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2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1014篇
安全科学   475篇
废物处理   91篇
环保管理   302篇
综合类   2314篇
基础理论   43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45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172篇
灾害及防治   20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浑河(抚顺段)水质粪大肠菌群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城市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人畜粪便和医院废水等的不合理排放,导致浑河(抚顺段)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是检验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生物指标,主要来源于人和混血动物的粪便,对水域进行粪大肠菌群的检测并结合理化分析,可以准确定出水体污染的性质和程度,从而可为水体的污染状况和程度的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以粪大肠菌群作为水质粪便污染指标,于2005年监测了浑河(抚顺段)水体粪便污染情况,同时监测了水质COD值.其结果表明,浑河(抚顺段)水体粪便污染严重,粪大肠菌群与COD呈现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2.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屈波  谢世友  邹红 《生态环境》2004,13(1):146-148
具体分析了三峡库区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生态安全问题。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得出该地区超载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37.4%,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结论。针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库区立体管理模式;建立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和绿色GDP核算体系;倡导各产业在生态安全下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建立库区县市级管理责任定位体制,明确不同部门、地区所对应的库区生态流域单元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积极引导公众进行安全生产和科技减灾。  相似文献   
993.
作为研究木质素降解系统的模式微生物黄孢原毛平革菌,迄今还没有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了低氮培养基中培养2d和3d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分别得到2.5×105和3.0×105个重组子.以14-3-3蛋白为钓饵筛选3d cDNA文库,在SD/-Ade/-His/-Leu/-Trp缺陷培养基平板上共获得了约600个单克隆,进一步分析发现,有30个克隆可激活3个报告基因.分离自这些克隆中的质粒DNA能转化大肠杆菌.利用HaeⅢ和Sau3AⅠ限制酶切分析可将它们分为4类.序列测定和同源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一类为14-3-3蛋白基因,提示14-3-3蛋白可形成二聚体,另外3类在GenBank没有明显同源的基因.通过SBASE网站预测,编号为Y2H333的克隆含有一个OB-fold核酸结合结构域(OB-fold nucleic acid binding domain).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黄孢原毛平革菌cDNA酵母杂交文库是成功的,14-3-3蛋白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中能以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形式发挥功能.图4表1参28  相似文献   
994.
潘波  曹军  刘国敬  陶澍 《环境化学》2002,21(3):245-249
用络合滴定法研究了鲤鱼鱼鳃粘液对铜的络合特性 ,并根据实测数据考察了不同拟合方法的优劣 .结果表明 ,在选定的滴定范围内 ,单配体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粘液和铜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种拟合方法中 ,常用的经线性变换的Scatchard方法误差最大 ,其余方法相差不大 .对这些方法进行一次迭代可以大大改善拟合精度和稳健性 .由此得到的条件稳定常数为 7 0 5 ,络合容量为 0 1 5 8μmol·mg- 1C .  相似文献   
995.
Urban air, snow and automobile exhaust samples were extensively cleaned up by open column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appropriate fractions were analysed for halo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XPAH) by gas chromatography/negative chemic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GC/NCIMS). XPAH were found in all three sample types. A urban air sample was found to contain chlorinated pyrenes, fluoranthenes and benzopyrene and brominated pyrenes and fluoranthenes. Furthermore, the concentration of 1-chloropyrene in that air sample was estimated to be 10 pg/m3. XPAH were also found in snow samples taken in the vicinity of a motor-way. Ethylene dibromide and ethylene dichloride, are probably the source of the halogen atoms in the XPAH detected in car exhaust.  相似文献   
996.
分散染料和对苯二甲酸的生物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活性污泥对含有碱减量印染废水的特征污染物进行吸附试验,污泥对特征污染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r 和Frundlich方程.污泥对特征污染物首先表现为很强的吸附作用,然后是吸附和生化的共同作用.由于厌氧污泥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对特征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优于好氧污泥;同时,在微生物适宜的温度(25~35℃)和pH值条件下(pH=7~9),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研究进展状况,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98.
气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合成革用胶粘剂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成革用胶粘剂中的发挥有机成份进行了色谱分离,并测定了胶粘剂中的9种挥发性有机物,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9.4%~102.8%,变异系数为1.2%~5.0%。  相似文献   
999.
Combined UV-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PAH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UV-photolysis of PAHs was tested in silicone oil and tetradecane. In most cases, the degradation of a pollutant provided within a mixture was lower than when provided alone due to competitive effec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anthracene, the larger pollutants (4- and 5-rings) were always degraded first, proving that UV-treatment preferentially acts on large PAHs and thereby provides a good complement to microbial degradation. UV-photolysis was also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treatment of soil extract from contaminated soils. The feasibility of UV-biological treatment was demonstrated for the removal of a mixture of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in silicone oil. UV-irradiation of the silicone oil led to 83% pyrene removal but no phenanthrene photodegradation.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the oil in a two-phases partitioning bioreactor (TPPB) system inoculated with Pseudomonas sp. was followed by complete phenanthrene biodegradation but no further pyrene removal. Totally, the combined process allowed 92% removal of the PAH mixture. Further work should focus on characterizing the photoproducts formed and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olvent on the photodegrad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电磁辐射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探讨了目前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和室内潜在的电磁辐射污染源 ,并就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