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45篇
安全科学   13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672篇
基础理论   109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96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针对现有活性污泥检测方法过程繁琐、耗时长、检测结果滞后的局限,提出了光偏转快速检测法.在污泥负荷为0.33KgCOD/(kg MLSS·d)、水力停留时间为15h的印染废水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系统中,投放粒径4mm、具有20μm微孔结构的聚乙烯醇(PVA)凝胶小球以负载微生物,并在小球达到稳定状态后,对其表面处因外界溶液与微生物代谢产物交换产生的浓度梯度变化,借助光斑分析仪进行光偏转检测,同时测定与光偏转检测结果相对应的15h后的出水COD及COD去除率.连续10个月的检测发现,小球中富集的主要为细菌,当进水COD由91.95mg/L增至519.4mg/L时,小球的光偏转值从229.51μm增加至299.97μm,COD去除率从16.03%提高至66.99%;当DO浓度为1.5mg/L~5mg/L时,小球光偏转值在DO=4mg/L时增至最大为309.3mg/L,对应状态下COD去除率增至最大为61.18%;在pH值为6~9时,小球光偏转值在pH=7时增至最大为293.96μm,对应状态下COD去除率也达到最大值为64.83%;当重金属Cr3+浓度增至50mg/L时,微生物活性逐渐受到抑制,小球光偏转值在Cr3+浓度为20mg/L时降至269.7μm,随后随着Cr3+浓度的增加,微生物细胞受损,胞内物质溶出,小球光偏转值有所增大,对应状态下COD去除率从52.5%持续降低至25.73%.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获得活性污泥代谢状态变化信息,且依据特定条件下小球光偏转值变化能够预测随后印染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初步探究了微生物代谢引发光偏转的机理,发现参与微生物代谢的主要有机物为酪氨酸、芳香类蛋白及色氨酸.  相似文献   
942.
为了了解干旱内陆河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石羊河流域荒漠区、绿洲区和山区8个站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497个降水样品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及相应气象数据,研究了石羊河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环境效应以及降水水汽来源.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局地大气水线斜率和截距表现出夏低冬高的变化趋势;降水稳定同位素表现出夏高冬低的变化趋势,从荒漠区、绿洲区到山区,稳定同位素值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效应为-0.22‰/100m,这是温度效应的另一种体现;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表现出显著的温度效应,温度效应为0.43‰/℃,在天气尺度下受季风水汽和降水淋洗过程的影响表现出降水量效应;流域降水来源主要受西风水汽控制,夏季也会会受到季风水汽影响,冬季也受到极地气团影响.  相似文献   
943.
目的 快速定位天然气脱水装置的故障源.方法 对反映脱水系统运行状态的众多监测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识别其中的异常参数.结合脱水工艺流程图,对所有参数及潜在设备故障进行因果分析,以建立脱水装置整体的SDG模型,将各异常参数的符号代入到该模型,按照双向推理规则最终确定造成这些参数异常的故障源.结果 通过主成分分析构造的SPE和T2统计量在脱水装置正常运行的时间段分别保持在低于20和141的控制限范围内,出现故障时两者几乎同时急剧增大,随后一直在远高于控制限的区间上波动.用贡献图法识别出的该故障的主导参数有三甘醇循环量、重沸器温度和缓冲罐液位.结论 将PCA与SDG相结合能够综合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提高石化装备检维修的效率,保障设备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944.
为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大气质量状况,利用其2014年气溶胶光学厚度和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同步观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碚区AOD_(500 nm)的年均值为1.46±0.69,其随月份变化明显,其中11月最高为2.90±1.85, 9月最低为0.54±0.05.北碚区存在颗粒物污染的现象,PM_(2.5)和PM_(10)的年均值分别为(62±40)μg·m~(-3)和(94±51)μg·m~(-3),均超出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PM_(2.5)与PM_(10)的日均值超标率分别为26%和15%.细粒子PM_(2.5)与可吸入颗粒物PM_(10)浓度之间呈现显著性相关,全年决定系数R~2能够达到0.95(P0.01),AOD与PM_(2.5)、 PM_(10)之间全年均呈正相关特性,全年决定系数R~2分别为0.48和0.46,且不同季节下的决定系数和相关函数均有差异,其中冬季相关性最好,夏季相关性最差.全年AOD与AQI呈正相关特性,决定系数R~2为0.15(P0.05).AOD值受天气要素综合作用的影响,观测期间也应将温度、湿度、水汽等要素数据进行同步采集.  相似文献   
945.
共固定化菌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PVA为主要包埋材料,将活性污泥和蛋白核小球藻共固定化,用气升式反应器连续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共固定化菌藻共生系统适于处理高有机负荷、低氮磷浓度的市政污水,NH+4-N的最高去除率可接近100%,P的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3.6%。24h无光照对NH+4-N、P的去除没有影响,但缺少光照多于36h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46.
载铜活性炭-微波降解焦化废水COD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焦化生化外排废水COD不达标问题,研究采用微波-载铜活性炭联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对焦化生化外排水COD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联用技术对COD降解具有较高的效果,采用联用工艺对COD的去除率比单纯使用载铜活性炭吸附时对COD的去除率高约40%。  相似文献   
947.
研究EMI柔性滤波器实现方法,通过各种有源电路控制方案,实现了不同噪声频率下在线调整、等效增加滤波器电容和电感参数的目标,避免了在非噪声频率下改变滤波器参数导致的滤波器性能恶化。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8.
基于阻抗失配原则,对滤波器输入阻抗和源阻抗之间的阻抗匹配问题进行研究,将阻抗失配的约束条件和其他针对EMI滤波器设计的各种限制条件,提出一种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采用进化和遗传算法,综合考虑滤波器插损、阻抗失配、EMC标准和谐振等因素作为多目标参数,实现EMI滤波器优化自动设计。实验验证了优化设计结果具有实用性及较好的噪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49.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环境水样中对苯二胺的分析方法。方法使用C18反相柱为分离柱,柱温30℃,流速0.3ml/min,80%甲醇+20%纯水作流动相,保留时间1.92min,使用具ESI(+)源的质谱作检测器。在此条件下,水样过0.45μm滤膜后可直接进样,进样体积10μl,检出限可达0.028μg/L,在0.10~4.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相对标准偏差在0.7%~4.9%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8.2%~118%之间,应用到实际环境水样分析中也具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快速简单,适用于环境水样中对苯二胺的分析。  相似文献   
950.
为探讨利用国产HJ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及农业气象灾害定量监测评估的可行性,以江汉平原南部县市为研究区,利用2011年6景不同时相的HJ卫星CCD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调查样方点和面积较大的试验基地样本,通过分析研究区主要秋收作物(棉花、一季中稻)不同生育期的光谱特征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序变化特征,对分类影像进行序列阈值分割、掩膜处理,最后利用决策树算法成功提取了棉花和一季中稻的种植面积,得到面积精度和样本点精度均大于90%,Kappa系数为0983 5的结果。只要不受到云和降水的影响,能获取江汉平原区域关键时相(5月中下旬、6月上旬、7月上旬、7月下旬或8月上中旬、10月上旬)HJ 卫星CCD影像数据,便能很好地应用于江汉平原棉花和中稻作物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