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90篇 |
免费 | 822篇 |
国内免费 | 76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11篇 |
废物处理 | 1013篇 |
环保管理 | 2627篇 |
综合类 | 4379篇 |
基础理论 | 5657篇 |
环境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5751篇 |
评价与监测 | 1724篇 |
社会与环境 | 1606篇 |
灾害及防治 | 2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218篇 |
2022年 | 424篇 |
2021年 | 416篇 |
2020年 | 308篇 |
2019年 | 326篇 |
2018年 | 466篇 |
2017年 | 463篇 |
2016年 | 646篇 |
2015年 | 481篇 |
2014年 | 689篇 |
2013年 | 1877篇 |
2012年 | 855篇 |
2011年 | 1025篇 |
2010年 | 953篇 |
2009年 | 935篇 |
2008年 | 1029篇 |
2007年 | 1117篇 |
2006年 | 1022篇 |
2005年 | 821篇 |
2004年 | 795篇 |
2003年 | 741篇 |
2002年 | 701篇 |
2001年 | 947篇 |
2000年 | 651篇 |
1999年 | 409篇 |
1998年 | 277篇 |
1997年 | 247篇 |
1996年 | 293篇 |
1995年 | 270篇 |
1994年 | 250篇 |
1993年 | 233篇 |
1992年 | 241篇 |
1991年 | 208篇 |
1990年 | 214篇 |
1989年 | 219篇 |
1988年 | 197篇 |
1987年 | 158篇 |
1986年 | 126篇 |
1985年 | 138篇 |
1984年 | 169篇 |
1983年 | 153篇 |
1982年 | 193篇 |
1981年 | 134篇 |
1980年 | 119篇 |
1979年 | 152篇 |
1978年 | 118篇 |
1977年 | 107篇 |
1976年 | 100篇 |
1974年 | 8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纳米ZnO对嗜热四膜虫的生态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价纳米ZnO的生态安全性,研究了其对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水生生态毒性. 显微成像表明,嗜热四膜虫食物泡是摄取纳米ZnO的主要部位. 低ρ(纳米ZnO)对嗜热四膜虫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即“兴奋反应),其中100 mg/L时促进作用最明显,随着ρ(纳米ZnO)的进一步增加,其对嗜热四膜虫增殖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随着时间的延长,“兴奋反应逐渐减弱. 纳米ZnO能降低嗜热四膜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且ρ(纳米ZnO)越高,抑制效应越强. 纳米ZnO使嗜热四膜虫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可能是其产生毒害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2.
两级SBR工艺去除磷、氮及有机物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常温条件下,采用对比试验与机制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级SBR工艺分级除磷、去除有机物及脱氮的特性,分析了工艺的效能优势.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泥龄(除磷级5~7 d,脱氮级约50 d),可以将异养的PAOs与硝化菌分别控制在2个反应器中优势生长,在出水水质更优的情况下,系统的处理效率可比单级SBR提高1倍以上;两级SBR系统可以有效地缓解有机负荷对硝化过程的冲击影响,在进水COD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其脱氮级(SBS2)具有稳定的硝化速率,且系统的最终出水可以容易并稳定地达到TP≤0.5 mg.L-1的国家标准;另外,两级SBR的脱氮级(SBS2)除具有优势的硝化菌种外,还能培养出适合降解难降解有机物的异养菌,使其好氧硝化结束时COD浓度较单级SBR系统更低. 相似文献
113.
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在三峡库区林农复合小流域模拟效果评定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应用连续农业非点源污染AnnAGNPS模型(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odel)模拟三峡库区林农复合小流域的径流、泥沙和营养物输出,以2003年和2004年的小流域观测数据对模型分别进行校准和验证,并以统计参量决定系数(R2)、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和相对误差(VE)对模拟结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径流量模型模拟结果误差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模型校准期模拟值VE值为5.0%(R2=0.93,p<0.05),验证期内模型VE值为6.7%(R2=0.90,p<0.05);与径流模拟比较,泥沙模拟结果精度较低,校准期内模型VE值为15.1%(R2=0.63,p<0.05),验证期内模型VE值为26.7%(R2=0.59,p<0.05);次降水较小,产生径流和泥沙较少时,模型模拟值则偏高,反之则偏低.氮输出模拟决定系数R2值0.68(p<0.05),略高于磷输出模拟决定系数(R2=0.65,p<0.05).模型对径流输出的模拟精度高于对泥沙和营养物的输出模拟.在三峡库区农林复合小流域应用AnnAGNPS模型模拟农业非点源污染输出满足流域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14.
