锈钢采样罐,并采集大气样品至1.36×105 Pa,在实验室利用自组装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系统分析样品,对6种主要氢氟碳化物(HFCs)分析精度为0.24%~1.02%.空白实验表明,采样-分析过程未引入污染.通过压力-体积曲线对进样压力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校正.回收率实验及存储实验表明,6种HFCs回收率范围为99.5%~100.4%,存储112d内HFCs浓度没有显著变化.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采集80m梯度塔顶大气样品并分析,2个串联采样罐HFCs浓度差值范围为0.04×10-12~0.16×10-12.采样分析与同期该站GC-MS在线观测系统获得的HFCs浓度差值范围为-0.17×10-12~-0.86×10-12.本研究建立的采样-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和流程适用于大气中HFCs高精度观测.  相似文献   
948.
天津城区春季大气气溶胶消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11年4月1日~5月10日气溶胶散射系数、吸收系数、PM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关系,并对两种方法计算的消光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天津城区气溶胶散射系数为369.93 Mm-1,对大气消光贡献为86.7%,气溶胶吸收系数为36.32 Mm-1,对大气消光贡献为8.5%,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91;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日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对应于早晚交通高峰;不同天气类型下其日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霾日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最高,沙尘日和降水日次之,晴日最低;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与大气能见度呈指数负相关,观测期间气溶胶质量散射效率均值为2.95m2/g;采用Koschmieder’s公式反算能见度获得的大气消光系数,与通过测量气溶胶散射系数、气溶胶吸收系数、气体散射系数和气体吸收系数等分量加和获得的消光系数相比一致性较好,高相对湿度天气下能见度反算值高于各系数加和值.  相似文献   
949.
利用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8年玉米试验观测资料,对玉米的LAI变化规律,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对LAI的影响,LAI对5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生物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期-乳熟期LAI随着出苗后的天数呈S曲线变化。缓慢增长期出现在8~28 d;快速增长期出现在28~74 d;缓慢下降期出现在74~103 d。叶片含水率以0.9%/10 d的速度线性下降。各试验年份间,降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1%~92%;其次为≥10℃有效积温;光合有效辐射比较稳定。从播种到乳熟期,各年份的气象要素值趋于平均值。LAI与≥10℃有效积温及光合有效辐射呈幂函数变化,有效积温500℃及光合有效辐射值250 MJ/m2是LAI累积速度变化的转折点。≥10℃有效积温500~1 000℃及光合有效辐射800~1 000 MJ/m2是LAI快速增长的阶段。随着LAI的增大,50 cm土层贮水量呈线性减少。LAI对生物量的影响可用幂函数描述,最利于生物量累积的LAI值为3.5,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七叶期-拔节期阶段LAI与产量因子的相关性较差,抽雄期-乳熟期阶段LAI与产量因子的相关性显著。在一定范围内,抽雄期LAI的增大对提高玉米的经济产量有利。  相似文献   
950.
厌氧和好氧处理过程中四环素抗药基因的丰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抗生素生产废水不同处理过程(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中抗药基因的行为,本文以两种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生产废水处理系统为调查对象,采用PCR和实时定量PCR(qPCR)方法考察厌氧和好氧处理过程中常见的6种四环素抗药基因(tet(A), tet(C), tet(G), tet(Q), tet(W), tet(X))及2种转移因子(I型整合子intI1, 异常插入序列ISCR3)的丰度特征.结果表明,tet(C)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其它基因在所有样品中检出.四环素生产废水处理系统中,厌氧污泥中tet(A)、tet(G)、tet(X)的相对丰度(与16S rRNA基因的比值)范围为(1.25±0.16)×10-4~(4.52±0.002)×10-2,显著低于好氧污泥[(9.88±0.67)×10-5~(2.70±0.29)×10-1],而tet(Q)、tet(W)在厌氧污泥中的相对丰度为(1.66±0.03)×10-2~(7.48±1.22)×10-2,比好氧污泥中[(1.94±0.12)×10-3~(2.85±0.16)×10-2]高1个数量级;转移因子intI1和ISCR3在厌氧污泥中相对丰度范围为(1.48±0.01)×10-3~(2.61±0.31)×10-2,显著低于好氧污泥[(1.18±0.15)×10-1~(8.99±0.75)×10-1],表明厌氧处理过程中由这两种转移因子介导的水平转移潜力较小.研究表明,好氧处理促进了tet(A)、tet(G)、tet(X)的传播,但对tet(Q)和tet(W)有控制效果,而厌氧处理过程与之相反.抗药基因的分布与水平转移因子、抗药机制、群落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