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6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158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2篇 |
废物处理 | 278篇 |
环保管理 | 274篇 |
综合类 | 2240篇 |
基础理论 | 630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558篇 |
评价与监测 | 135篇 |
社会与环境 | 119篇 |
灾害及防治 | 1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168篇 |
2021年 | 150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198篇 |
2015年 | 270篇 |
2014年 | 266篇 |
2013年 | 407篇 |
2012年 | 332篇 |
2011年 | 341篇 |
2010年 | 263篇 |
2009年 | 276篇 |
2008年 | 293篇 |
2007年 | 250篇 |
2006年 | 216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55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142篇 |
1998年 | 115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102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ZrO2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CO+NO(O2)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固定床微反技术考察了Cu,Fe,Mn,Cr,Co和Ni负载(ZrO2载体)氧化物对CO+NO(O2)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了NO和CO在不同比例时,催化剂对N2O和N2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O+CO反应中,NO和CO的比例对催化剂活性和N2O,N2生成均有明显的影响,CuOx/ZrO2催化剂的活性最高;N2O是NO+CO反应的中间产物,低温或NO过量时有利于生成N2O,高温或NO不足时有 相似文献
133.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大柴旦台数字地震资料,研究了大柴旦震群序列尾波Qc值在流逝时间窗长60~90 s时间内的变化特征,计算频率从3 Hz至18 Hz,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Qc(f)=(72±19.9)f0.93±0.08。计算结果反映出大柴旦地震余震序列的尾波Qc值较低,说明大柴旦震源区属于构造运动较为活跃的地区,这与大柴旦地质结构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134.
土壤是甲烷(CH4)重要的源和汇.氮沉降和降水格局变化正在急剧改变土壤碳循环,进而可能对土壤CH4通量造成深刻影响.高寒生态系统是巨大的碳库,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十分敏感.然而,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短期实验上,缺乏对长期氮沉降和降水变化背景下CH4通量的响应及其调控因素的认识.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搭建模拟氮沉降和降水格局改变实验平台.基于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2020年生长季(5-10月)土壤CH4通量.结果显示,高寒草原土壤呈CH4的汇.氮添加没有显著改变生长季和植物生长高峰CH4通量.然而,降水变化显著改变了生长季和植物生长高峰CH4通量,其中降水增加(+50%降水)降低了CH4的吸收(分别为–16%和–45%),降水减少(–50%降水)增强了CH4的吸收(分别为+73%和+33%).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植物属性和功能基因丰度相比,土壤环境因子主导了CH4通量变化(解释率>90%).其中CH4通量与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在未来全球变化情景下,降水格局改变更能调节青藏高原高寒草原CH4通量的变化.(图6表1参37)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讨论了绿色食品蔬菜中镉和灌溉水中氯化物的限量水平。建议蔬菜中镉的浓度应控制在0.05mg/kg下,滨海地区灌溉水中Cl^-含量可不作为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8.
Occurrence and treatment trials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in wastewater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both synthetic and natur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e.g., bisphenol A, estrone and 17beta-estradiol) were found in the crude wastewaters from two wastewater treatment works (WwTWs).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processes can lower EDCs concentrations to several tens to hundreds ngl(-1). Since natural EDCs (e.g., estrone and 17beta-estradiol) hav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advers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t extremely low concentrations (several tens of ngl(-1)), further treatment after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processes is required. Preliminary trials with ferrate(VI) and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process demonstrated that both process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EDCs to very low levels, ranging between 10 and 100ngl(-1), but the former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latter to reduce COD concentration in wastewater for given study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9.
为探讨脉冲曝气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产生特性及其与脱氮效率的关系,研究了在脉冲曝气装置中曝气时间5 min及停曝时间10 min的条件下,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与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的变化规律,并分析EPS与脱氮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脉冲曝气活性污泥LB-EPS的含量低于TB-EPS含量,且随着脉冲驯化的进行,EPS的含量持续增长。三维荧光图谱(3D-EEM)分析表明脉冲曝气的LB-EPS的色氨酸荧光峰产生红移,TB-EPS的色氨酸荧光强度增大,说明了脉冲曝气驯化过程导致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中色氨酸蛋白类物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对比研究表明:脉冲曝气氨氮(NH4+-N)去除率在80%左右,与连续曝气相近;而总氮(TN)去除率在50%左右,高于连续曝气20%。脉冲曝气下,EPS对于脱氮有抑制作用,EPS与NH4+-N及TN的去除率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LB-EPS与TN去除率之间负相关;TB-EPS与NH4+-N去除率负相关且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