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71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在城市升级大潮下,作为广佛同城化核心区的大沥镇再生金属行业发展处于"收放二难"境地:限制该行业发展势必动摇大沥有色金属产业链、影响村组收入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反,若是放任该行业发展,则会造成城市升级困难、土地空间固化,社会环境恶化、行业恶性竞争,最终发展也是陷入死胡同。因此,不能搞一刀切,现实的选择是在兼顾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原则下有条件发展、有管制提升、有目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2.
生物还原-化学沉淀去除烟气SO2中Na2 SO3和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和金属离子沉淀剂对烟气SO2进行生物还原-化学沉淀去除,考察了碳源类型、乙酸(碳源)浓度、沉淀剂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SO3^2-去除的影响,研究表明,沉淀剂的加入导致SRB转化产生的S^2-能很快生成硫化物沉淀,其它副反应被抑制.乙酸C原子/SO3^2-的浓度比为1时,SO3^2-去除最大.随着沉淀剂投加量的增加,SO3^2-去除率增大.ZnCl2生化反应培养14d后,SO3^2-去除趋于完全.FeCl2生化反应培养7d后,SO3^2-去除趋于完全.  相似文献   
103.
危险生物因子(DBAs)是我国生物安全法防范和应对的主要对象,明确北京郊区河流中DBAs赋存特征对保障北京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从微生物学的角度,DBAs指可能对人类、动物、植物和环境等生物体造成重大危害的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针对北京郊区河流(牤牛河、潮河和白河),基于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从DBAs分子生物学组成出发,解析了核酸(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核酸&蛋白(病毒)和完整细胞结构(致病菌)等DBAs的赋存特征. 结果表明,北京郊区河流水样和底质中存在高丰度的多重耐药ARGs,平均占比为74.11% ±6.82%,但主要ARGs亚型为低风险型,传播性较低,牤牛河上游ARGs丰度最高,半城子水库对上游ARGs丰度起到一定控制作用;郊区河流中原核生物病毒多为蓝病毒科(Kyanoviridae)和尾病毒科(Peduoviridae),平均占比为16.98% ±8.44%和16.19% ±10.79%,真核生物病毒为拟菌病毒科(Mimiviriae)和藻类DNA病毒科(Phycodnaviridae),平均占比为10.37% ±12.68%和8.34% ±6.97%,均为对水体中藻类和致病菌的控制具有贡献的病毒科,经过半城子水库后,病毒组分发生剧烈变化,蓝病毒科、拟菌病毒科和藻类DNA病毒科的丰度显著增加. 潮河、白河和牤牛河水体中的病毒群落存在显著差异;致病菌主要包括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猪布鲁氏菌(Brucella suis)、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等,平均占比分别为19.17% ±3.63%、12.76% ±2.88%、11.22% ±1.95%和8.26% ±1.84%. 不同支流和位点中的致病菌组成和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受到水质、污染源、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郊区河流水安全管理和生物风险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4.
用微生物转化-化学沉淀法从烟气SO2中制取Z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用微生物转化-化学沉淀法将烟气中SO2转化为ZnS的新工艺.考察了碳源类型、乙酸浓度、ZnCl2量和反应时间对SO32-去除和ZnS生成的影响,应用XPS和XRD对生成的ZnS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ZnCl2加入导致硫酸盐还原菌SRB转化产生的S2-快速生成ZnS沉淀,而其他副反应被抑制.当乙酸C原子/SO32-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时,SO32-去除和ZnS生成最大.随着ZnCl2量增加,ZnS生成量增加,但过量ZnCl2造成Zn利用率下降和ZnS中Zn(OH)2杂质增多.随生化反应时间增加,SO32-的去除率与ZnS生成率也增加,并且X-射线衍射表明生成的ZnS为六方晶系α-ZnS.  相似文献   
105.
易秀  梁楠  辛玉玲  冯武焕 《生态环境》2005,14(5):675-677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嘧磺隆对大白菜、小麦的毒性及其残效危害。结果表明,嘧磺隆对大白菜和小麦均可产生明显毒害症状,生物学指标明显劣于对照;嘧磺隆可降低大白菜和小麦叶绿素含量,并使叶片细胞膜和原生质遭到破坏,导致叶片浸出液电导率增大;当嘧磺隆质量浓度为0.01mg/L时,对大白菜的产量有品著影响,可使产量降低51.1%;嘧磺隆质量浓度大于0.1mg/L时,其残效对后茬作物有毒害作用,而质量浓度小于0.01mg/L时则没有明显影响;在小麦返青期用质量浓度大于0.01mg/L的嘧磺隆处理时,小麦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当质量浓度增大到0.1mg/L时,小麦生物学产量则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模化有机垃圾,在炉膛内径为0.5米,有中心转轴翅片推动垃圾前进的焚烧炉中,对焚烧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影响焚烧炉中NOx、SOx生成和燃烬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焚烧炉在控制NOx、SOx的前提下稳定操作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7.
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的模拟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模拟条件下,研究了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对对虾养殖环境中虾池有机物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能明显改善虾池环境,降低有机物的含量(4d后CODMn的去除率为43.52%)。将大分子的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的无机氮等;对虾养殖池中作用菌的使用量以262.5kghm^-2为宜。图3参13  相似文献   
108.
耐盐(CaCl2)皂素废水降解菌的分离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湖北省某皂素生产废水池底污泥中分离出2株耐高盐(CaCl2)皂素废水降解菌,编号分别为B723—1和B723—3,并进行菌株的鉴定和生长特性以及不同盐度迫胁下胞内游离氨基酸、蛋白质、膜的相对透性的研究,结果发现:(1)菌株B723—1与扩展短杆菌的同源性为98.0%~99.0%,B723—3与松鼠葡萄球菌的同源性为98.0%~99.0%:(2)两菌株均能在0.0%~9.0%CaCl2范围内生长良好;(3)菌株B723—1和B723—3的适宜生长温度分别是20~35oC和25~37oC,两者均在pH7.0~10.0生长;(4)当耐盐菌株受到1.8%、3.6%、5.4%和9.0%CaCl2盐迫45min时,其胞内会迅速积累大量氨基酸来平衡外界的高盐渗透压,且其胞内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未受盐迫),而其膜的相对通透性低于非耐盐菌株.图4表1参11.  相似文献   
109.
阿特拉津对不同肥力土壤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除草剂阿特拉津对4种长期定位施肥处理下的土壤的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阿特拉津质量分数不同和处理时间长短不同的情况下,阿特拉津对土壤磷酸酶的活性既有激活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在试验过程中,4种不同肥力的土壤其磷酸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续而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消长趋势。不同阿特拉津质量分数对磷酸酶的影响没有规律,同一质量分数处理既有激活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在4种不同肥力的土壤中,磷酸酶活性最高的是以氮、磷、钾无机肥配合有机肥施用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0.
天然水体环境温度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4-N效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修复方法净化受污染的某饮用水源,探讨了天然水体环境温度变化对生物除NH4^ -N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环境温度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4^ -N作用影响很大,水温越高,生物修复工艺除NH4^ -N效果越好,在较低的水体环境温度下,水温变化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4^ -N作用效果影响最大;在日常水体环境温度下,水温变化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4^ -N作用效果影响最小;在水体环境温度较高条件下,水温变化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4^ -N作用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