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386篇
安全科学   174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1018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漆酶催化氧化水中雌激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漆酶催化氧化去除水中5种雌激素(BPA、E2、EE2、E1、OP),探讨了pH和水溶性天然有机质(NOM)对雌激素处理效率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EE2在漆酶催化氧化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以及主要的反应产物.结果表明,水中雌激素均可被漆酶有效地去除,其反应的适宜pH值范围为4~6;NOM对5种雌激素的去除效率在反应初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漆酶催化氧化EE2的过程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而在反应过程中,漆酶的稳定性比过氧化物酶要高;由自由基耦合形成的EE2二聚体是漆酶反应的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872.
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化娱乐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黄土高原资源型城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在构建综合指数测度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效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文化娱乐业对经济转型的作用。结果表明:文化娱乐业对经济转型的影响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在文化娱乐业发展初期,文化娱乐业的过度发展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当文化娱乐业密度跨过拐点(5.104个/万人)后,经济转型成效会随着文化娱乐业的发展而提升;文化娱乐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促进邻近城市经济转型,且邻近城市经济转型的提高会带动本市经济转型。研究结果有望为黄土高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73.
目的 提高锂电池组SOH评估的准确性,提出面向实际复杂动态工况的锂电池组退化仿真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耦合多个电池单体P2D电化学–热模型和电池组串并联等效电路–热–流体模型,建立锂电池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分析电池系统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流、温度等工况的动态特性,构建锂电池组广义动态工作载荷谱。开展模型验证和典型3并5串锂电池组多物理场仿真分析,并耦合基于SEI膜生成机理的容量退化模型,分析在动态工况下内部各电池单体的容量及SOH退化情况,并给出该型电池组寿命的薄弱环节。结果 动态工况下,锂电池退化轨迹呈高度非线性,环境温度为25~60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池组退化较快,但电池组内部最大温差反而减小。结论 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量化实际复杂动态工况对锂电池组退化的影响,为其可靠性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74.
夏云春  王清安 《火灾科学》2003,12(4):209-212
在森林火灾中,出现旋转火焰的可能性很大。在大气环境中,由于局部温度的不均匀,从而导致气体的密度不均匀,这种气体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必然会在火焰内部和其周围环境之间产生一个压力差,引起气体的流动,同时由于火焰内部的斜压性,在受到地球Coriolis力的影响时,使火焰产生旋转,形成旋转火焰;同时,Coriolis力也会影响到旋转火焰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875.
针对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事故频发、监管重点难以把握的现状,建立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重要度评价模型。选取2002—2007年发生的43起公路施工安全事故为样本数据,基于对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分析,认为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受到施工人员、施工器材、环境风险和管理4个方面的共同影响,通过拆分、合并、剔除3个过程筛选出11种引发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评价,结果将11个影响因素划分为4个重要度水平。根据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评价结果,制定预控措施以使公路施工事故的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876.
为探讨生物淋滤过程中污泥的脱水性能及其与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多糖(PS)的关系,以硫粉(S0)作为底物,设计了不同S0投量(0,2,4,6,8g/L)+10%接种物的实验组进行10d淋滤实验.结果表明:溶解态PN、PS含量和污泥比阻(SRF)在淋滤0~2d降低,之后呈上升趋势,结合态PN、PS含量在淋滤0~8d呈下降趋势,之后略微上升,且S0投加量越大,上述变化趋势越明显.统计结果发现,SRF与溶解态PN、PS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861、0.875,P<0.01).说明不同S0投加量导致溶解态PN、PS含量变化从而影响了污泥脱水性能,其中溶解态PS的变化对污泥脱水性能作用更大.S0投量为8g/L、淋滤时间为2d时,污泥脱水效果最佳,S0投量为2g/L、淋滤时间6d效果次之,SRF分别比原污泥降低58%和54%,又由于后者重金属去除率高于前者,推荐S0 2g/L,温度30℃,淋滤时间6d,pH值降至2.66为最适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77.
