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0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871篇
安全科学   549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236篇
综合类   2041篇
基础理论   419篇
污染及防治   100篇
评价与监测   186篇
社会与环境   197篇
灾害及防治   14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91.
水源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关乎其流域内居民生命健康安全,是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的热点科学问题.选择湘东北典型河源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共87件,通过GIS技术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研究了土壤重金属(Cd、Pb、Cr、Hg和As)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解释了其可能来源和贡献率.结果表明:①湘东北典型河源区土壤呈酸性,土壤重金属ω(Cd)、ω(Pb)、ω(Cr)、ω(Hg)和ω(As)平均值分别为0.20、41.07、130.51、0.29和11.63mg ·kg-1,对标背景值,除As外均有富集;②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风险等级,其中Cr、Pb和As为轻微风险等级,Cd和Hg均为强风险等级;③土壤Cd和Pb具有同源性,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Cr和As受生活垃圾排放和自然母质的双重影响,Hg主要来源于化石燃烧及交通运输;④生活垃圾排放源、自然母质源、化石燃烧及交通运输源和农业活动源对湘东北典型河源区土壤重金属的贡献率分别为21.36%、35.92%、19.30%和23.42%,人为源贡献率大于自然源.研究结果对湘东北典型河源区的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2.
探索黄土旱塬区农田土壤碳、氮和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可为农作物高效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山西寿阳24 a玉米旱作试验田为对象,研究长期秸秆覆盖还田、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和不还田对土壤元素和胞外酶活性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并计算向量角度和长度用于指示微生物面临的资源限制情况,向量角大于45°和小于45°分别表示微生物受磷限制和氮限制,偏离45°越大表示限制程度越大,向量长度越长表示微生物受碳限制越严重.结果表明:(1)长期秸秆还田土壤C/N和C/P分布在9.81~14.28和14.58~21.92之间,均值分别为12.36和17.51,分别较试验初期降低了6.0%和4.2%;土壤N/P分布在1.27~1.57之间,均值为1.42,较初期提高了2.2%.土壤C/N和C/P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N/P基本呈现出持平趋势,且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之间土壤元素计量比均无显著性差异.(2)相比24 a长期不还田处理,长期秸秆覆盖还田处理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活性显著提高了134.4%和107.5%(P<0.0...  相似文献   
293.
结构风灾经济损失模型在GIS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市抗风防灾研究中,采用GIS技术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但现有结构风灾经济损失模型参数多,不易采集,造成建立GIS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简化模型,降低数据采集难度的工作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样本计算,制成表格供查询使用,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使参数由12个减为2个,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和GIS数据库建立的难度。  相似文献   
294.
合理征收煤炭资源税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在借鉴西方主要矿产国家资源有偿使用及征税办法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建立了各主要产煤矿区资本费用模型,对全国82个矿务局及所属402个矿井的煤炭资源进行了经济评价,提出了合理征收煤炭资源税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5.
Accumulation and phytoavailability of benzo[a]pyrene in an acid sandy so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ffects of benzo[a]pyrene (B[a]P) on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L.) growth, plant accumulation and dissipiation of B[a]P in a red sandy soil (Hapli-Udic Argosol) were studied in a pot experiment. The plants were grown for 61 days in soil spiked with B[a]P at 0, 12.5, 25 and 50 mg kg−1. Control pots without plants were also set up. Soil extractable B[a]P, plant shoot and root biomass, and concentrations of B[a]P in plant shoots and roots were determined. Ryegrass biomass was increased by addition of B[a]P and root B[a]P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B[a]P application rate, but no such correlation was found for shoot B[a]P concentrations. This indicates that B[a]P enhanced the growth of the ryegrass. The extractable B[a]P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nted soi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unplanted control soil at the rate of 50 mg B[a]P kg−1. This indicates that ryegrass may help to dissipate B[a]P in soil at concentrations over 50 mg kg−1 soil although the mechanism for this is not understood.  相似文献   
296.