聚磷激酶基因在假单胞菌中的整合和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构建高效除磷的微生物,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聚磷激酶基因(ppk)插入广宿主载体pBBR1MCS-2多克隆位点区,得到质粒pBBR1MCS-2-ppk.以该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携带有载体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的ppk基因,插入自杀型质粒pUTmini-Tn5中得到重组质粒pUTmini-Tn5-ppk.pUTmini-Tn5-ppk经三亲接合作用进入Pseudomonas putidaKT2440,同时mini-Tn5通过转座作用将ppk整合到宿主菌株的染色体DNA中,获得基因工程菌Pseudomonas putidaKT2440-PPK,用于表达ppk.RT-PCR结果显示,ppk基因在KT2440-PPK中得到较高量的表达,而在原始菌株KT2440中表达微弱.人工模拟污水实验结果表明,接种1 h时KT2440-PPK中聚磷含量达到最大,为3.05 mg/g,约是对照菌株KT2440的15倍.测定模拟污水中磷酸盐的含量表明,KT2440-PPK可以去除该模拟污水中90%以上的磷酸盐. 相似文献
115.
在热重和红外联用进行等温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氧体积分数为10%、20%,970-1150℃温度范围内化学链燃烧过程中钙基载氧体再生(cas)的氧化特性-结果显示,CaS氧化的直接产物主要为CaSO4,只有在诱导期生成极少量CaO和SO2;但CaSO4与CaS还可进一步反应,生成更多Can和S02.通过对氧气浓度和温度的实验条件改变,研究了CaS04的转化率、转化速率,并辅以S02析出速率分析,获得了CaSO4相对于CaO的瞬时选择性、Ca.SO4的收率和反应选择率.结果表明,钙基载氧体CaSO.再生过程氧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温度970-1000℃以及较高的氧气气氛.这不仅可以抑制S02的排放量从而得到较高的反应选择率.同时反应过程也具有较高的转化速率. 相似文献
116.
几种海藻表面附着细菌的分离及其gyrB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CBS培养基从三种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海带苗(Laminaria japonica)和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表面共分离得到10株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0株细菌都属于弧菌(Vibrio).基于gyr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菌株L5、L6、P7、P8、P10、P11、P12与Vibrio splendidus属于同一分支,序列间相似性为97.5-100%.菌株L4、P9与Vibrio cyclitrophicus属于同一分支,序列间完全一致.菌株U3在系统发生树上独立构成一个分支.本文结果表明不同海藻表面的附着细菌组成也不相同,具有一定的海藻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catchment-wide funding for the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of urban waterways on the scale of a major metropolitan catchment is 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typical land-use and pollutant-export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atchments. The evaluation is performed by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ajor stormwater treatment modes for the pollutants of concern with the proportion of pollutant export to which the measure applies. The heavy metals copper, lead, and zinc in the aqueous phase or bound to fine particulates are identified 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pollutants of concern in drainage from urban catchment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se priority pollutants are predominantly (79–87%) derived from runoff from residential property and roads as disseminated urban surfaces. Analysis of a specific case of catchment-wide funding of stormwater remediation in the Sydney Harbour catchment, Australia reveals that the funding allocation cannot be expected to have achieved reductions in the loads of priority pollutants due to the types of treatment measures implemented and the sources addressed. The apportionment of funding in better accordance with the maximum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of stormwater treatment modes and the pollutant-export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atchments could thus be expected to achieve a more cost-effective result from such funding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