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3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946篇
安全科学   563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235篇
综合类   2075篇
基础理论   371篇
污染及防治   172篇
评价与监测   184篇
社会与环境   203篇
灾害及防治   13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基于2019年三亚城区站点PM2.5中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水平、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PM2.5浓度下的特征,探讨了气象因子对离子组分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解析来源.结果表明:2019年三亚城区总水溶性离子(TWSI)质量浓度为8.173 μg·m-3,占ρ(PM2.5)的58.4%,各离子质量浓度大小依次为:ρ(SO42-) > ρ(NO3-) > ρ(K+) > ρ(NH4+) > ρ(Na+) > ρ(Cl-) > ρ(Ca2+) > ρ(F-) > ρ(Mg2+) > ρ(NO2-),其中二次离子SO42-、NO3-、NH4+(SNA)和K+为主要离子组分,占总水溶性离子的80.0%,海盐粒子Na+及Cl-之和占比为14.7%,且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TWSI季节浓度变化特征明显,秋季最高,春冬季次之,夏季最低,主要与秋冬季风速较大、主导风向转为东北风,易受外来传输有关;SO42-在各个季节均是浓度及占比最高的离子,硫氧化率(SOR)的日均值均大于0.1,存在显著的SO2向SO42-转化的过程;PCA分析结果表明三亚城区水溶性离子主要受海洋源、二次源及生物质燃烧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2.
富里酸对重金属在沉积物上吸附及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连续碱提取法获得的乌梁素海沉积物中的富里酸为基础,以原状沉积物和去除有机质沉积物为吸附剂,开展了富里酸对重金属在沉积物上吸附行为和形态分布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去除和富里酸的添加对沉积物吸附重金属均有一定影响;未添加富里酸条件下,有机质的去除对Cu~(2+)影响最大,可导致沉积物对Cu~(2+)的吸附率下降17.85%;随富里酸添加量的增加,2种沉积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均逐渐降低,下降速率表现为Cu~(2+)?Cd~(2+)Zn~(2+)Pb~(2+);当富里酸添加量超过5%时,富里酸逐渐成为影响重金属离子吸附率下降的主导因素;随富里酸添加量的增加,原状沉积物和去除有机质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均有明显变化,添加富里酸增加了体系中H~+的浓度,H~+能够置换碳酸盐结合态金属,使碳酸盐结合态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从而导致重金属的碳酸盐结合态与富里酸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重金属的有机硫化物结合态含量与富里酸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Cd因亲有机性较弱,其有机硫化物结合态的含量最低且变化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913.
实验室废液的收集处理是实验室废物管理中的难点。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研、开展试验等方式,系统地调研了国内外有关实验室废液的收集和处理处置技术。提出了实验室废液的分类方法和流程;研究了实验室废液用包装容器的材质、尺寸、外形等要求;以及分拣和打包流程。分析了实验室废液的预处理手段;并通过对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焚烧法等进行技术比选,指出了当前实验室废液处理的优势技术。  相似文献   
914.
巢湖水域四溴双酚A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Ⅲ级逸度模型,模拟并研究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四溴双酚A(TBBPA)在巢湖水-沉积物系统中各环境相的浓度、储量以及相间的迁移通量.结果表明:TBBPA在水相、再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物相中的模拟计算浓度与实测平均浓度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探讨了模拟关键参数.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沉积物是TBBPA最大的储库(占系统总储量86%以上).同时,由于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会改变系统再悬浮特征以及降解半衰期等关键参数,进而降低了各环境相中TBBPA的浓度值,增加了水相和再悬浮颗粒相中的储量比例,并增加了水体-再悬浮颗粒、沉积物-再悬浮颗粒的相间交换通量.此外,TBBPA在巢湖水-沉积物系统中损失的主要途径为沉积物相的降解(占入湖总量87%以上).  相似文献   
915.
