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433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21.
接种外源微生物生活垃圾堆肥中的胡敏酸荧光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接种外源微生物,采用工厂化工艺进行堆肥,对堆肥前后胡敏酸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敏酸发射光谱相对简单,在440nm附近形成1个较宽的谱带,而激发光谱与同步扫描光谱则由几个特征峰及肩峰组成.对不同荧光光谱特征峰的分析表明,堆肥结束后,胡敏酸的腐殖化程度明显增加.CK、MS、ZJ、MS+ZJ各处理的荧光光谱形状基本相似,但主要特征峰的相对荧光强度有明显区别.其中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增加堆肥胡敏酸分子的缩合度,中加酵素菌(ZJ)处理优于美商复合菌(MS)处理,而2种外源菌混合接种具有协同促进作用.通过与土壤中胡敏酸荧光特性比较证实,堆肥后的胡敏酸具有土壤富里酸的特征,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622.
湖泊营养物参照状态建立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生态分区内各类型湖泊营养物的参照状态是营养物基准制定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在系统分析和评价国外确定湖泊营养物参照状态的若干种方法,包括参照湖泊法、湖泊群体分布法、三分法、回归分析等几种统计学方法以及模型推断和古湖沼学重建方法后,文章根据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和塞氏透明度(Secci depth)等四项指标的历史监测数据,应用若干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巢湖的营养物基准参照状态。通过互相之间的比较分析以及长江中下游湖区古湖沼学重建数据的验证,推荐采用湖泊群体分布法5%点位对应的值作为巢湖营养物基准的参照状态。因此,巢湖营养物参照状态阈值范围为总磷0.023~0.27mg·L^-1,总氮O.62~0.63mg·L^-1,叶绿素aO.65~0.67mg·m^-1,塞氏透明度0.65-0.72m。  相似文献   
623.
铁限制对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e是浮游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供应对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生长速率以及种群组成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从Fe在浮游植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出发,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Fe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营养盐吸收利用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认为:(1)Fe通常是HNLC海域中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Fe限制会导致浮游植物细胞色素密度以及相应的光合叶绿素减少,从而降低其光合作用速率,导致生长缓慢;(2)Fe限制还能改变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N、P、Si等)的速率和比例,影响浮游植物的种间竞争,进而影响其群落结构;(3)Fe加富能够改变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在海洋中表现为硅藻占优势,而在淡水湖泊中则表现为绿藻和细菌占优势;(4)在淡水湖泊中总Fe含量普遍较高,但浮游植物可利用Fe的含量受水体中有机配体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Fe也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这对进一步认识湖泊水华暴发的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5)有学者提出将施加Fe作为一种生态手段,来提高HNLC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从而缓解由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全球变暖的趋势;相反地,将降低浮游植物可利用Fe含量作为一种生态手段,来控制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的生物量及群落结构,从而缓解日益严重的水华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24.
随着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及纳米毒理学相关研究的深入,纳米尺度物质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危害受到极大关注.论文综述了纳米尺度物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流行病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纳米尺度物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分子机制,提出了心血管系统是纳米尺度物质所致毒性效应的主要靶点之一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纳米尺度物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5.
堆肥复合功能菌剂的优化组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提高堆肥中难溶性磷的转化及堆料的降解效率,选取课题组前期筛选、驯化的4株耐高温解无机磷菌 (X1,X2,X3和X4)和2株纤维素降解菌 (X5和X6),采用均匀设计对不同配比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通过对发酵培养后解磷能力的指标分析,优选复合菌配比. 经均匀设计软件及DPS数据处理系统优化的结果表明,最佳的菌剂配比:φ(X1)=13.66%,φ(X2)=11.36%,φ(X3)=11.41%,φ(X4)=13.61%,φ(X5)=10.62%,φ(X6)=39.34%. 回归后的配方所得解磷总量实测平均值(230.12 mg/L)与理论值(228.75 mg/L)基本一致. 将优化的组合菌剂接种到纤维素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68 h后CMCase酶活性高达39.76 U.   相似文献   
626.
