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14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568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41.
RS与GIS支持下城市热岛效应与绿地空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LANDSAT ETM+为数据源,综合运用遥感热红外影像的地温反演、遥感影像分割、空间聚集性分析、混合像元分解、基于遥感信息模型的地理建模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技术,提取了青岛市城市热岛与绿地空间格局,并定量分析了绿地格局与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性及其对城市热岛的缓解机制. 结果表明:城市热岛效应在给定尺度上与植被盖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绿地斑块密度指数和分维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42.
为了探究声波在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上的衰减特性,制备了220 kV电力电缆横向XLPE绝缘环状切片,搭建了声波衰减研究实验系统,进行了正弦声波衰减实验和声脉冲信号衰减实验,研究了正弦声波信号和声脉冲信号在XLPE绝缘中的衰减与频率的关系。在进行频率分析时,还提出了抵消锆钛酸铅后电陶瓷传感器(PZT)多点测量时PZT和绝缘切片之间难以计算的耦合误差的数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声源是正弦信号时,频率在155~350 kHz之间的声波幅值衰减速度依次大于频率在355~500 kHz之间和1~150 kHz之间的声波幅值衰减速度,而1~150 kHz之间的声波幅值几乎不衰减。频率在155~350 kHz之间和355~500 kHz之间的声波幅值在检测位置为45°~90°之间衰减速度最快,90°~315°之间趋于平缓。当声源是声脉冲信号时,声波幅值的衰减也呈现出了高频快速衰减的规律,同时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频谱的主频主要分布在1~50 kHz。  相似文献   
843.
海洋生态岛建设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以崇明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生态岛概念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均权法,以集约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科技创新作为五大目标层,确定了49个基础指标,构建海洋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并以崇明岛为评价对象,结合资料收集情况,选取出36个指标评价其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结果显示,在崇明海洋生态岛建设中,森林覆盖率、COD排放强度等10项指标未达标,建设得分为0.925,评价结果为良。评价结果与崇明岛现实情况较为一致,说明本文构建的评价方法体系具有良好的显示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44.
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以内碳源反硝化途径为出发点,开发了后置缺氧UCT分段进水工艺.该工艺仅在UCT分段进水最后一好氧段末端增加了后置缺氧环节,以强化微生物内碳源储存能力.在低C/N水平(平均进水C/N=3.1±1.5)的生活污水条件下,后置缺氧UCT分段进水工艺实现了平均75.3%的TN去除率,运行61d后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的氮量高达31.5%;运行40d后污泥内碳源储存水平比原工艺污泥提高12.2%,9小时比内源反硝化速率由零提高至5.56mgN/(gVSS×d),系统可通过好氧段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SNED)提高TN去除率.污泥沉降性能有明显改善:SVI值由350mL/g降至97mL/g,而原UCT分段进水工艺污泥仍然膨胀.该工艺仅在原工艺基础上增加了一后置缺氧段,无需外加碳源和额外硝化液回流设施,有利于水厂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845.
董丽伟  邢奕  刘景洋  乔琦 《环境科学研究》2011,24(11):1325-1330
依据统计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得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钢材表观消费量相关系数最高. 依据各省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采用插值法推测得2006—2008年我国各省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社会废钢回收量,其加和值与统计值平均误差为5.9%. 2011—2015年我国各省市社会废钢回收量均呈上升趋势,2015年各省市社会废钢回收量平均值是2011年的1.8倍;2011—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会废钢回收量呈递减趋势,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废钢回收量分别为5 683×104,4 190×104和3 148×104 t;预计到2015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到8.8×108 t;假设2015年钢材表观消费量保持在8.8×108 t水平,则2011—2018年加工废钢回收量高于折旧废钢回收量,并且从2019年起折旧废钢回收量将超过加工废钢回收量.   相似文献   
846.
于2009年3月采集福建武夷山北段106个表层土壤样品,并用气相色谱(GC-ECD)内标法分析其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探讨了研究区土壤中OCPs的残留水平、空间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中HCHs及DDTs的异构体或衍生物的检出率在82.1%~100%之间,土壤中HCHs、DDTs的检出率高达100%.HCHs和DDTs含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1.05~25.07ng/g(3.98ng/g),0.01~107.99ng/g(7.48ng/g).通过与南极、西藏地区等地区土壤含量比较,该地区土壤中OCPs含量属于低污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中总OCPs含量排序为:水田>蔬菜地>林地.来源分析表明该地区HCHs污染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而DDTs近年来仍有输入,这可能与DDT的替代品-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847.
邢鑫  季宏兵 《环境化学》2012,31(6):803-813
分析了北京市北部水源地所在流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化学特征和硫同位素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pH值呈弱碱性,水化学组成以HCO3-和Ca2+为主,Mg2+和SO24-次之.通过对主离子组成的分析,发现研究区水化学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岩石风化,其中绝大部分是受碳酸盐岩的影响.研究区内δ34S值在4.9‰—10.7‰之间,平均值为7.9‰,其中密云水库库区及潮河、白河δ34S平均值分别为8.7‰、6.0‰、8.2‰.研究区内SO24-离子浓度与δ34S值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SO24-离子浓度十分集中,降水中的SO24-离子浓度很低,而δ34S值较高.根据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出硫元素来源于硫酸盐岩的溶解比例为30.72%—42.47%;来源于硫化物氧化的比例为21.74%—33.49%;来源于大气输入的比例为35.77%.  相似文献   
848.
孙可  XING Bao-shan  冉勇 《环境化学》2007,26(6):757-761
采用改进的酸水解方法对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组分进行了分离和提取,用固体13C核磁共振(13CNMR)表征了非水解有机碳(NHC),同时研究了不同有机质组分对菲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菲的吸附等温线都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能很好地拟合Freundlich方程;而且NHC和碳黑(BC)比其原始和去矿样品的吸附容量都有明显提高.这些结果揭示了NHC和BC主要控制着菲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吸附行为.沉积物及其NHC对菲的吸附容量要高于土壤及其NHC,这与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不同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849.
PCR-DGGE技术解析生物制氢反应器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为了揭示发酵法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 ,从运行不同时期取厌氧活性污泥 ,通过细胞裂解直接提取活性污泥的基因组DNA .以细菌 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F338GC/R5 34进行V3高变异区域PCR扩增 ,长约 200bp的PCR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分离后 ,获得微生物群落的特征DNA指纹图谱 .研究表明 ,不同时期的厌氧活性污泥中存在共同种属和各自的特异种属 ,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数量具有时序动态性 ,微生物多样性呈现出协同变化的特征 .微生物多样性由强化到减弱 ,群落结构之间的相似性逐渐升高 ,演替速度由快速到缓慢 .优势种群经历了动态演替过程 ,最终形成特定种群构成的顶级群落 .  相似文献   
850.
Although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are globally recognized pollutan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ir resources as by-products in chemical industry is poorly investigated. This paper presents data from a study tha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PCBs in 1,4-dichlorobenzene(p-DCB) mothballs. Total PCBs and dioxin-like PCBs were detected in five mothball samples. Total PCB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328 ng/g to 1798 ng/g, while the levels of WHO-TEQ were between 0.16 pg/g and 13 pg/g. Mean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CBs and WHO-TEQ in the samples were 724 ng/g and 3.2 pg/g,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level of PCB congeners was that of trichlorinated biphenyls(537 ng/g), which maybe due to the relatively low chlori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DCB production. A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PCBs from polychlorinated benzene in the presence of chlorine is also suggest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e-estimation on the risk of p-DCB products, especially the products for daily use such as mothballs, is exp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