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36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16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91.
绿色建筑小区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绿色建筑小区已逐渐成为潮流,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绿色建筑小区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优化了小区雨水收集与分散处理系统、雨水集中收集与处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等技术,具有投资省、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为今后的绿色建筑小区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592.
实际污水与模拟污水活性污泥系统的特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中经常采用人工配置的模拟生活污水,为了研究其与实际生活污水活性污泥系统的特性差异,采用2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进行平行实验(厌氧、好氧方式运行),系统地考察了在进水主要组分和运行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原水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除磷、比好氧速率、污泥絮体形态和出水水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污水系统的硝化活性强于实际污水系统,两者的平均硝化速率分别为7.43 mg NH4+-N/(L.h)和5.55 mg NH4+-N/(L.h)。在前置厌氧段,模拟污水系统的释磷量比实际污水系统高出36.45%。两者在后续好氧阶段都能够充分吸磷。模拟污水系统的平均比好氧速率(SOUR)高达64.54 mg O2/(g MLSS.h),而实际污水系统的则只有32.81 mg O2/(g MLSS.h)。模拟污水系统的污泥絮体疏松,粒径小,形状不规则,沉降性差,沉后出水平均悬浮物浓度(SS)为20 mg/L;而实际污水系统的污泥絮体则密实、粒径大,沉降性好,沉后水十分清澈,SS几乎检测不出。  相似文献   
593.
不同底质和透明度下马来眼子菜的表型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伟龙  胡维平  陈桥 《生态环境》2007,16(2):363-368
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Miq.)是目前太湖沉水植物优势种之一。文章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底质和透明度情况下马来眼子菜的生长特征,探索其在太湖不断扩展的原因及其适应性。分别选取粘土质粉砂、粉砂和下蜀黄土底质上生长的马来眼子菜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底质在粒度组成、营养盐和分布特征上具有显著差异。在太湖粘土质粉砂和粉砂底质上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比下蜀黄土底质上的马来眼子菜高,其生物量随着底质营养盐的增加而增加。马来眼子菜与觅光相关的形态指标,如高度、节间距、节数、叶数、叶长及叶面积均随着底质营养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马来眼子菜的冠层高度与水体的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其对剧烈变化的湖泊光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马来眼子菜在不同底质上的形态可塑性是其优先占据湖泊资源成为优势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4.
中国八大湖泊冬季水-气界面CO2通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八个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抚仙湖、洱海、滇池)冬季水体的水-气界面CO2通量进行了24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冬季洞庭湖、巢湖、洱海和滇池24h均为大气CO2的汇,其通量分别为-23.78、-16.08、-24.38、-17.94mg·m-2·h-1;鄱阳湖、南四湖水体则为大气CO2的源,其通量分别为35.76、27.64mg·m-2·h-1;洪泽湖和抚仙湖在晴天时为大气CO2的汇,夜间或阴天为大气CO2的源,但从24h的平均通量来看,洪泽湖为大气CO2的汇,通量为-26.56mg·m-2·h-1;抚仙湖为大气CO2的源,通量16.01mg·m-2·h-1。  相似文献   
595.
A vertical-compressed three-dimensional ecological model in Lake Taihu, China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A three-dimensional ecological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es of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is set up for Lake Taihu, one of the largest shallow lakes in China. The hydrodynamic processes, nutrient cycling, chemical processes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are integrated in the model. Model state variables include: water current, surface displacement, nutrien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s well as their different forms such as ammonia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 phosphate phosphorus, etc., biomasses of macroplankton, phytoplankton, zooplankton and fish, and also the nutrient levels of macroplankton and phytoplankton. A nutrient budget and sediment transformation are also coupled in the model. The data from January 17, 1997 to January 18, 1998 are use to calibrate the model. The model results have show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It implies that the model could be used for the lak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for examining the processes and determining the water quality. The reasons of deviations between the modelled results and the observed values are also discussed. There are six factors that explain the deviations of the modelled results from the observed values and they can be grouped into two sets. One set of problem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ntroduced by sampling and analyses. The second set of problems can be solved by introduction of processes lacking in the present model (resuspension, phytoplankton transportation mode under the wind with low speed, shift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varied size of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The latter two processe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model at a later stage by integration of a structurally dynamic approach into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相似文献   
596.
除草剂普杀特在土壤—水两相中的吸附-脱附和光解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解普杀特农药进入自然界的环境行为,特别是它在不同土壤—水体系中的分配和归宿,研究了其在8种土壤上的吸附 脱附过程,并且通过模拟太阳光探讨了普杀特在水相中的光解情况。结果表明,普杀特在土壤上的吸附 脱附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高有机质、低pH值的土壤具有强吸附能力;其吸附、脱附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但脱附等温线要滞后于吸附线。太阳光中紫外部分的光有利于普杀特光解,其光解可用假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597.
活性污泥吸附废水中的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活性污泥吸附处理含铍废水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及吸附模型,研究了吸附后铍在活性污泥上的存在形态。实验结果表明,铍离子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遵循二级动力学规律,活性污泥在溶液中的分散性非常好,污泥微孔内扩散效应不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扩散速率主要由液相向固相的传质速率所控制,铍在污泥上的吸附主要为快速的表面吸附。铍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数据既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也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Langmuir曲线的相关性还较Freundlich曲线高,吸附过程受温度影响不大,通过对处理后污泥的连续提取实验研究可知,处理后的活性污泥中铍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和交换态。  相似文献   
598.
环境数据采集机械手臂在姿态定位时受到关节部位阻尼的作用,导致全局稳态性不好,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阻尼误差反馈调节的机械手臂优化控制设计方法,构造环境数据采集机械手臂的动力学模型,以旋转角、阻尼力和抓取目标距离等参量为控制约束参量,建立机械手臂的被控对象模型,结合仿生控制方法进行自适应阻尼误差修正,根据修正结构进行机械手臂的姿态惯性参量调节,实现姿态优化定位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环境数据采集机械手臂控制的稳定性较好,定姿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99.
膨润土改性及其在分散大红溶液脱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采用新型无机—有机改性方法,对浙江临安膨润土进行改性,有效地将双长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引入膨润土层间,从而提高了有机膨润土的亲油性和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00.
碱性土壤锌镉比对小麦籽粒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地区小麦镉(Cd)污染形势严峻.土壤锌(Zn)与Cd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两者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区域调查及大田实验,探究了北方碱性小麦土壤锌镉比(Zn/Cd)与小麦籽粒Cd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Zn/Cd与小麦籽粒Cd含量显著负相关.施加硫酸锌(增Zn)及深翻耕措施(降Zn)均能显著提高土壤Zn/Cd,并降低小麦籽粒Cd含量.其中,增施100 mg·kg-1的Zn2+,可将土壤Zn/Cd增加61.2%,并使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9.28%;将土壤0~30 cm及30~60 cm土层互换的深翻耕措施,可将土壤Zn/Cd增加45.8%,并使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13.5%.综合区域调查及大田实验数据,发现当土壤Zn/Cd小于50时,小麦籽粒Cd含量全部超标且有98.4%的样品超标1倍以上;而当土壤Zn/Cd大于100时,小麦籽粒Cd含量超标风险显著降低至11.9%.该阈值的确定对于小麦Cd污染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