腐殖酸改性针铁矿对铀U(Ⅵ)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腐殖酸改性针铁矿(HA-α-FeOOH),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U(Ⅵ)初始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吸附U(Ⅵ)过程的影响.同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了其对U(Ⅵ)的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25℃、pH为4的条件下,腐殖酸改性针铁矿作用4 h对5 mg·L-1的含铀废水的去除率几乎达到100%.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的拟合效果较好,主要吸附模式为多层吸附;改性针铁矿对U(Ⅵ)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SEM-EDS和FIIR分析结果表明,改性针铁矿吸附U(Ⅵ)的机理主要表现为内层络合作用及离子交换,与U(Ⅵ)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羟基、酚羟基和羧基.  相似文献   
916.
王思建  谢新展  王东 《环境科技》2006,19(2):19-20,37
在处理色度高、含盐量大、可生化性差、组分复杂的染料化工废水中,利用铁床的微电解作用破坏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及性质,使后续处理中水解酸化的效果更加明显.出水后的COD、色度去除率分别为98.9%,95.0%.  相似文献   
917.
金昌镍铜矿区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特征与先锋植物筛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文研究了西北荒漠的金昌镍铜矿区植物重金属特征, 并初步筛选了植被重建的可用物种 资源。该次调查共记录了32 种高等植物, 分属30 属14 科, 调查区域的物种数为: 露天矿(20 种)>新 尾砂库坝(13 种)>露天矿周边(8 种)>老尾砂库坝(6 种)>老尾砂库(5 种)。优势物种主要为: 砂蓝刺头、 中亚紫菀木、弯茎还羊参、乳苣、芦苇、针茅属、骆驼蓬、泡泡刺、角果藜。砂蓝刺头、弯茎还羊参、乳 苣、芦苇和密叶锦鸡儿适宜作荒漠矿区植被重建的先锋植物, 而种植针茅属和角果藜可用于西北荒 漠的矿区土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矿区植物的地上部平均Cu 含量最高, 为52.9mg/kg。植物地上部Ni 含量为5.1~155.6mg/kg, 平均含量为39.1mg/kg。角果藜地上部Ni 和Cu 含量是所有植物中最高 的, 分别为155.6 和239.0mg/kg。回归分析发现, Ni 与Cu 密切相关, Cu 含量越高, Ni 的富集和累积 Ni 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918.
重庆临峰山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属于次生林系统,系统的抗害能力较弱。森林公园规划、开发和运营中存在着较为严峻的生态风险。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了其主要生态风险源——森林火灾和生态入侵及其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919.
广西环江铅锌矿尾砂坝坍塌对农田土壤的污染及其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广西环江县因铅锌金属矿区尾砂坝坍塌导致大面积农田污染甚至绝收.为此,对矿区下游污染区和非污染区的农田土壤、尾砂和河流沉积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农田遭受As、Pb、Zn和cd污染,土壤酸化严重,pH值最低至2.5,全硫含量高达2.29%.X-衍射鉴定结果表明,受污染土壤中存在大量硫铁矿,这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物质.由于强酸性淋溶作用的影响,污染农田中La、Ce和Nd等稀土元素发生明显的向下淋溶现象,导致表层土壤La、Ce和Nd元素含量明显低于未污染农田.从土壤剖面分布来看,污染点的土壤中As、Pb和Zn仍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0~30 cm范围,发生土壤酸化现象的土层深度仍局限于0~70 cm范围.  相似文献   
920.
中国近15年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DIS 04_L2气溶胶日产品统计其月度、季度及年度均值数据,研究中国大陆地区近15a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空间分布状况;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法,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15a的AOD年均值与季均值的逐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我国AOD多年均值高值中心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南疆盆地、华中地区、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关中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小范围的高值区;低值中心主要位于川西和藏东南、内蒙和冀北交界以及河套地区.在逐年变化趋势上,西北地区AOD值主要呈下降趋势,其中川西和藏东南、陕甘宁交界呈显著下降趋势;东部地区AOD值主要呈现上升趋势,且华中地区、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以及关中平原呈显著上升趋势;在全国范围内AOD年均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AOD值随季节变化较显著,具体表现为春夏较高、秋冬较低;AOD高值区以及呈上升趋势的地区基本都处在胡焕庸线东南,表明人类活动对AOD值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