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433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1.
零价铁PRB修复2,4-DNT污染地下水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零价铁(Fe0)作为PRB墙体介质材料去除地下水环境中2,4-二硝基甲苯(2,4-DNT)可行性.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地下水环境中Fe0去除水相2,4-DNT效果以及降解动力学参数,并结合一假设地下水受2,4-DNT污染的场地,采用Visual Modflow模拟Fe0墙体材料PRB(Fe0-PRB)修复地下水中2,4-DNT降解效果并评价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模拟过程中,PRB能有效控制并减少污染羽面积,降低污染浓度;污染4a后,污染地下水的2,4-DNT总质量约1.46×104kg,可推知PRB修复达标耗用Fe0材料为8.76×104kg;渗透系数增大导致地下水速率增大,2,4-DNT与墙体Fe0材料接触时间不充分,污染物污染下游地下水,同时也加速PRB上游污染羽面积减少.因此,结合数值模拟是有效的评价PRB介质材料修复地下水污染效果及确定PRB参数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12.
于2011年7月—2012年11月对某污水厂进水单元(包括进水泵房、格栅和曝气沉砂池)、污泥浓缩池及储泥池中ρ(H2S)及其对应的污水水质〔温度、ρ(DO)、pH、ρ(CODMn)、ρ(硫化物)〕和污泥泥质指标〔w(AVS)(AVS为酸可挥发性硫化物)、ORP(氧化还原电位)、温度、pH〕进行了长期监测,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了ρ(H2S)与污水水质、污泥泥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监测期间进水泵房、格栅、曝气沉砂池、污泥浓缩池及储泥池中的ρ(H2S)分别为0.08~4.27、0.04~111.61、0.16~115.69、0.007~0.04和0.21~4.00mg/m3. 进水泵房、格栅和曝气沉砂池中的ρ(H2S)与污水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污水pH、 ρ(DO)呈显著负相关. 当污水温度低于15℃、ρ(DO)高于0.20mg/L或pH高于7.2时,进水泵房、格栅、曝气沉砂池中ρ(H2S)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分别低于0.27、3.90和7.34mg/m3. 污泥浓缩池和储泥池中ρ(H2S)与污泥w(AVS)呈显著正相关,与ORP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13.
基于过程模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地下水过程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以抽水井作为保护目标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确定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因子,建立了基于过程模拟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以特征污染物Cl-的污染范围和程度划分了风险等级.利用构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以我国北方某简易垃圾填埋场作为案例进行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染源与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地下水污染范围和风险等级.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的建立为开展简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有效监管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14.
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的细菌群落演替规律,对堆肥不同时期的宏基因组DNA进行提取,扩增16S rDNA的V3区,分析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变化. DGGE图谱表明,随着堆体温度的升高,DNA条带表现出了明显的动态变化,降温期出现了新的优势条带并趋于稳定,说明堆肥不同时期的细菌群落发生了更替. 对条带分布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55 ℃为界,将14个堆肥样品划分为2个族,族间的相似性仅为13%,说明堆肥过程中常温期(<55 ℃)和高温期(>55 ℃)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别较大. 对优势条带回收测序的结果表明:在升温期,堆肥堆体中检测到H. obtusa和人类排泄物中的细菌;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具有纤维素降解功能的嗜热微生物Clostridium thermocellum成为堆肥高温期的优势细菌;当堆体温度小于55 ℃时出现了大量的未培养微生物.   相似文献   
615.
乌梁素海周围盐化潮土钠质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乌梁素海周围盐角草(CSE)、碱蓬(CSG)、盐爪爪(CKF)和苦豆子(CSA)群落的盐化潮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20,>20~40,>40~60和>60~80 cm共16个混合土样. 测定土壤pH,含水量,含盐量,钠吸附比(SAR)和交换性钠离子百分率(ESP)等指标,分析了土壤的碱化特征. 结果表明:CSE土壤剖面含盐量,SAR和ESP的平均值最高,其次为CSG,CKF和CSA土壤. CSE土壤金属离子总量最大,其次为CSG,CKF和CSA;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Cl-和SO2-4为主,而CO32-和HCO3-含量极低. 土壤盐分主要以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碳酸盐以碳酸钙形式存在. ESP与含盐量(R20.834,P0.000 8)和SAR(R20.862,P0.000 2)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ESP随着含盐量和SAR的增大而增大,SAR可以替代ESP的测量. 土壤剖面盐分的分布状况是在降水、蒸发、灌溉和地下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616.
