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21篇 |
免费 | 187篇 |
国内免费 | 174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11篇 |
废物处理 | 289篇 |
环保管理 | 354篇 |
综合类 | 2423篇 |
基础理论 | 776篇 |
污染及防治 | 1931篇 |
评价与监测 | 173篇 |
社会与环境 | 186篇 |
灾害及防治 | 2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236篇 |
2021年 | 172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188篇 |
2017年 | 213篇 |
2016年 | 268篇 |
2015年 | 301篇 |
2014年 | 374篇 |
2013年 | 496篇 |
2012年 | 377篇 |
2011年 | 434篇 |
2010年 | 311篇 |
2009年 | 287篇 |
2008年 | 305篇 |
2007年 | 253篇 |
2006年 | 262篇 |
2005年 | 188篇 |
2004年 | 148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55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152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108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Variation of haze events occurre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 of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an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s during haze episodes were analyzed by utilizing data of ground observation, radiosonde and CALIPSO.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frequency of haze events between 1981 and 2010 peaked in winter but bottomed out in summer and decreased from north to south in the YRD region, reaching at the lowest point in "low frequency center" — Shanghai. When haze happened, the most seriously affected area was 2–4 km above the ground and the concentrated range of total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TBC) that decreased with altitude was 0.8 × 10~(-3)–2.5 × 10~(-3) km~(-1)·sr~(-1). Particulate depolarization ratio(PDR) was less than 40%in a large part and 93% aerosols over the YRD area were regular particles, while the irregular ones concentrated on 2 km above the surface and the irregularity rose up but the diversity diminished when altitude increased. Color ratio(CR) was lower than 1.2 mostly at all altitudes and distributed asymmetrically above the ground. Nearly 80% aerosols under10 km were fine particles(CR 1.0) and 22.54% coarse particles(CR 1.0) clustered at 2–4 km. Large particles(CR 1.2) aggregated in lower troposphere massively yet relatively smaller ones gathered in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In the YRD region, aerosols with more powerful capabilities were wider and less regular than the ones of Northwe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992.
993.
以餐厨垃圾中有机组分作为碳源,通过添加铁盐水热炭化制备铁/炭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铁盐(Fe-SO4,FeCl3,Fe(NO3)3)对餐厨垃圾水热炭化物的形貌,以及氮、磷元素的迁移转化的影响;并研究了负载铁的物理、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铁盐在水热炭化过程中促进了餐厨垃圾转化生成多种纳米结构。铁的价态是影响复合物形貌的主要影响因素:三价铁离子对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和炭化过程有催化作用,从而促进壳核式结构的纳米线及微米球复合物的生成;而亚铁离子则导致可溶性有机物炭化形成空心纳米球结构。负载铁的化学形态主要受阴离子的影响:硝酸铁体系中铁主要以氢氧化物形式沉积、其他阴离子体系则以磷酸盐为主要形态负载。 相似文献
994.
首都大学生的自然灾害认知调查与减灾教育建议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200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了解学生的灾害认知水平有助于减灾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北京5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大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程度、防灾意识、灾害理论知识、应急行为知识以及对减灾教育的看法。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的灾害认知水平较低,现行减灾教育方式和内容与学生的期望有较大偏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灾教育内容要将学生"该知道的"与"想知道的"相结合,通过演练演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防灾应急实际技能等减灾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995.
996.
广州市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面塌陷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广州市地面塌陷灾害频繁发生,近10年来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塌陷类型分为岩溶塌陷和工程地面塌陷两种,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花盆地的花都区、白云区,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地面塌陷灾害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岩溶塌陷主要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或矿山疏干排水、地下采空、暴雨触发所致;工程塌陷主要是人类工程行为所致,其主要致灾因子包括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人工加载、人工振动、人工开挖桩基、地表渗水、地铁等地下工程盾构掘进等。 相似文献
997.
依据1949~2005年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实测数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筛选出对上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的84个台风,对这84个成灾台风的最大风速、过程雨量以及吴淞口、黄埔公园潮位站数据分析,结合收集到的其中57个台风的完整灾情数据计算灾情指数。综合研究得出:近50年来,成灾台风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比较明显;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农田受淹面积和房屋倒损3个灾情参数在这50年里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但综合灾情指数变化的幅度不大,从1980年代开始灾情指数有上升趋势。成灾台风灾情指数与上海市郊吕泗站最大风速和过程雨量成正相关。吴淞口、黄埔公园的潮位站数据与成灾台风直接经济损失对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8.
999.
PRED问题与地理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定义了由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构成的PRED问题的思路,讨论了它的性质;然后提出用地理工程解决PRED问题,并构建了地理工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00.
磁性吸附材料CuFe2O4吸附砷的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Cu(Ⅱ)和Fe(Ⅲ)都对砷有较强的亲和性,制备了同时含有Cu(Ⅱ)和Fe(Ⅲ)的、可用磁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回收的磁性吸附材料CuFe2O4,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及吸附砷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砷的吸附能力与溶液pH有关,在弱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吸附砷的能力最强,而对As(V)的吸附能力比对As(Ⅲ)更强些,在平衡浓度为10μg/L时,其吸附容量可达10mg/g左右,可以很容易地将水中浓度为1~20mg/L的As(V)降到10μg/L以下.实验考察了几种无机阴离子对吸附砷的影响,表明较高浓度(砷浓度的20倍)的硫酸盐对As(Ⅲ)和As(V)的吸附均有一定影响,盐酸盐及磷酸盐则影响不明显;负载的As(V)可较容易地用0.1mol/L NaOH洗脱下来,使吸附剂再生,而As(Ⅲ)则难以洗脱,这与2种价态砷的吸附机理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