The extraction of K+ and SiO2 from silicate minerals by Bacillus mucilaginosus in liquid culture was studied in incubation experiments. B. mucilaginosus was found to dissolve soil minerals and mica and simultaneously release K+ and SiO2 from the crystal lattices. In contrast, the bacterium did not dissolve feldspar. B. mucilaginosus also produced organic acids and polysaccharides during growth. The polysaccharides strongly adsorbed the organic acids and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mineral, resulting in an area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acids near the mineral. The polysaccharides also adsorbed SiO2 and this affected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mineral and fluid phases and led to the reaction toward SiO2 and K+ solubilization. These two processes led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silicate minerals by the bacterium.  相似文献   
297.
A/DAT-IAT生物膜法处理高含盐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盐量为60 000mg/L(以NaCl计)的模拟工业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A/DAT-IAT生物膜反应器,研究A/DAT-IAT工艺对投加悬浮填料后高含盐废水的处理,并以CODCr、NH4 -N、PO43--P等作为指标评价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总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3 h、pH=7,5、25℃条件下,进水ρ(CODCr)、ρ(NH4 -N)和ρ(PO43--P)分别为907.4~1 210.0 mg/L、86.2~99.7 mg/L和3.6~5.1 mg/L.CODCr、NH4 -N和PO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9%、38.6%和93.5%,平均出水SS为198 mg/L,其中CODCr和PO43--P的去除效果较好.研究表明,A/DAT-IAT生物膜法较其他活性污泥法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98.
北京市在奥运行动规划中,明确将放射性辐射作为环境治理的重点.在野外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市重点地区(重点居民区、文物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奥运场馆区)环境的γ辐射水平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所调查的4个地区,在总体上放射性辐射水平都不高,其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最高为0.595 mSv,与国家对公众个人的标准(GB 8703-88)剂量值1 mSv比较,仅为限制剂量当量值的60%,均属于环境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299.
中国机动车排放清单的建立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宋翔宇  谢绍东 《环境科学》2006,27(6):1041-1045
以中国2002年各省统计年鉴中关于机动车及道路信息的数据为基础,并根据COPERTⅢ模型计算出的2002年中国各省区各种机动车类型在城区、郊区和高速公路3种行驶工况下的排放因子,应用GIS技术建立了40km×40km的高空间分辨率的中国机动车排放源清单.结果表明,2002年中国机动车排放CO、NOx、NMVOC和PM10的排放总量分别为2 815×104、305×104、461×104和111×104t,主要来源于摩托车和汽油小客车的排放.污染物排放量的空间分布显示出其排放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10.8%、2.2%、9.7%和5.3%的国土面积分别排放了84%的CO、55%的NMVOC、48%的NOx和48%的颗粒物,并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沿海高于内地的趋势,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的排放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300.
长江上游泥石流灾害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丰沛而集中,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建设和采矿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长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最强烈及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753~2002年的200多年中,区内仅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特大灾害点就达17个,累计死亡近6 000人;致死百人以下的灾害点更多,致死十人以下的灾害点不计其数,死亡人数总和远远大于上列数字;有60余个市县政府驻地城镇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乡镇则多达上百个。由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数十到数百人,经济损失10~15(亿元/a)。其灾害的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泥石流灾害已成为制约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泥石流灾害,掌握其特征,是长江上游防灾减灾所必需,对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上游己查明的泥石流沟6 800余条。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地形高差及岩性差异,使区内发育的泥石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石相当齐全,除无火山泥石流外,几乎 包含了世界上目前己发现的其他各种类型的泥石流。在青藏高原边缘等岭谷高差变化大的地貌过渡带,泥石流极为发育;沿深大断裂带和强烈地震带泥石流集中分布;泥石流主要出现在流域面积小于10 km\+2的小流域内,分布呈非地带性特征。泥石流活动频率高,每年都有成百上千处发生,导致了泥石流灾害频繁。如云南东川的蒋家沟,从1965~2001年的37年中,共发生泥石流459次,平均12.4次/a;甘肃武都柳弯沟平均每年暴发泥石流11次。此外,泥石流搬运泥沙石块的能力惊人,搬运物以粗粒物质为主,据干流和支流的69个泥石流堆积物样品分析,堆积物中粒径大于20 mm 的石块占43.%~64.8%,平均50.4%;由此,常常造成其汇入的主河被堵塞而形成淹没和溃决后水毁等次生灾害。泥石流冲刷与淤积能力极强,运动中可将基岩下切10余m,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及其支流被泥石流堵塞成湖,形成淹没灾害,溃决后对下游造成严重的水毁灾害,均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