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5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767篇
安全科学   174篇
废物处理   136篇
环保管理   192篇
综合类   1262篇
基础理论   350篇
污染及防治   703篇
评价与监测   115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91.
废旧电路板的有效回收对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废旧电路板的回收方法,给出了机械物理法中3种典型回收方案的工艺流程,建立了其回收经济性评价模型,量化评估回收成本与收益。结合一个具体的回收实例,运用经济性评价模型对其回收成本与收益进行具体分析,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实现了回收方案的优选。最后,对提高废旧电路板回收经济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92.
微藻固碳已经成为消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新的研究热点。利用静态吸收方法,考查了通人纯CO2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特点、固定CO2效率以及藻液pH值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入纯CO2使小球藻生长延滞期显著延长,比普通培养延长10~12d,对其他生长阶段的影响不大;小球藻固定CO2速率可分为2个过程,即物理固碳过程和生物固碳过程,前者在藻细胞延滞期发生,峰值由CO。溶解于培养液造成,后者在藻细胞生长的指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发生,峰值由藻细胞指数生长造成,2个过程中,固定CO2速率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大后降低;纯CO2条件下,藻液pH值变化速率高,4d内,藻液即被酸化,随后藻液pH值变化速率逐渐降低,且pH值稳定在适宜水平。因此,采用小球藻固定高浓度CO2时,建议提高接种量并加强培养前期的pH值监测和调控,以保证藻液保持适宜的pH值,并缩短培养时间,提高生物固碳效率。  相似文献   
793.
研究了不同沸石粉投加比例对污泥脱水、沉降、干化时间、污泥生态床中植物根部干重的影响,最终选定沸石粉投加比例为6%。在此投加比例下,对污泥生态床中的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花鸢尾床与芦苇床,总磷含量下降分别为13.2%和12.2%;总氮含量下降分别为48.3%和49.2%;硝氮含量下降分别为67.2%和70.2%。  相似文献   
794.
A combined treatment of electrocoagulation and ultrasound was proposed to solve som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es in fine chemical industry. The intermittently discharged wastewater has the features of high initial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and wide initial pH variation. The electrocoagulation–ultrasound effective performance for the removal of phosphoru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showed that the total phosphorus (TP) decreased from 86 to about 0.4 mg/L, an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reached about 99.6 %, when ultrasound was applied to the electrocoagulation cell under the optimum working conditions in 10 min. Comparatively, the TP removal efficiency of electrocoagulation group was 81.3 % and the ultrasound group has almost no change. Therefore,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electrocoagulation and ultrasound synergistic effect can effectively degrade high-phosphorus wastewater. We have discussed the impact of various parameters on the electrocoagulation–ultrasound based on the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working pH was found to be 6, allowing the effluent to be met the emission standards without pH adjustment. An increased current enhanced the speed of treatment significance, but higher current (>40 mA/cm2) enhanced ultrasonic cavitation effect causing flocculation ineffective. In addi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mum ultrasonic power was 4 W/cm2 and the frequency was 20 kHz. The best ultrasound intervention and ultrasonic irradiation time were processed with electrocoagulation simultaneous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lectrocoagulation–ultrasound could be utilized as an attractive technique for removal of phosphate in the real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795.
采用可渗透性反应墙(PRB)协同微生物作用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进行室内模拟修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PRB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反应器运行200 d后,生物PRB前端介质总石油烃(TPH)含量高,15个取样点的TPH质量浓度为0.74~5.42 mg/L,后端介质TPH含量较低且分布较均匀,10个取样点中TPH均低于0.29 mg/L,生物PRB出水中未检出TPH.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生物PRB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物PRB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随着横向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其中B2与B5取样点微生物相似度最高,达83.1%.在生物PRB前端TPH浓度高的部位,微生物群落较为稳定,多样性较低,而后端TPH浓度低的部位,微生物群落不稳定,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796.
