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1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1326篇
安全科学   302篇
废物处理   95篇
环保管理   210篇
综合类   2497篇
基础理论   536篇
污染及防治   451篇
评价与监测   181篇
社会与环境   210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The degradation of fulvic acid(FA) by nanoparticle TiO2 in a submerged membrane photocatalysis(SMPC) reactor was studied. In this reactor,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co-occured. The continuous air supplier provided O2 for the photocatalytical reaction and mixed the solution through an airflow controller. The particle TiO2 could automatically settle due to gravity without particle agglomeration so it could be easily separated by microfiltration(MF) membrane. It was efficient to maintain high flux of membranes. The effects of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n the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rate of FA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hotocatalyst at 0.5 g/L and airflow at 0.06 m^3/h were 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the removal of fulvic aci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higher in acid media than that in alkaline media.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iltration duration on permeate flux rate of MF with P25 powder and with nanoparticle TiO2 were compar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rmeate flux rate of MF was improved and the membrane fouling phenomenon was reduced with the addition of nanoparticle TiO2 catalys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P25 powder. Therefore, this submerged membrane photocatalysis reactor can faciliat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62.
水资源在上海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准确认清上海市水资源现状基础上。综合了当前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采用数学模型,对上海市2004~2020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加以预测分析;最后,就上海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3.
常温酸性腐蚀对热障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盐雾腐蚀试验对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热障涂层进行了常温腐蚀,研究了常温酸性盐雾腐蚀对热障涂层的微观形貌以及高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温酸性腐蚀使热障涂层表面变得粗糙不平,产生了较大的裂纹.经过150次高温循环氧化后,顶层氧化锆晶粒排列疏松,裂纹进一步扩展,中间层--粘结层氧化速度加快,生成了疏松的TGO层.TGO的体积膨胀效应使得陶瓷/粘结层界面结合力降低,缩短了涂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4.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Ma X  Shao B  Hu J  Yang M 《环境科学》2002,23(5):80-83
用正相色谱-质谱联用法(NPLC-MS)分离分析高聚合度的NPnEO(n>2),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测定其中的NP,NP1EO和NP2EO浓度,对NPnEO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迁移转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在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检测出NP和NPnEO(n=1-23),总浓度为174nmol/L,其中NP2EO的浓度最高,为89.6nmol/L;其次分别为NP(42.2nmol/L)和NP1EO(12.2nmol/L);出水中同样检测出NP和NPnEO(n=1-18),其中NP2EO的浓度最高,为37.2nmol/L;其次分别为NP(6.64nmol/L)和NP1EO(0.135nmol/L)。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NPnEO从高聚合度降妥成低聚合度,NP和NPnEO的总去降率为71%。另外,NP和NPnEO在污泥及污泥过滤水中的分配表明污泥对NPnEO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并近似符合Dubinin-Astakhov等温吸附。  相似文献   
65.
城市污水高效低耗生物脱氮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活性污泥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可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NH4^ -N。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7.5h、回流比为1.5、无外加碳源时,COD的去除率大于90%,NH4^ -N的去除率大于99%;平均出水COD小于40mg/L,NH4^ -N小于1mg/L,TN的去除率60%左右;反硝化过程的适宜C/N为4~5。  相似文献   
66.
ABR工艺预处理木薯酒糟废水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薯酒糟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含量大、pH呈酸性、可生化性能较差 ,通常直接采用固液分离—厌氧 (UASB)—好氧曝气生化法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而采用ABR工艺进行厌氧水解酸化预处理木薯酒糟废水迄今为止未见报道。经绵阳市酒厂废水治理工程证明 ,强化ABR预处理工序是保证后续处理措施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本文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来选择絮凝剂产生菌“Dfjm-1”高效低廉的培养基 ;通过改变培养基初始 p H值、培养温度、培养过程中的通气量等因素 ,得出“Dfjm-1”菌株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条件。Dfjm-1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因素为 :培养基初始 p H值为 6.5~ 7.0 ,培养温度为 3 0℃ ,培养时间为 60小时左右 ,通气量为 :早期 :2 50 r/ min;中期 1 50 r/ min;后期 1 0 0~ 1 50 r/ min  相似文献   
68.
小诺霉素发酵废水好氧生物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一申  朱敏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4):26-29,35
对具有强抑制性污染物的抗生素小诺霉素发酵废水,选择活性污泥、粉末活性炭(PACT)、纯氧曝气等3种好氧生物处理法进行了比较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小诺霉素发酵废水的生物降解呈抑制动力学,采用Marquart方法对动力学模式进行参数估计。PACT能够有效地降低降解过程中微生物受到的抑制作用,从而明显地改善了生物处理过程动力学。  相似文献   
69.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材料合成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模板分子,以四乙氧基硅烷为交联剂,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在强极性体系甲醇和水中对模板分子的吸附进行表征,以论证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吸附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0.
建筑物尾流区气流与污染物扩散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了细网格非静力能量闭合边界层模式和随机游动模拟方法建立了一套分析建筑物尾流流场和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系统.作为应用研究的例子,在对某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排废气的风井塔尾流区流场和浓度场进行风洞流体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所建的模拟系统对风井塔尾流区气流和污染物扩散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的模拟系统的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的结果吻合较好,对一些小尺度带有明显湍流不均匀性的流场和局地空气污染物散布的情况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