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的分区模型,用于对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尝试.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众多指标进行降维处理,产生彼此互补又能综合反映湖区情况的新指标,构建了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区域新指标值结合聚类模型进行湖泊流域的初步分类,利用判别分析完成非湖泊流域的类别归属判别,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区域各因素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量化分析,以揭示零散分类区块在空间地域分布上的关联和差异,最后根据关联结果确定边界完成分区并进行特征描述. 结果表明,利用该分区技术方法体系可以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得到更为客观的分区结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17.
基于模糊权重下的多层评价地下水资源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应用模糊权重与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多层综合评价地下水资源模型. 应用该模型对海河流域的地下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别选取太行山前地带的石家庄、中部平原地带的沧州和衡水、东部滨海地带的天津为典型评价地区;水量以评价区域为评判集,而水质采用单项指标5级分级标准. 评价结果:石家庄的优先排序为第1位,表明其不仅水量丰富,而且水质较好,适合各种用途;天津处于第2位,该地区水质一般,储量较少,适合于生活饮用供水源和农业用水,但近海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海水倒灌,水的矿化度过高,不能直接利用;沧州和衡水排在后2位,表明该地区水质较差,储量也少,适用于农业和某些工业用水,经过必要的处理后方可作为生活饮用水.   相似文献   
618.
PAHs在我国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控制是当前土壤污染防治与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开展土壤中PAHs污染分布规律、污染机理、归宿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论述了我国土壤中PAHs污染水平、分布特点,并对未来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1)我国土壤已普遍受PAHs污染,大部分地区PAHs土壤污染水平主要集中在中低污染水平,污染生态风险较小,但PAHs在我国土壤中呈不断积累的趋势;(2)北京、大连、天津、上海、厦门等地土壤中PAHs的污染最严重,污染水平属于严重污染,存在不可忽视的生态风险,要恢复其土壤多种用途具有很大困难;(3)在同一区域内,城区、郊区和农村的土壤中的PAHs污染水平具有依次降低的趋势,不同功能区之间土壤中PAHs的污染存在明显的差异,充分说明了人类活动对区域内PAHs的污染所带来的影响;(4)由于我国南北方在气候、能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我国南北方土壤中PAHs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和毒性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19.
碱减量印染废水特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对碱减量印染废水特征污染物在不同条件下生物降解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TA)、分散橙4RL、分散蓝2BLN3种特征污染物在好氧环境和厌氧环境中都可以降解,其中TA最容易降解,2BLN次之,4RL的生物降解性能最差.4RL分解过程产生大量对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的苯胺类物质;易降解物质的添加可以增强难降解物质的分解,这种作用在厌氧条件下更加明显.对特征污染物的分解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推断.  相似文献   
620.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固化处理过程特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研究熔融固化过程中飞灰主要成分的迁移转化规律,在有温控的高温实验熔融炉中对垃圾焚烧飞灰进行了动态熔融固化实验研究,对处理后的飞灰进行了XRF、XRD分析检测,分析了飞灰熔融过程中熔融渣的主要成分、物相组成、碱度、挥发率和减容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飞灰中主要成分CaO、Al2O3和SiO2的质量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主要成分Cl元素和SO3则从原来的20.59%和10.74%分别降低到0.15%和0.22%,可见高含量Cl元素和S元素是引起飞灰熔融固化挥发率高的主要原因,并且可能主要以氯化物和硬石膏的形式分解挥发,XRD的测定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②飞灰熔融前,碱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但当温度达到流动温度后,碱度值随温度的变化很小,基本保持在0.95左右.③飞灰中盐类分解挥发主要发生在1150℃~1260℃之间,在飞灰熔融温度前约100℃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