以ZSM-5分子筛粉体为原料,成型后负载铜盐和有机胺改性,制备出一种高效脱除氮氧化物的吸附剂。通过改变铜盐、有机胺的含量以及铜盐活化温度使吸附剂的性能得到优化,在实验条件下(NO:初浓度1000mg/m^3,气流2.7L/min)床层对NO2动态吸附的透过时间由改性前的3min提高到90min,并使NO气体的释放得到有效减缓。通过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NO释放时间在负载前后的变化,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分析(FTIR)研究了吸附剂表面铜元素、有机基团等在吸附前后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可能的净化机理。  相似文献   
797.
微波诱导鳞片石墨-H2O2催化氧化处理甲基紫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微波诱导鳞片石墨-H2O2催化氧化处理甲基紫废水工艺,探讨各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及对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并采用SEM、EDX、XRD和FTIR对新鲜及使用6次后的鳞片石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诱导鳞片石墨-H2O2能高效快速降解废水中的甲基紫;在50mL初始pH为3,质量浓度为10mg/L的甲基紫废水中,H2O2用量1mL/L,鳞片石墨3g/L,微波输出功率259W,微波辐射时间9min的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甲基紫脱色率达到了98.80%;微波、鳞片石墨、H2O2体系对甲基紫废水降解效果明显,产生协同效应。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废水中甲基紫结构被破坏,但仍含有少量苯环等小分子。动力学研究表明,脱色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常数^为0.42613min^-1,反应半衰期t。为1.626min。  相似文献   
798.
从孤岛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命名为SKD-1。该菌株菌落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圆形、不透明、乳黄色,能够利用葡萄糖和淀粉作为其生长的碳源和能源,其最适生长环境为碱性(pH8-10),在分别以正十六烷烃和原油为惟一碳源,温度为30℃,摇床(180r/min)培养的条件下,菌株SKD-1的降解率分别为66.1%和36.9%。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SKD-1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SY-1同源性达99%。结合菌株SKD.1菌落形态、理化性质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可以鉴定菌株SKD-1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p.),序列登录号为AB774229。  相似文献   
799.
针对内蒙古农村地区高腐殖酸地下水的处理问题,分别对(pH调节)-PAC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活性炭吸附/混凝、Fenton氧化等技术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三维荧光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分析处理前后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变化特征。有机分析结果显示,水中的有机物为腐殖酸类物质,分子量分别为1600和3500,腐殖酸类物质为水中色度的主要贡献者。原水PAC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PAC混凝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佳,处理前后水样DO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pH调节.PAC强化混凝、微米活性炭吸附和Fenton氧化均能有效去除有机物。将原水pH调节至6.5,经300mg/LPAC混凝后出水DOC降至5.99mg/L。活性炭投加量为0.6g/L时,DOC降至7.6mg/L,然后采用60mg/LPAC混凝出去高度分散而不易沉降的小颗粒活性炭。此外,当反应初始pH值为3,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5%(v/v),亚铁和双氧水摩尔比为0.05时,出水DOC降至5.6mg/L,氧化后有小分子有机物生成。  相似文献   
800.
高盐废水盐度变化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以中度嗜盐菌Halomonassp.STSY.3为例,测定其在不同盐度下生长对数期末OD600,并以葡萄糖为限制性基质,利用Monod方程,对菌株进行生长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Halomonassp.STSY-3的最适生长盐度为7%(以NaCl计),此盐度下其OD600 为2.56,而0%和34%盐度下OD600分别为0.47和0.06;Halomonassp.STSY-3的生长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在最适生长盐度下动力学模型参数μmax 为2.257h-1,Ks为0.0082g/L。比较不同盐度下STSY-3生长动力学参数,得出中度嗜盐菌STSY-3的生长存在3个明显分区:最适盐度区(盐度2%~9%)、嗜盐过渡区(盐度9%~20%和0.68%~1.76%)及生长抑制区(盐度≤2%或≥20%)。其中嗜盐过渡区0.68%~1.76%由于范围较小,实际意义小,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