为探讨纳米TiO2对肝、肾细胞DNA的损伤效应,实验制备了锐钛矿型纳米TiO2颗粒(20~100nm),并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TiO(20、0.1、0.2、0.4、0.8mg·mL-1)对25只昆明雄性小鼠进行染毒,5d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肝、肾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纳米TiO2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肝、肾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和尾矩(Tail Momen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对于肝细胞,0.1mg·mL-1组Tail DNA%及Tail Moment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0.2mg·mL-1组则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肝细胞相比,肾细胞Tai lDNA%及Tail Moment变化更为显著,0.1mg·mL-1组即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以上结果表明,纳米TiO2染毒可导致小鼠肝、肾细胞DNA损伤,且随染毒浓度的增加,损伤逐渐加重,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与肝细胞相比,肾细胞对纳米TiO2更为敏感,较低浓度染毒即可造成DNA损伤.  相似文献   
627.
为探讨新型火箭推进剂单推-Ⅲ(主成分为肼)对大鼠肺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气管滴注法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每次0、5.50、13.75、27.50mg·kg-(1以每kg大鼠滴注的肼(mg)计算),每天1次,连续染毒14d,腹主动脉放血处死,检测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氧化损伤、炎性因子和肺组织细胞DNA损伤.结果表明,1)单推-Ⅲ染毒可导致大鼠肺组织炎症:低剂量组表现为轻度肺间质性炎症,中、高剂量组表现为中度肺间质性炎症;2)单推-Ⅲ染毒可导致大鼠肺组织氧化损伤: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逐渐升高,而总抗氧化能力(T-AOC)逐渐降低,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单推-Ⅲ可导致大鼠肺组织炎性免疫损伤: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肺组织匀浆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逐渐升高,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单推-Ⅲ可导致大鼠肺组织细胞DNA损伤: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Olive尾矩均逐渐升高,其中高剂量组尾长、Olive尾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火箭推进剂单推-Ⅲ对大鼠肺组织可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628.
沟渠系统氮、磷输出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水稻种植期内农业源头沟渠中氮、磷的输出进行长期测定,研究了沟渠系统氮、磷的输出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规律. 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沟渠系统输出的ρ(总氮)最大值为4.00 mg/L,氮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氮和硝氮,ρ(氨氮)和ρ(硝氮)的最大值分别为3.00和1.83 mg/L;磷输出的主要形态为可溶性磷酸盐,ρ(总磷)和ρ(可溶性磷酸盐)的最大值达1.00 mg/L. 灌溉一段时间后,氮、磷的输出呈单调递减变化;降雨后,由于流失方式的变化,氮的输出逐渐增加,2~3 d后才有所降低,而可溶性磷酸盐无大的流失. 沟渠系统中不同断面对氮、磷的截留转化作用相似. 其中,ρ(总磷)单调递减;ρ(总氮)和ρ(氨氮)在灌溉后随时间逐渐降低,降雨后其随时间虽有所增加,但最终趋势是降低的.   相似文献   
629.
流速对河道系统截留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有效阻控太湖湖西地区小流域河流中的氮、磷进入太湖,对比了不同流速下河道对河流上覆水和间隙水中NH4+-N,NO3--N,NO2--N和可溶磷的截留情况,同时通过实验室模拟河道探讨了不同流速下氮、磷截留的机理. 结果表明,河道系统本身不太稳定,在有外界条件(如其他河流的汇入)作用下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流速对河道中NH4+-N,NO3--N,NO2--N和可溶磷的截留有较大影响,在保证初始条件和外部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快速流(流速为1.00 cm/min)对氮、磷的截留量最小,中速流(流速为0.35 cm/min)次之,慢速流(流速为0.17 cm/min)对氮、磷的截留量最大. 在整个过程中流速对氮的截留基本上是先增加再略有下降,而对磷的截留是先增加再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630.
高含硫气井周边居民疏散安全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含硫气井周边居民疏散安全问题是石油天然气行业面临的主要公共安全问题。笔者提出了一套周边居民疏散安全分析方法:以井喷形成的1000ppm硫化氢烟羽的最大覆盖范围作为最小疏散范围,通过泄漏扩散模拟和人员疏散模拟技术预测基于该最小疏散范围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和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通过对比分析ASET和RSET便可以评估周边居民在井喷情况下的疏散安全水平,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