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686篇
安全科学   143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1123篇
基础理论   345篇
污染及防治   593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12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在役起重机主梁变形是导致起重机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现阶段对于起重机主梁变形检测还停留在传统的检测方法.其检测低效率、实施高风险、结果多误差等因素使传统检测方法暴露出诸多弊端.文章通过对比验证,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检测方法,对起重机主梁腹板进行扫描并建模分析得出主梁腹板整体变形的结果,此方法可以提高腹板变形检测数据精...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金属硫化矿尘爆炸的过程与产物,预防与控制其粉尘发生爆炸,在20 L爆炸球中开展金属硫化矿尘爆炸试验,发现存在磁黄铁矿含量越高爆炸产物颜色越红的现象。为揭示这一现象的本质,应用XRD对爆炸产物进行分析,基于Factsage软件模拟计算黄铁矿矿尘与磁黄铁矿矿尘爆炸过程。结果表明:产物中含有的Fe2O3是主要致色原因;最终产物除固体Fe2O3外还存在气体SO2,SO3,反应中间过程主要固体产物为Fe2(SO4)3;在磁黄铁矿与黄铁矿含硫量相同或质量相同时,Fe2O3的生成量磁黄铁矿较黄铁矿多,且磁黄铁矿含硫量越多Fe2O3生成量越多,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现象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分析金属硫化矿尘爆炸过程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3.
史寅冬 《环境与发展》2020,(4):220-220,222
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危机使人类认识到人必须和环境和谐发展。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企业应做好环境保护的事前和过程的控制,要用新的理论技术充实环保管理的内容,强化环境控制职能。本文用环境工程、系统工程、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探讨研究企业在环保管理中如何强化控制职能的理论和方法,为企业在"环境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中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94.
995.
针对页岩气增产采出水易起泡,难以平稳蒸发脱盐的问题,利用"预处理+多效蒸发"处理方法,对井站两种不同性质的采出水进行中试,连续监测各工艺单元处理后水质及蒸发出水水质。结果表明:通过破乳混凝、催化氧化、电荷中和及除硬等步骤,能够完全消除泡排水起泡性;中试稳定运行7d,两种泡排水蒸发出水水质稳定,COD浓度<55mg/L,NH4^+-N浓度<18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Cl^-浓度<21mg/L,满足DB 51/190-1993《四川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96.
针对中空纤维膜应用于水力压裂返排液处理时存在的膜污染严重、通量衰减快、影响处理效率等问题,研究了PVDF固含量、凝固浴温度等因素对PVDF膜性能的影响,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PVDF中空纤维膜,并采用表面接枝技术,对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了表面亲水化改性。压裂返排液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接枝降低了PVDF的接触角,提高了膜的亲水性。与未接枝改性的PVDF膜相比,亲水改性后的PVDF膜表面吸附的压裂返排液更少。将亲水性中空纤维膜用于页岩气水力压裂返排液的过滤处理,应用结果表明其对压裂返排液中的总铁、SS、浊度、细菌去除率达到90%以上,长时间运行后的通量保持率高,有较好的抗膜污染性。  相似文献   
997.
• Regulation of redox conditions promotes the generation of free radicals on HM. • HM-PFRs can be fractionated into active and inactive types depending on stability. • The newly produced PFRs readily release electrons to oxygen and generate ROS. • PFR-induced ROS medi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adsorbed on HM. The role of humic substance-associated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PFRs) in the fate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under various redox conditions remains unknow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original metal-free peat humin (HM), and HM treated with varying concentrations of H2O2 and L-ascorbic acid (VC) (assigned as H2O2-HM and VC-HM). The concentration of PFRs in HM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VC/H2O2 at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0.08 M. The evolution of PFRs in HM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e.g., oxic/anoxic and humidity) was investigated. Two types of PFRs were detected in HM: a relatively stable radical existed in the original sample, and the other type, which was generated by redox treatments, was relatively unstable. The spin densities of VC/H2O2-HM readily returned to the original value under relatively high humidity and oxic conditions.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HM-associated “unstable” free radicals released an electron to O2, inducing the form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e., OH and O2). The generated ROS promoted the degrad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based on the radical quenching measurements. The transformation rates followed the order naphthalene>phenanthrene>anthracene>benzo[a]pyrene. Our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into the HM-induced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98.
张伟  施周  张茜  张骅  徐舜开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1):2407-2412
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为载体,在煅烧温度200~900℃、煅烧时间1~7 h、溶胶体系pH值为2~10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光催化剂(MWNTs/TiO2)。通过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对比,评价各种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活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复合光催化剂中纳米TiO2的晶型由锐钛型逐渐向金红石型转变,500℃时为2种晶型的混合相;pH值为2的强酸性条件有利于形成金红石晶型,pH值为5的中性及弱酸性条件则有利于形成锐钛型,而pH值为3时为2种晶型的混合相;在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3 h、溶胶凝胶体系pH值为3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借助扫描电镜发现其TiO2均匀地包覆在多壁碳纳米管管壁上。  相似文献   
999.
以硫脲为硫的源物质,以钛酸四丁酯为TiO2的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硫改性TiO2光催化剂.以活性艳红X-3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该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对硫掺杂量、催化剂焙烧温度、溶液pH值以及催化剂添加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RD分析手法对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掺硫改性后的TiO2的催化活性有了很大提高,且硫的掺杂有一个最佳值,即Ti:S的摩尔比为1:1.经掺硫改性的TiO2在可见光区具备一定的催化活性,180 min内对活性艳红X-3B的去除率可达35.1%,且在紫外光区的催化活性优于纯TiO2.  相似文献   
1000.
危险废物回转式流化冷渣多段焚烧系统焚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是摆在我国各级市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然而我国已经运行的危险废物焚烧装置普遍存在回转窑挂壁结渣、热灼减率偏高和污染排放超标等问题,作者通过将回转窑和流化床特点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危险废物回转式流化冷渣多段焚烧处置装置。该装置采用回转窑(一燃室)、二燃室和流化床结合的热解-流化焚烧工艺,特别是采用控制窑头温度避免了回转窑挂壁结渣;采用流化冷渣装置延长未燃烬渣的焚烧时间,解决了热灼减率偏高问题;水冷式烟气急冷装置可以将烟气温度从1 100℃降到200℃,防止了二恶英的尾部低温再生成。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以处理医疗垃圾和大多数的固态和液态危险废物,实现了烟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恶英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的目标。同时对该系统运行时窑头温度分布、二燃室炉膛出口氧量变化、回转窑和炉膛升温特性、燃烧室外壁温度分布等几方面运行数据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危险废物焚烧炉的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