为深入认识河流NH4+-N的转化降解过程,以生物量、温度和c(NH4+-N)这3项因子为对象,开展河流底泥潜在硝化速率模型研究.采集典型污染河流底泥样品,设置3个生物量梯度(高、中、低)、5个c(NH4+-N)梯度(0.13、0.63、1.13、2.13、4.13 mmol/L)、4个温度梯度(15、20、30、40℃),测定不同条件下河流底泥潜在硝化速率,并进一步构建了潜在硝化速率模型,定量分析了生物量、温度和c(NH4+-N)对潜在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生物量对底泥的潜在硝化速率有显著影响,高、中、低生物量条件下,河流底泥潜在硝化速率范围分别为0.10~0.26、0.03~0.16和0.02~0.07 μmol/h.②底泥潜在硝化速率随温度呈现指数增长,但高温具有抑制作用,各温度梯度下k(硝化速率常数)分别为5.9、9.3、18.1、10.6 μmol/(g·h),15~30℃范围内θ(温度校正系数)为1.074.③c(NH4+-N)对潜在硝化速率的限制作用符合Monod方程,高、中、低生物量条件下Ks(半饱和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02、0.05、0.13 mmol/L.研究显示,潜在硝化速率模型较好反映了生物量、温度和c(NH4+-N)对河流底泥潜在硝化速率的影响,为定量认识底泥硝化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78.
本研究收集整理近10年来我国地市年鉴化肥施用数据,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思想定量研究我国2008~2017年地市尺度的化肥施用碳足迹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7年,我国化肥施用碳足迹以2013年为节点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单峰变化,2015年我国氮、磷和钾肥施用总碳足迹负荷为1.97t CO2eq/hm2,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50%以上;在化肥生产和施用的全生命周期阶段,生产和运输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较高(60%以上);氮肥的施用贡献了约91%的总化肥施用碳足迹;超过3/4的地市化肥施用碳足迹负荷过高,主要位于我国三大粮食主产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013年以后仍有33个地市的化肥施用碳足迹依然保持增长,这些地区主要位于新疆,云南和黑龙江等地.本研究揭示了近10年我国化肥施用碳足迹的变化过程,可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和温室气体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9.
基于1980~2017年MERRA-2再分析产品中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结合趋势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等方法,分析中国AOD的时空变化特征,从时空异质性视角量化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对AOD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7年AOD以0.0028a-1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2009~2017年AOD以0.0083a-1的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2008年前后为AOD由升到降的转折期,可能与2007年生态文明建设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有关.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为AOD高值区,以人为气溶胶为主,近40a来AOD值呈显著上升趋势;胡焕庸线以西地区为AOD低值区,以自然气溶胶为主,AOD值基本不变.气温、气压、黑炭气溶胶排放和硫酸盐气溶胶排放与AOD呈正相关,降水、风速、NDVI和GDP与AOD呈负相关.AOD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具有时空异质性.从时间变化来看,降水、风速、NDVI、GDP的回归系数具有一致性,而气温、气压、黑炭气溶胶排放、硫酸盐气溶胶排放在不同年份的回归系数有正有负;从空间变化来看,中国北方地区气温与AOD间呈负相关,南方地区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80.
郝旺林  夏彬  许明祥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2):5875-5884
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有机碳水平的完整侵蚀坡面为对象,解析了CO2通量的空间分异格局驱动因子及过程机制,并构建了CO2通量的分段测算模型.结果表明:(1)侵蚀导致坡面土壤CO2通量的空间分异格局,具体表现为沉积区(S)>对照区(CK)>侵蚀区(E);有机碳水平的提高可以整体促进各部位CO2通量的增加.(2)侵蚀可导致土壤水分、容重和团聚体稳定性降低,引起土壤养分流失,降低细菌、真菌多样性;沉积则引起相反的现象.侵蚀/沉积过程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有机碳水平的增加可以有效改善土壤颗粒、土壤水分,增加容重,抑制土壤养分的流失、增加细菌,降低真菌多样性.(3)结构方程模型解析了侵蚀部位、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有机碳(SOC)、水溶性碳(DOC)、微生物碳(SMBC)、真菌多样性、细菌多样性对于CO2通量的多因素耦合驱动机制(R2=77%),明确了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微生物碳为CO2通量的直接影响因子.在水热双因子模型的基础上,嵌入能够间接表征微生物活性和有效碳底物的C因子,分段(按照坡面侵蚀部位)建立T&M&C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测算侵蚀坡面不同部位CO2通量(R2>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