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65篇 |
免费 | 698篇 |
国内免费 | 497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72篇 |
废物处理 | 817篇 |
环保管理 | 1175篇 |
综合类 | 7457篇 |
基础理论 | 2215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4745篇 |
评价与监测 | 655篇 |
社会与环境 | 586篇 |
灾害及防治 | 6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239篇 |
2022年 | 710篇 |
2021年 | 614篇 |
2020年 | 535篇 |
2019年 | 418篇 |
2018年 | 535篇 |
2017年 | 679篇 |
2016年 | 735篇 |
2015年 | 924篇 |
2014年 | 1052篇 |
2013年 | 1422篇 |
2012年 | 1218篇 |
2011年 | 1231篇 |
2010年 | 950篇 |
2009年 | 928篇 |
2008年 | 989篇 |
2007年 | 809篇 |
2006年 | 705篇 |
2005年 | 531篇 |
2004年 | 428篇 |
2003年 | 493篇 |
2002年 | 443篇 |
2001年 | 354篇 |
2000年 | 373篇 |
1999年 | 320篇 |
1998年 | 309篇 |
1997年 | 283篇 |
1996年 | 254篇 |
1995年 | 208篇 |
1994年 | 148篇 |
1993年 | 141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6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资源意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了国际环境公约。中国石油企业若要进一步参与国际化竞争,在环境保护方面就势必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压力。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塞尔公约、湿地公约、海洋环境保护公约以及酸雨问题等与石油工业相关的国际环境公约进行了分析及探讨,以期为石油工业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需要及提高国际竞争力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福建省热带气旋暴雨型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福建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较严重的省份,又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每年都有因热带气旋暴雨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例发生.通过分析福建省1990~2006年热带气旋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个例,发现热带气旋暴雨型地质灾害的规模和强度均比雨季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大;它的发生与热带气旋路径、过程雨量和当日雨量关系密切,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强降水后的48 h内;热带气旋登陆前后,若有偏东急流、西南季风、冷空气、暖式切变等系统共同作用,对暴雨具有增幅作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4.
废弃线路板的粉碎和所含金属组分的高效解离是后续分选回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分别使用乙二胺等10种溶剂浸泡废弃线路板,比较对线路板中铜箔与基板间剥离强度的影响,从而筛选出4种有代表性的溶剂,即溶剂D、溶剂F、丙酮和水, 比较废弃线路板经化学溶胀后的单体解离度和获得一定粒径分布的颗粒所需的破碎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溶胀后破碎能大幅提高金属的单体解离度,浸泡效果的优良排序为:溶剂D>溶剂F>丙酮>水;浸泡时间越长,浸泡温度越高,对剥离强度的降低越有利;使用溶剂D在150℃、3 h或140℃、5 h的工艺下浸泡废弃线路板,可以使铜箔与基板自动脱落。研究结果为后续的分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选用0.1μm的PVDF中空纤维内压式微滤膜组件,在死端微滤工况下,研究了酵母(平均粒径5.3μm)和高岭土(平均粒径0.7μm)体系在浓度和压力变化时的污染机理及过滤阻力、膜渗透通量的变化规律性。通过恒压堵塞定律积分式的具体形式与实验数据的拟合及根据堵塞过滤定律计算的结果都表明:死端微滤时,酵母体系和高岭土体系均符合滤饼过滤机理。 相似文献
16.
17.
以实际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阴极液,并考虑阴极液pH值、表面活性剂类型和电压3种因素对动电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铜和镉)的影响,选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表明活性剂作为阴极液加强动电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足可行的,铜和镉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1.1%~52.6%和9.1%~46.7%.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试验的最佳条件为:电压为20 V,阴极液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并控制pH值为4~6.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对动电技术去除镉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表面活性剂类型对动电过程的影响最大,阴极液pH值次之,电压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Biomarker responses and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the effluent from a Chinese larg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Japanese medaka (Oryzias latip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toxicity of the effluent from a larg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GBD-STP) in Beijing. Japanese medakas (Oryzias latipes) at reproduction active period were exposed to a serial of graded concentrations of the effluent or 100 ng l-1 of 17-alpha-ethinylestradiol (EE2, positive control). Growth, gonadosomatic index (GSI), hepatosomatic index (HSI), reproductive success, induction potency of vitellogenin (VTG) in male fish and that of 7-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 activity (EROD) in male fish liver were used as test endpoints. The growth suppression of fish was observ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th body length and body weight of medaka above 5% effluent. This effluent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gonad of medakas and are more sensitive to male than to female. At exposure concentration of 40% and higher, there was an unexpected decrease of HSI values, which may be resulted from sub-lethal toxicity of effluent to fish liver. VTG of plasma in males were induced in all exposure concentration levels, but not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concentration of 5% effluent would be the 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LOAEL) affecting reproductive success when examining fertile individuals, fecundity and fertilization rate. The overt CYP1A response and higher reproductive toxicity may be indicative of low process efficiency of this STP. 相似文献
19.
SBR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BR工艺处理有机废水,在已有工艺条件下对生物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出生物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研究表明,用Monod公式能较好反映出有机物的降解规律,确定了其动力学参数Vmax=14.6306 d-1,Ks=83.2993 mg/L,得出SBR降解动力学模型为V=14.6306X·S/(83.2993+S)。利用以动力学为基础的动态模拟法优化SBR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对SBR的设计与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作为SBR反应器扩大实验和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大气质量模式发展历史的回顾,及其发展趋势的讨论,认为城市大气质量预报模式的建立与发展主要受以下三个动态因素的支配:(1)政府环境管理目标;(2)科学进步;(3)计算机及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结合三要素就建立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框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